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泉域社会:对明清山西环境史的一种解读
张俊峰更新时间:2022-07-22 15:49:1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泉域社会是山西水利社会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笔者所主张的在类型学视野下开展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积极尝试与探索。在从事山西水利社会史研究之初,我就注意到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所言之“山西泉水之盛堪与福建相伯仲”的评价,这与当下人们观念中山西水资源匮乏的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山西水资源的古今变迁与地域社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关联,以水为切入点,是整体地审视山西区域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新视角,这与当下国内正在兴起的环境史研究相得益彰,本书努力做到社会史与环境史的有机结合,希望在解读明清山西环境史的同时,为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提供一个可资比较的区域案例。山西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漫长的历史,围绕水资源开发所形成的水政治、水经济、水权利、水信仰、水文化非常丰富。以太原晋祠泉、介休洪山泉、洪洞霍泉、新绛鼓堆泉、翼城滦池泉、临汾龙祠泉为代表的主要泉域,不仅完整保留着自唐宋以来的古老水利设施和水利遗迹,而且有着丰富的水利碑刻、水利契约、水册渠册、水利诉讼档案等珍贵文献,为我们开展山西水利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精神,在业师行龙教授“走向田野与社会”学术理念的指引下,二十年间我们走遍了山西各大泉域,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开展田野调查,进行实地走访。在此基础上,“泉域社会”的印象也越来越深刻。为了完整呈现山西泉域社会的面貌和特色,本书采用了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水利社会史作为中国社会史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热点领域,吸引了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山西自唐宋以来即已颇具规模的引泉灌溉系统在省境内尤其是汾河流域星罗棋布,是各自所在区域的重要经济区和文化中心。本书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山西各泉域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水利碑刻、契约文书、渠册水册、族谱、档案等民间文献,以个案性实证研究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山西这个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省份,历史时期围绕泉水资源开发所形成的水环境、水产业、水组织、水制度、水文化、水信仰和水政治,力图以泉域社会为例,建构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基本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模型——泉域社会。
上架时间:2018-07-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俊峰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理论与史学(第7辑)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书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历史22.7万字 - 会员
北魏在中华文明连续发展链条中的地位研究
魏晋南北朝是继秦汉大一统之后出现的一次长时段的民族分裂时期,西晋灭亡,汉民族政权被迫迁出黄河流域,代之而起的是众多胡族政权在中原的崛起,中华文化面临发展中断的危险,是拓跋部落乘时崛起,建立起北魏帝国,担当起结束十六国,统一黄河流域,下启隋唐统一新局的历史使命,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丰富和发展。北魏帝国在延续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北魏帝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乃在于它认历史20.3万字 - 会员
戎祀之间:唐代军礼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有唐一代的军礼内容及其实施情况,无论是被载入《大唐开元礼》等礼典的军礼还是未被著录的其他军礼,均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理清其礼制内容与实际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对其特点与意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与阐释。虽然本书的讨论重点是唐代的军礼,但在叙述的过程中不仅仅囿于唐代,而是前后延伸,以求将其置于整个中古时代的军礼演变与发展的脉络之中,充分显示其继承演变的具体细节与历史地位,并对于唐代军礼与军历史21.4万字 - 会员
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修订版)
本书是克罗齐历史学理论的代表作,根据2007年克罗齐著作国家版修订(或译出)。上编探讨历史学的理论,首先严格区分历史和编年史,进而划清真历史和形形色色伪历史(语文性历史、诗性历史、演说性历史、实用性历史、倾向性历史)的界限,并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断。下编回顾历史学的历史,从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实证主义史学,直至19世纪“新史学”。此外,还收录涉及书中理论要历史18.8万字 - 会员
区域史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3辑)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展现区域史研究的当前动向、思考认识与最新成果。历史18.8万字 - 会员
20世纪中国历史学(修订版)
本书以史料派、史观派的分野作为内在线索,将百年中国史学分为1900-1929年、1929-1989年、1989-2000年三个时期,从“问题”出发,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百年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勾勒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历史23.7万字 - 会员
政治与思想语境中的宋代《尚书》学
本书聚焦宋代《尚书》学,运用语境重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考察经典阐释中基于时政判断的理想图景和行动指向,揭示《尚书》学之于两宋变法、中兴、灾异论和理学等重大政治思想、实践主题的回应和贡献,以期历史地理解经典阐释的成因与意义,丰富关于传统中国经学的认识,并尝试从《尚书》学的视角,探索政治行为背后的思想逻辑。历史20.3万字 - 会员
地理学思想史: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学大事年表长表(全3册)
本书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和历史及其关系的有关思想和理论,以长期以来的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其历史研究为基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在前续有关著作和论文等基础上,完成《地理学思想史——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学大事年表长表》。该书系统研究和阐述了从“公元前25世纪之前”到“公元21世纪以来”,以世界地理学发展为背景、以中国地理学为中心的地理学大事年表长表。本书是地理学学术著作,也可以用于地理学本科生、历史46.7万字 - 会员
元结考论
本书对元结生平、行迹及作品进行了相关考证,补充了元结生平事迹、辑佚了部分作品;对元结漫家思想、廉政思想、孝道思想、治蛮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揭示了元结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同时对元结文学思想及文学成就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元结在序体文和山水铭文上的突破与创新;最后探讨了《大唐中兴颂》的创作背景、主旨及传播与接受情况。本书对元结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展开全面研究,试图揭示出元结多方面成就。历史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