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性格培养(1)
宝宝心纯眼又亮,
爱学习,爱效仿。
父母以身来作则,
宝宝形成好性格。
就算被欺负,也要做个正直善良的人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玩。两岁的女儿缠我时,我总是很不耐烦。嫌无聊嫌幼稚不顾她的感受将她扔在一边不理会,好可怜。天气晴好的日子里,都要带她出去转转,这时的她欢呼雀跃着如笼子里飞出去的小鸟。
来到阅马场,这里空气清新,到处花花草草。人们喜欢在这里溜达,最重要的是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女儿拿着零食,高高兴兴地走到一群小姐姐身边,她们蹲在那里玩纸牌。我站在旁边,微笑地看着她们,希望女儿能融入她们之中。可是,这几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并不欢迎女儿,为首的一个冲她凶巴巴地说:“走开!小伢儿,讨人嫌!”
我很震惊,不敢相信这是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说出的话。怎么能这样子对待小妹妹?说心里话,我觉得这很没有教养。女儿怯怯的,表情有些委屈,呆呆地站在那里不动。我知道,她很迷惘,不明白小姐姐为什么对她凶。我走过去,对那个小女孩说了声对不起。我说对不起是因为小仙女打扰了她们,牵过女儿的小手静静地走开了。
几个孩子在踢球,女儿兴冲冲地也跟着去追球。她踢了一脚球。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挥舞着拳头说:“你再踢,我打死你!”恼火,郁闷。真是可怕!也许是童言无忌,也许是他的成长环境所耳濡目染。
接下来碰到两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和女儿差不多大,眨巴着眼睛,很可爱。女儿主动地给她们吃袋子里的零食,一根一根地给她们发饼干,很合理地分配。可她们吃完了就把手伸出来还要。后来,袋子却叫其中一个孩子抢了去,女儿找她要时她也不还。这是女儿很爱吃的奥特曼长条饼,她不甘心被人抢了去;可是她素来不会从别人手里抢东西,只好无助地叫妈妈。
在外面,女儿看见别的孩子在吃东西,也眼馋,就站在边上看着人家吃,口水流了一地。眼巴巴的,傻傻的。但她不会去抢,或是伸手找别人要。至于被别的孩子抢东西,推推拉拉,那是常有的事。
孩子,你太善良太老实了。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你大胆地去夺回来呀。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给你也别要。
我从来都不会教育孩子,没有任何的育儿经验。曾看过许多许多如何如何育儿的知识,可是,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性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教育方法,对这个孩子或许管用,而那个孩子却不一定会吃这一套。所以,我不喜欢生搬硬套、依照葫芦画瓢。我只是学习和借鉴别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只希望,她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要说有多聪明若小神童小天才,我就会为之骄傲;重要的是要拥有健康的人格,要正直,要善良。可是,眼前的社会,似乎容不下正直善良的人,会很没有用武之地。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必定会吃亏。调皮捣蛋,会占小便宜,会动歪脑筋,心眼儿足,这似乎才是目前人们眼中聪明伶俐的孩子,这种孩子似乎将来才有大出息。而安静、乖巧、不够活泼就是智商低,正直、善良也成了懦弱、胆小、没出息。
孩子,我该怎样教育你?好矛盾。不管怎样,妈妈始终希望你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文·璐凡
适时接受孩子的好意
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孝顺。可现实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小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此,大人们会无奈地摇头说:“现在家家就一个孩子,独惯了,眼里哪有别人!”
其实我觉得这也不能全怪孩子,这个眼里没有别人的结果,我们做家长的就没有责任吗?
宝宝两岁时,婆婆特意来帮看孩子。可宝宝因跟奶奶不熟悉,跟奶奶不太亲,这让婆婆很难过。为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意识,每次吃东西时,我都会提醒宝宝:“先给奶奶吃。”
开始宝宝都听话地给奶奶递过去。只要孩子眼里有她,婆婆就已经很高兴了,于是每次都是说:“奶奶不吃,留着给宝宝吃吧。”慢慢地,再让宝宝给奶奶送吃的时,宝宝会边往自己嘴里送,边回答我:“奶奶不吃的。奶奶说给宝宝吃。”
我才意识到,大人因为不舍或其他原因的拒绝,把孩子分享的意识也拒绝掉了。就像我们精心为朋友挑选了一件礼物,当我们满怀好意地送上去,朋友却拒绝接受一样,总有点儿意兴阑珊的扫兴。
