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从零开始写段子
(美)格雷格·迪安更新时间:2020-01-21 15:35:38
最新章节:从铺垫写到笑点强化练习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惠及全球无数脱口秀达人的经典之作,拿来就能用的完全脱口秀表演指南。资深脱口秀表演专家格雷格·迪安,通过观察和挖掘知名喜剧演员的表演,发明了一套针对脱口秀表演的学习方法,诸多喜剧大咖都曾承认受益于这套方法。这套实战版练习册从零基础的段子写作开始,一步一步教你写笑话、组段子,从排练方法到表演技巧,可谓面面俱到。新手通过练习入门,老手通过练习更上一层楼,平凡的普通观众也可以发掘自己无穷的幽默潜力!《如何从零开始写段子》是“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实战系列”的第一册,在本书中你将学习分析笑话的结构,了解笑话的运作机制,并利用书中方法找到合适的笑话题材,然后写出笑话。
译者:笑果研究所
上架时间:2019-12-30 00:00:0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格雷格·迪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演艺院团改革发展:现实与出路
本书对当前我国演艺院团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涉及我国演艺院团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演艺领域的改革发展,我国演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与创新,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推进与评估体系构建,重点发达国家演艺院团发展经验借鉴以及十八大以来探索实践与新时代展望。书中围绕我国演艺院团改革、创新与发展,直面演艺院团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艺术18.4万字 - 会员
表演视域下的口头文学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
苏州评弹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正处于衰退之中,政府部门和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要保存和发展这门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说唱艺术,加强理论研究是关键措施之一。《表演视域下的口头文学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一书借鉴了美国多位民俗学大师的经典理论,将苏州评弹还原为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内的、动态的表演事件来加以考察。首先,作者全面地梳理了评弹研究的历史,从中寻觅出从文学层面、技艺层面、戏曲和曲艺理艺术17.8万字 - 会员
影像突围:非洲电影之光
本书通过中国之非洲、非洲之非洲、非洲与世界三个维度探索电影艺术在当代非洲文化发展与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为读者呈现一个过去鲜少了解的非洲光影世界。艺术14.5万字 - 会员
新声代变:绍兴戏剧史
本书分生成编、沉潜编、风行编和转型编。绍兴戏剧生成编梳理的是绍兴远古的傩戏至隋唐歌舞、参军戏之间的演变过程;两宋至明隆庆年间,杂剧和南戏均呈如火如荼发展之势,绍兴戏剧似乎却在积蓄等待爆发之力,是为绍兴戏剧沉潜期;嘉靖年徐渭出,绍兴戏剧蔚然大观,“骚、雅沸腾”、又“风流掩映”,绍兴戏剧进入演绎的勃发期和丰收期;清乾隆朝,绍兴戏剧的发展悄然转型,传奇、杂剧创作和演出日趋式微,绍兴乱弹、调腔、京剧、摊簧艺术35.5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从说唱到戏剧演变研究
书稿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和民族志的阐释框架,观察藏族史诗演述类型及其文本形态呈现出的多样性,包括各大寺院与民间遗存的“格萨尔”说唱文本、说唱表演形式、乐舞、剧目、口传艺人与文化习俗及其艺术特色等历史变迁,从文化人类学视野将格萨尔藏戏演述与藏民族世代相传的史诗相对照,甚至与传统习俗相对照,阐释藏族格萨尔史诗与戏剧发生、功能、发展及其演述形态、叙事模式之间的文本转化,是口头传统与戏剧的互文与衍生,从而解释艺术22.3万字 - 会员
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研究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内涵,考察象征主义戏剧的思想渊源及其在理论建构和文本创作层面的探索,带领读者走进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艺术世界。下编论述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外延,即影响和当代价值,旨在引导读者跳出象征主义戏剧的世界,重新审视20世纪这一戏剧流派在艺术领域内外所体现的价值。艺术23.2万字 - 会员
昆明城市戏剧新潮录
本书针对云南话剧的总体样貌,采撷云南院团戏剧、校园戏剧、民间戏剧、庭院戏剧、邀请戏剧、节庆戏剧等多方面内容,从专题角度,对云南话剧的现象和代表剧目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本书保持涵盖全国范围的视野,关注近一时期北京、上海乃至海外等的代表性话剧,呈现中国话剧的整体样貌。艺术19.4万字 - 会员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20世纪90年代以及世纪之交,以《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一脱到底》《诺丁山》《真爱至上》为代表的一批英国喜剧电影获得了商业和口碑上的双丰收,并且成功走向世界。本书试图以对这批电影的分析来回答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以喜剧电影为代表的流行电影是否有成为文化标签的可能和优势?这个问题既来自一种文化间的观察,也来自一种“全球对抗好莱坞”的电影行业忧思。艺术14.7万字 - 会员
影视工业化体系研究
本书梳理和图绘了近年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轨迹与阶段性成果,结合国内外丰富的案例,以敏锐的视角回溯和探寻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的源头和本质,同时强调了工业化体系不只是高新技术和重工业的表层概念,更是以IP为内核的版权价值与品牌意识的逻辑机理。本书力图摆脱长期以来电影收益过度依赖票房、版权价值缺乏深度开发、项目风险难以防控等不利局面,从项目研发、投融资、制片、发行、营销、放映、影视品牌开发、风险评估与管理艺术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