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万事由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衣食住行篇(13)

到了18世纪,手帕的变化更是多端万千,色彩丰富,形状五花八门。法王皇后玛丽娅更是一位少见的折叠手帕的能手和收藏手帕的爱好者,她与手帕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手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传说,她在使用和折玩手帕中发现,正方形手帕最为方便和最具变化多端,在她的不断请求下,路易十六在1785年6月2日正式颁布敕令:“在朕整个王国领土内,手帕应是每一边的长度相等。”

我国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巾”。手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至汉朝的东汉时期才演变为手帕。1959年在新疆发掘的东汉古墓中,发现有平纹蓝白印花手帕的残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东汉建安末年,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写道:“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此处的手巾显然是用于擦眼泪的手帕。唐朝是我国服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手帕的名称此时被正式推出。如唐初著名的宫廷词人王建在《官词》中就有“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的著名诗篇。传说唐朝曾用丝织品制成高贵的手帕和用棉、麻织物制成正方形手帕。

鞋子的由来

相传在黄帝的时候,臣子于则就“用革造扉、用皮造履”。这可以说是我国皮鞋的起源了。到了商周时期,制革和皮鞋生产技术已很成熟,许多西周铜器的铭文中都有关于生产皮披肩、皮围裙、生皮索、鼓皮、鞋筒子皮、染色皮和生皮板等的记载。当时还设有“金、玉、皮、工、石”五种官职。可见制革和皮鞋生产在那时已相当发达,以至在朝廷中要设专职的官员加以管理。

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年轻时与庞涓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他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孙膑,就耍阴谋害他。一天,他请孙膑至魏都(今河南开封),借故对孙膑施以刖刑(去膝盖骨),致成残废,并加以软禁。后来,孙膑得到齐国使臣的帮助,秘密回到齐国。威王问起兵法,孙膑对答如流,威王就委任他为军师。孙膑为报庞涓断足之恨,亲自指挥操练10万精兵。但苦于双脚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撑起来,就以原始皮鞋为基础,设计了有胫甲(鞋帮)和鞋底两部分的图样,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较硬的皮革,照图样缝制成一双“高甬子履”。这双高腰皮靴,分成帮和底两个部件,是现代皮鞋的雏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

孙膑穿上这双皮鞋,依靠较硬的靴帮和鞋的支撑力可以行动了。于是乘车指挥10万大军,以“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战法出奇制胜,大破魏军,战胜庞涓。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353年,历史上称为齐、魏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之战。孙膑创造出第一双帮底缝合的皮鞋,是制鞋史上的一大创举。后来的一些制鞋名师为了纪念他,便将孙膑画像挂在家中,寄托怀念之情。那时候,凡挂有孙膑画像的人家,表明是以制鞋为业的。孙膑被后人推崇为“制鞋始祖”。

风衣的由来

1886年,英国有个年轻的衣料商人托马斯·巴尔巴尼研制出一种特别紧密的防水布料“加别丁”。它是一种带斜纹的棉织品。

加别丁试制成功以后,巴尔巴尼又用它制作了一批新的大衣。可惜,新大衣性能虽好,但没有呢大衣挺括,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冬天,英国远征军和法国军在法国的伊普尔地区与德国军队相持不下。部队要守在战壕里,忍受着雨水和风雪的折磨,非常困难。消息传到国内,托马斯·巴尔巴尼觉得“加别丁”可以报效祖国,他设计了一种堑壕用防水大衣。

它的款式是对开门襟双排纽扣,领子能开能合,有根腰带,插肩袖,肩部有副肩章,在胸部两侧和背部各有一块遮盖布,下部比较宽大。

堑壕用的防水大衣做好以后,巴尔巴尼马上选了一批亲自送到前线去,给士兵们穿着,再听取士兵们的意见。士兵们都认为很好。能开能合的领子竖起来可以挡风雨,放下来能开阔视线,腰带一收,可使腰部以上不再受冻;遮盖布有两层,而且都在身体的上部,对于加强防雨水的效果非常好;宽大的下摆便于行动,不会妨碍作战时的动作。士兵们非常满意地认为这种堑壕大衣很适合在雨中作战穿用。于是在1918年,英军统帅部正式决定,采用它为英军的制式服装。一下子,巴尔巴尼接到了大量订单。

