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从香港华润到“皇城根儿”下的中粮(4)
在2005年2月底给周明臣送行的会议上,他这样表示:“我今天必须说,周总的班不好接。周总带领大家取得的成绩,中粮集团目前的地位,和大家对于未来的期望,都使我觉得压力很大,使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要继续不断创新公司,改革公司,推进公司进步,在周总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使公司更上一层楼,就好像伊梅尔特接替杰克·韦尔奇一样,或者彭明盛接替郭士纳一样。不过,我还是有信心,有心理准备,也有决心保持和周总差不多的激情,和大家一起,把周总的跑鞋接过来穿上。”
宁高宁怎样带领中粮前进
中粮缺什么
中粮下一步要加快发展,还缺什么?这是宁高宁的疑问,也是所有中粮人的疑问。接下来,宁高宁用自己对中粮的认知,回答了这个疑问。
他说,从人力资源上看,中粮每一个人的能力、经验和对工作的投入程度都很好,比市场平均水平要高。从财务的资源看,虽然负债比不是很低,但还是有相当强的资金调动能力。从品牌看,不缺市场地位和品牌认可,也不太缺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认知。那么,中粮需要改进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第一,中粮缺能够清晰划分、有长远规划、有坚定的行业定位和方向、有资源支持、有执行力且经常回顾评估的战略定位。这种战略定位不清晰,造成在做某一个行业的时候,往往想单项细节比较多,整体部分想得比较少;被机会吸引比较多,产业建设规划比较少;当业务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放弃的比较多,从长远来看坚定不移干下去的少;某一个行业的战略定下来之后,调动所有的资源来支持这个战略的行动也比较少,整个团队和资源没有调动起来,导致难以形成一个真正长远的产业,从而在行业中建立有力的竞争地位。当然,在过去做的许多项目中,也有一些做得很好,但是从产业建设来讲,可以做得更好。
第二,缺团队的管理方法。“我觉得,我们个人都很好,放在一起有的时候也很好,但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在领导之间、在某个问题上,协作程度、沟通程度、理解信任程度还不是很高。”
除上述两个方面外,宁高宁认为,还需要开放、坦诚、直接、实事求是、包容、比较随意、比较幽默的企业文化,只有形成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有工作的信心和快乐的目标。
中粮将走向何方
宁高宁将带领中粮走向何方?带着所有人的疑问,宁高宁最终这样规划中粮集团的战略目标:“用5年时间使中粮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真正最强大的企业,10年成为全球最富有进取精神、最优秀、最令人尊敬的企业之一。”
相对于中粮的远景目标,面对中粮人的“拷问”,对作为空降兵的宁高宁来说,还是要从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来改变中粮。而素有企业哲学家素养的他,尤其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
“任何一个组织里面都是由精神主导的,物质因素只是精神以后的东西,当然没有物质也是不行的。我觉得从团队第一、集体力量、凝聚人心开始,营造一个环境,营造一种文化,来推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地改革和优化,是我的主要责任。我希望推动企业改革,使企业更人性化、更市场化、更进步。我会推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通过调整战略布局和公司的组织架构包括人员,来培养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对这支队伍会有评价、考核、审计,以便最终实现目标。”宁高宁接着说,“下一步我们会对企业使命进行描述,我们的企业使命应该是企业化、市场化、人性化的。然后是战略目标的研讨、制定和实施,组织架构的优化,资产组合的调整,人员的职务分工变化。最终是一个大企业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大事业的心态和文化,来推动公司进步。”
他告诉大家:未来的中粮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人性化的,有使命感的,有业绩、团队、学习、创新文化的公司。“未来的中粮是我们的,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未来的中粮在我们手上。这是我们的使命之旅。”
中粮的远期目标有了,这个目标需要一系列的战略实施来执行。为此,宁高宁的战略思考显得非常务实。
一是,总部战略与业务单元战略。
从架构看,中粮集团本身是一个控股的企业,要用控股的、多元化企业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这个企业。同时,中粮以粮油、食品的贸易和加工为主业,这是国资委的要求,也是中粮的现实。从战略的角度讲,中粮介入了一些其他行业,当然对其他行业怎么做、做多大、有多快是有限度的。
对业务群或者业务单元,要求必须是专业化定位,不能把小业务集团又搞成中粮集团了。业务群或者业务单元的专业化必须清楚,战略目标必须清晰,是一个真正的竞争者,它们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它们必须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当然这里面深化到什么程度,可以讨论。但首先要给它们一个定位,要有能够在市场上经营的权利。
从两者的管理关系来讲,集团总部对下面的业务群或业务单元,一是要有战略的支持,二是要进行评价考核,三是根据业务的进步、管理水平来调整资产和管理关系。
二是,粮油食品的价值链战略。
中粮所涉及的行业,以粮油食品加工来说,看它到底可以分多少个层次:第一个是农业服务业,它有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第二个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它有牲畜、粮食、奶、糖、果菜、水产、油料等;第三个就是大宗农产品的贸易,比如进出口,还有内贸、物流;第四个是农产品的初加工,例如制糖、榨油、面粉加工等;再往深里面走,就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这里面就有生物制品、发酵、赖氨酸、谷氨酸等;再往深里面走,就到了食品消费品,这里面包括肉制品、奶制品、糖果、酒类等;再继续往深里面走,就是饮食业。
从这方面来讲,中粮在这个价值链里面相对比较散,没有特别有意地做价值链里的哪一块,把它做大、做强,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虽然都和粮油、食品有关,但战线还是太长了。从规模、利润、竞争优势来讲,中粮并不是特别好。从规模来说,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初加工比较多,没有很强的上下协同。人员的构成也不同,有各自的企业文化。
中粮必须做行业,做产业。要成为行业领导者,必须把产业做起来。从行业看,农业服务业是不可能做了;从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来说,也比较难形成规模;大宗农产品的贸易,目前对中粮来讲,要关注的一是政策,二是物流设施;从农产品的初加工来讲,更多可能靠规模;做深加工,要求团队素质比较高,技术性比较高,专业性比较高,企业自身的积累要多,这些是中粮还比较欠缺的,但要向这方面努力;到了食品消费品,品牌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在宁高宁看来,要想实现上述战略,就必须转型,就必须利用资本市场,就必须培养经理人的领导力,就必须建立协同的文化,就必须进行品牌重塑。这些构成了宁高宁比较完整的中粮转型与再造的商业思想和智慧,他正是用这些思想和智慧来解决他和中粮集团同时面临的108个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