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政、立宪与革命: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研究
李细珠更新时间:2019-09-30 10:39:5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新政、立宪与革命是推动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三股力量,也是观察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与政局变迁的三个视角。本书收录八篇论文,涉及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清末宪政考察与师日取向,清末责任内阁制的渊源与流变,清末新政的域外观察与反应,日韩合并对宪政改革进程的影响,民初女子参政权与政治民主化问题,统一党与政党政治运作,以及有关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学术史。这些论文虽然并没有使清末民初政治转型的论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却从不同的侧面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初政治转型与政局变动的复杂面相。
品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细珠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大晟府及其乐词通考
本书共分大晟府官制考、大晟乐体制考、大晟府乐章及词曲考、大晟府词人及其他职官考、大晟乐流传考五章,对大晟府沿革、机构职能、职官任免、工作性质、大晟乐制作过程、推广情况、乐书编撰、曲谱流传和词派活动、词人生平、乐词创作、影响及相关史实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证。该书继承了前人通典、通志、通考的形式,体现了很强的开拓意识,有还原历史真实、纠正陈陈相因的成见、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和价值,对宋代文学、历史及音乐研政治55.8万字 - 会员
国家治理视域下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诉诸“民族区域治理理论”“民族—国家建构理论”“政治体系理论”“现代化理论”等理论工具,探讨了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课题。一是从总体宏观的格局来思考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何以必要、何以紧迫、何以可能、何以可行;二是从中观、微观的视域探寻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历史演进、现状剖析、成效经验、问题不足、路径优化。本书政治15.9万字 - 会员
战争与国家能力: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现代国家政权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权力对社会扩张和向基层渗透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军事、税收、司法和其他一些以前属于地方团体或传统社会精英的权力都逐渐收归国家政权所有。在战争或国际军事竞争带来的压力下,国家政权在强制、汲取和保护等方面的活动更容易取得成功。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反映了这一进程。面对日军的侵略,为了使抗日根据地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根据地政权显著地增强了自身的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和保政治22.6万字 - 会员
新时期小说的农民意识现代转型
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现代化尤其是其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占据着决定性地位。新时期,伴随着包产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转型,也成为小说叙事的一个主要内容。目前,关于新时期小说中农民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对农民意识现代转型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本文力图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线索,从土地意识、身份定位、伦理困惑、科学意识、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梳理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并由此探究农民政治19.4万字 - 会员
中国乡约制度
《中国乡约制度》以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和手段,从乡约制度入手,探索了中国乡村治理道路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分析和提炼,运用于解决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问题。政治14.9万字 - 会员
阳泉郊区实践:政党中心治理模式的一个诠释
本书把阳泉郊区实践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预期:一个是理论的发展诉求。基层社会是政党与社会发生直接联系的场域,如何实现政党领导和引领社会治理,是政党主导型国家治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阳泉郊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具有解释效力,它可以为基层治理模式提供一个基于经验研究的、地方性的实证样本,对当前中国关于政党中心治理模式的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的阐释具有建构性意义。一个政治13.6万字 - 会员
皇位传承与中古政治
本书聚焦于皇位传承这一中古皇权政治之核心问题,力图揭示特殊时代背景下皇位传承在不同时期之具体表现、前后联系与普遍规律,对相关重要政治事件与人物等做出新的阐释,系统梳理中古皇位传承中相关个体、家族与国家之命运纠缠,影响皇位传承之民族传统、门阀政治等关键因素,以及中古时代特质,藉此反映中古政治文化之变迁及意义。政治16.7万字 - 会员
中国研究(2015年春季卷/总第21期)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政治21.2万字 - 会员
纶扉宦梦:黄景昉与晚明政局
黄景昉是“崇祯五十相”之一,其仕宦经历自编修以至宰辅,与晚明政局的演进近乎相始终,是天启、崇祯朝诸多重要政治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本书在充分利用黄景昉存世著作的基础上,考证还原了他的人生经历,并从黄景昉个人的视角呈现晚明纷繁丛脞的时局及其为挽救王朝危局所作的努力。同时,由于黄景昉长期任职于明廷中枢,并深受晚明经世史学、实证史学思潮的影响,其存世著作的记载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明清之际的政治史、制度史、政治35.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国之治: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本书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在不同道路、不同理论、不同制度竞争的关键时期,反思西方推广传统认知中暗藏的政治玄机,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中国政治制度及实际运行机理做出了深刻梳理和提炼,提出要构建中国标准的政治评估体系,改变话语范式、转变政治叙事。中国政治18.9万字 - 会员
全球治理观的“中国道路”:概念重构与实践创新
本书探讨了“中国之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通过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视角,本书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在众多治理领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与挑战,并探讨了中国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创造性回应。在研究过程中,本书结合了政治研究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部分依托田野调查实践,深入挖掘中国治理的主体性经验,并通过对气候治理、规范性治理、非遗治理、基层治理、城市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水安全与国际舆情等领域的全景性和多尺度中国政治21.6万字 - 会员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清初,清廷为“隆重陪都”仿效京师六部在盛京设立户、礼、兵、刑、工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本书以“盛京五部”为研究对象,对五部的沿革、机构、人员、职能,以及五部与清帝、其他衙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设置、土地、户籍、词讼、礼制、军务及旗民关系等,是学界首部对盛京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国政治21.5万字 - 会员
中国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2022)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长期关注政务公开的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与实效发挥。2022年,围绕民主科学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对48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0家县(市、区)政府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各级政府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开工作进步明显。各级政府继续推进民主科中国政治4.3万字 - 会员
纶扉宦梦:黄景昉与晚明政局
黄景昉是“崇祯五十相”之一,其仕宦经历自编修以至宰辅,与晚明政局的演进近乎相始终,是天启、崇祯朝诸多重要政治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本书在充分利用黄景昉存世著作的基础上,考证还原了他的人生经历,并从黄景昉个人的视角呈现晚明纷繁丛脞的时局及其为挽救王朝危局所作的努力。同时,由于黄景昉长期任职于明廷中枢,并深受晚明经世史学、实证史学思潮的影响,其存世著作的记载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明清之际的政治史、制度史、中国政治35.6万字 - 会员
清代民国四川分驻佐杂及其辖区地理研究
本书研究清代民国时期四川境内的分驻佐杂的分布,及其辖区与正式政区的转换问题。以分驻佐杂辖区为中心,系统梳理清代民国四川分驻佐杂制度的演变和佐杂分驻地、分辖区等要素的变化,考察国家权力在地方治理中的设计与调整,分析佐杂分驻分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驻佐杂是对清代地方府、州、厅、县各级政区下与正印官不同城的佐贰官、杂职官、首领官三种僚属官以及民国县级政区下分知事、县佐的统称。随着佐杂分驻分辖的普遍化,分中国政治2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