袜子的由来

古代的袜子称为“足衣”或“足袋”,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才发展到现在形式的袜子。

在我国的夏朝就出现最原始的袜子。在《文子》一书中有“文王伐崇,袜系解”一语,是指周文王系袜子的带子散开了。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两双绢夹袜来看,均用整绢裁缝而制成,缝在脚面和后侧,底上无缝。袜筒后开口,开口处附有袜带。袜的号码为23cm 和23.4cm,袜筒高21cm 和22.5cm。由此可见,我国缝制袜子的工艺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比欧洲要早得多,也可以说,袜子的出现最早是在中国。

古代罗马城的妇女在脚和腿上缠着细带子,这种绑腿便是最原始的袜子。

直至中世纪中叶,在欧洲也开始流行这种“袜子”,不过是用布片代替了细带子。16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始把连裤长袜与裤子分开,并开始采用编织的方法来编织袜子。英国人William Lee 的妻子从事手工编织从而引起他对针织机械的研究,于158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工针织机,用以织制毛裤。1598年又改制成可以生产较为精细丝袜的针织机。

不久,法国人富尼埃在里昂开始生产丝袜。直至17世纪中叶才开始生产棉袜。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后,同年第一批尼龙袜投放市场,从此袜子市场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尼龙丝袜深受人们的青睐,风靡一时。

裤子的由来

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时候,人们还根本不知道裤子为何物。上衣下裳已经将人的整个身体遮蔽得严严实实,即使稍后出现的衣裳相连的深衣,也是“短毋见肤”,因此穿不穿裤子实在无关紧要。战国以后,由于深衣的盛行,下身没有裤子总感不雅,于是便出现了最早的裤子——“挎(绔)”。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说:“袴,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则说:“祷,胫衣也。”股与胫两字意思相同,都是指两腿而已,故段玉裁注曰:“今所谓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这是一种用两只裤筒套在腿上,上端用绳子将其固定于腰间的套裤。后来这种只有两只裤管的“胫衣”逐渐演变成前后开裆的长裤。

裤子作为胡服的一种服制形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由赵武灵王率先引进,用于军事装备。《事物原会》引《舆服杂事》:“赵武灵王有裤褶之服。”只是受地域的限制,未能在中原地区广为推行。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由于战乱的原因,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上衣下裤的胡服样式对中原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当时的男子常要征战疆场,穿裙着裳实在不便行动,于是长裤和靴子开始盛行。

古代的裤子从无到有,大致经历了开裆的、合裆的和缚三个阶段,终于在魏晋南北朝时基本定型,此后,裤子的形制日益完善,成为继裙裳之后又一种下装样式,一直流传至今。

裤衩的由来

裤衩从一片叶子起源发展到今天,中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尚未发明纺织技术的时代,人类已经懂得用兽皮、树叶等来制做原始、简单的裤衩了。据考古学家论证:裤衩是人类最早诞生的服装,裤衩的发明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如下重要作用:保护了人类的性器官;促进了人类性的尊严;启蒙了人类对身材体型美的追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裤衩——尤其是女性裤衩,也不断进化,从单一的遮体功能发展为装饰身材和美化体型的多种功能。公元4世纪,古罗马时代,发明了类似今日三角内裤一样的裤衩。从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女性内衣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直到十字军东征,随着纺织技术的运用发展,内衣也设计得极为复杂,穿一件内衣,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巴瑟尔时期(1870—1890年),裤衩制造得越发精美,蕾丝、丝绸、薄纱充分运用。伴随弹性织物在服装中的广泛应用,内衣变得越来越舒适易穿。

20世纪60年代,由于日本的织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裤衩的设计与制造方面也开始领先于全世界。对于裤衩的研究不惜花费重金,华歌尔成立了一个服饰文化研究所,实际上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裤衩。

燕尾服的由来

燕尾服是一种用呢料制成的前襟齐腹、后襟至膝关节的礼服。因后身下端开叉像燕尾而得名。

燕尾服起源于英国,是18世纪由骑兵服演变而来。当时,骑兵骑马时,将长衣前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其彩色衬里,显得十分漂亮。这就使得其他兵种仿效起来。在18世纪中叶,平民和官吏纷纷穿起剪短前摆的骑兵服装成为时尚,这样燕尾服就产生了,并流行于英国及其殖民地。到18世纪末,燕尾服已成为风靡欧美的流行时装。

