更新时间:2020-07-21 18:23:03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
第一部分 暴力犯罪类
【案例1】乐某被抢劫案——如何评价抢劫凭证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案例2】李某被判故意杀人上诉案——群殴致死如何确定责任人
【案例3】聂某被控故意杀人案——如何区分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
【案例4】赵某被判寻衅滋事上诉案——雇刑释人员伤害熟人,是故意伤害还是寻衅滋事
【案例5】蔡某被控破坏生产经营案——如何把握本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
【案例6】乔某被判敲诈勒索案——民事行为何种情况才可入刑
第二部分 诈骗犯罪类
【案例1】葛某被合同诈骗案——如何确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合同诈骗的手段
【案例2】王某被判诈骗上诉案——是民间借贷还是诈骗犯罪
【案例3】余某被判诈骗上诉案——骗取借条是否构成诈骗犯罪
【案例4】徐某被控诈骗案——以国有土地出让金为诈骗对象如何认定
【案例5】张某被合同诈骗案——没有书面合同是否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罪
第三部分 新型犯罪类
【案例1】Y公司被判污染环境上诉案——危险废物如何认定、量刑档次如何确定
【案例2】L公司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如何认定有毒、有害食品
【案例3】金某妨害作证案——妨害作证罪的主客观要件如何把握
【案例4】姚某被判非法收购珍贵动物制品罪上诉案——“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如何把握
【案例5】M公司被控利用电子平台诈骗案——新型网络交易行为,是经济欺诈,还是非法经营,抑或就是诈骗犯罪
第四部分 经济犯罪类
【案例1】陈某涉嫌挪用资金案——如何区分挪用资金罪与违反财经纪律行为
【案例2】邹某涉嫌走私淫秽物品案——是走私淫秽物品,还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案例3】李某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如何判定受贿的故意
【案例4】余某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合同方以单位名义对另一方进行罚款是否构成犯罪
【案例5】胡某挪用资金案——挪用资金的对象如何确定
【案例6】鲍某涉嫌骗取票据承兑案——如何界定票据承兑的交易违规与犯罪
【案例7】王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何为“虚开”
第五部分 职务犯罪类
【案例1】英某被判贪污上诉案——如何考察贪污罪的职务之便、犯罪对象和犯罪数额
【案例2】李甲被控受贿案——威胁、引诱、欺骗是否属于非法证据,如何认定特定关系人受贿
【案例3】李某滥用职权案——如何区分违规行为与滥用职权犯罪行为
【案例4】李某滥用职权申诉一案——如何确定渎职案件“多因一果”中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因”
【案例5】吴某滥用职权案——如何理解“职务”?如何对“损失”进行合理确定
【案例6】吴某徇私枉法案——如何判定“徇私”与“枉法”的犯罪标准
第六部分 诉讼程序类
【案例1】薛某涉嫌利用网络平台诈骗案——互联网犯罪管辖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证据标准
【案例2】贾某涉嫌污染环境案——重新鉴定申请的理由与提出
【案例3】朱某涉嫌故意伤害案——两起故意伤害重伤案被数罪并罚十一年缘起哪里
代跋 疑难案件的制度与学术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