燕尾服最初是硬翻领,领下是披肩,到了18世纪末发展为两种式样:英国式和法国式。英国式是对称三角形宽折高翻领,燕尾服在扣上扣时成对襟形状,它与有白护套的短外裤配套穿,如穿皮裤或紧身裤时就要与黄翻口或不翻口的皮靴配套。法国式的燕尾服带有下前摆,在拿破仑帝国初期时的隆重场合下,它与黑天鹅绒短裤配套穿。

19世纪30年代,各种配色的黑燕尾服独占欧洲男子时装鳌头。此时的燕尾服式样是单排扣和不剪下摆,它不再与靴子配套。从50年代起,燕尾服仅在隆重的场合穿着。制式燕尾服的兴起,促使燕尾服的再次流行。

马甲的由来

马甲,也就是古时的束腹、束衣。束衣源自16世纪的紧身衣。那个时候,西方人的审美观念是蜂腰丰臀,女士们为了使腰肢纤细,用鲸骨做裙撑,并用硬帆布束紧腰部。上层妇女更是如中国古代裹小脚般的方式,从少女时代就穿起紧身衣塑造体形,以至于影响到内脏发育。

今天的连身束衣已远远不同于古代紧身衣。尽管依然通过束缚腰、臀来塑造体形,但面料已不是紧压躯干,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硬帆布,而是既透气,又轻薄,还有弹性的化纤面料。连身束衣的穿着功能也不只是束紧腰身使之纤细好看,同时要使人们行动更加自由舒展,并且表现出肢体的弹性和青春朝气。

“迷你裙”的由来

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青少年服装“领导前锋”的Mary Quant,总是谦称发明“迷你裙”应该要归功于设计中总带着“太空、未来主义”气息的巴黎设计师Courreges。

事实上,当Courreges 于1965年服装秀上正式发表迷你裙时,其实多数的媒体都采取反对的态度,甚至有人当场就站起来走掉以示抗议,觉得根本就是伤风败俗的设计。他们大概万万没想到几十年之后,设计师可以把袒胸露背都变成一种舞台上的时尚。

Mary Quant 的际遇则完全相反,她一开始在伦敦推出的迷你裙其实是把膝上的长度,改成后来十分知名的“十二吋迷你裙”,而这纯粹是应观众的热烈要求,因为不做这么短,年轻女孩们也会回去自己改短。

而这个现象却和现在的时装品牌的做法完全相反,Gucci 让模特儿穿上走在伸展台上,都非得扯一下裙摆,不然就要“穿帮”的超级迷你,事实上真的做成店里的货品时,还是会再加一点长度,让它们更实穿一点。

领结的由来

1650年的一天,法国的一位大臣上朝言事,脖子上系了一条白绸巾,并打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结。法国路易十四见后大加赞赏,并钦定衣领结为高贵象征,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物都得效仿。爱风流的路易十四演习了打结法,一时系领结附庸风雅的人骤增,并延续下来。领结的系法很多,式样也越来越丰富。

水兵服胸前的黑色领结来源,传说是起源于英国。

当英国的海上英雄纳尔逊作战阵亡之后,举国上下,一致向他致哀,所有水兵都配带黑布,以示怀念与哀思。据说这块黑布便是领结的前身。配带黑领结的目的,在告诉海军官兵,胜利的果实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拉链的由来

拉链的发明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位美国退休的足球运动员贾德森,他是个头脑聪明的大胖子。那时流行穿绑鞋带的中长筒皮靴。这对他那双大脚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天早晨他总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完成穿鞋的“壮举”。

于是他就冥思苦想要设计一种一拉就开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取名为zip—fastener(用拉的纽扣)。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拉链。

不过当时贾德森的发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真正把拉链应用于生活并大量生产的是一位叫古田忠雄的日本人,他创立了闻名世界的YKK 拉链,运用在各类服饰和器材上。

牛仔裤的由来

牛仔裤,英文名为“Jeans”,最早记载于1567年,是对来自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Genoa)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裤子的称谓。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Jeans”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才被李维公司正式采用,在这之前人们把它称为“齐腰工装裤”、“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