记得一个朋友曾讲过,在她生日时,上小学的女儿送她一个自己做的胸针。那是一个用碎布、扎头发用的缎条拼成的,下面别着一个环形别针的胸针,做得不精细,但朋友还是高兴地收下了,只是把它收进了抽屉。直到有一天,她女儿问她:“妈妈,你不喜欢我送你的礼物吗?”朋友说:“喜欢啊。”孩子却说:“那您怎么从来没戴过?”朋友觉得这个胸针别在套装上看上去真是不搭调,可不戴又怕女儿失望,只好找出来戴上了。没想到这个胸针戴到单位后,同事们都羡慕得不得了,甚至连严肃的老总见了她脸上都是温暖的笑。人人都说她有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却觉得,朋友更是孩子眼里懂事的妈妈,一个懂得孩子好意的妈妈。孩子会从家长接受自己的好意时脸上流露出的由衷笑容里明白,自己的好意是一件多么好的礼物,并从给予中得到快乐、体味到幸福。
现在婆婆也明白这个道理了。宝宝再递给她吃的,婆婆就接过来,笑眯眯地说:“谢谢宝宝啊。奶奶真高兴,看我孙女多懂事呀。你给我的,奶奶吃着特别甜呢。”宝宝听奶奶夸她也特别高兴,边把吃的往奶奶手里塞,边回头显摆:“妈妈,宝宝懂事了。我给奶奶好吃的了。”
文·铃儿响叮当
不纵容孩子的小自私
儿子两岁半,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他喜欢去邻居妞妞家玩,我答应他吃完晚饭再去,他记住了。晚上等他吃饱了,马上就站起来说,去妞妞家。可是我还没吃完,因为我是一边自己吃,一边看着他,不时地帮一下忙,所以我还没吃上几口。见他哭闹着要去,我只得放下饭碗,带他去了。
结果从那之后的好几天,我都没有吃上一顿安稳完整的晚饭。即使老公说要带他出去,儿子也不干,非要我带他去。等儿子玩够了,我带他回家来,已经饥肠辘辘;可也困了,只好匆匆吃一口就睡觉了。
我跟老公说,再这样下去,我非得胃病再加食欲消退不可了。我不准备纵容孩子这样了。
当天晚饭的时候,儿子吃完了,马上就拉着我要去妞妞家。我跟他说:“妈妈没吃完呢,等妈妈吃完再去。”儿子立马不干了,哭闹不止,甚至来抢我饭碗,都被我推到一边了。我终于吃完饭了,下饭的却是一肚子的气。儿子一直在哭,我带着他出门时,他才停止了哭,但还是抽抽搭搭的。我告诉他,“下回必须等妈妈吃完饭,否则妈妈会很饿,没有力气带你玩。”他点头。
第二天,儿子似乎忘了我前一天说的,故技重演。我也是很沉住气,一口一口慢慢吃。儿子气得又跳脚又拍手,一边哭一边嚷着:“妈妈不吃了,妈妈不吃了。”老公去哄儿子。我告诉老公:“别管他,让他哭。”我吃完,觉得没吃饱,又添了一碗饭。这下儿子看了,更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吃完饭,抱过儿子,儿子马上就不哭了。其实他早就想让我哄了,只是刚才我不让他爸爸哄,他有点儿下不来台,所以一直哭。我带着儿子去妞妞家,妞妞妈妈都怪我心太狠,儿子嗓子都哭沙哑了。
从第三天开始,儿子主动说:“宝宝吃完,妈妈吃完,去妞妞家。”果然,他虽然心里很着急,但不哭不闹的等我吃完饭一起去。有时候等不及,也会同意让爸爸带着出门玩。
慢慢地,儿子现在也开始在乎我们的感受了。有时候我稍一表现不开心,他会过来说:“妈妈不生气。”他吃的零食总是给我分一些。我吃了后,他会问我:“妈妈爱吃吗?”老公晚上有事出去,他会学着我的样子说:“大人有时候有自己的事。”不像以前那样总要求我和老公晚上都陪着他。儿子懂事了,我很欣慰。如果一直惯着他,每天,我们会很疲惫,而孩子会越来越自私。
爱绝不是纵容,当大人纵容孩子习以为常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爱视而不见。
文·姜冰
蹲下身子看世界
晚饭后德昀想出去骑车,要穿鞋的时候说:“妈妈,你的运动鞋和我的运动鞋有什么不同呢?”我把两双鞋放在一起,对他说:“那你就看看,这两双鞋有什么不同呢?”
他从沙发上跳下来,开始观察两双鞋,并一一说出来:“我的鞋旁边有洞,妈妈的鞋没有。”“我的鞋有灯,妈妈的没有。”“我的鞋鞋带是粘的,妈妈的是系的。”“我的鞋跟后有字母,妈妈的没有。”“我的鞋有很多颜色,妈妈的只有灰色。”“我的鞋底的花纹和妈妈的也不一样。”
我听他说得有趣,就问:“还有什么不同吗?”
他想了想,一只手拿起他的鞋,另一只手拿起我的鞋,把两只鞋对在一起说:“妈妈,你看,我的鞋小,你的鞋大!”
哈哈,真是太生动的教科书了!我给德昀买了很多找不同的书,他常常做了两页就烦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要利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常见事物进行学习,为什么我的眼睛只看到了书本,而忽略了最简单、最生动的生活中的事例。而我的儿子,正在用他的眼睛、他丰富的语言为我描述一个我所司空见惯的世界。
比如走在路上的时候,儿子会对我说:“妈妈,我发现早上的时候这边路上的车多,晚上的时候那边的车多。”坐公交车的时候他会问,“我发现司机叔叔在别人上车下车的时候他都不动。叔叔,您晚上也睡在车里吗?”
孩子不但用他的眼睛细心地观察着他所生活的环境,同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更觉得保护环境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一天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儿子看到一个苹果核,就自言自语:“是谁把苹果核扔在地上的呢?”然后,他抬头问我,“妈妈,苹果核扔在地上,对吗?”我说:“不对。”这一问一答的就已经走过了那个苹果核。我正在想是不是该回去把苹果核捡起来,儿子的小手已经拉着我转过了身子往回走,正对苹果核的方向。
我说:“妈妈去把苹果核捡起来吧。”儿子撒开我的手,对我说:“还是我来吧。我要把苹果核放到垃圾箱里。”我看着儿子跑到苹果核跟前,蹲下,小心地拿住尾巴上的小把儿,然后把苹果核扔进了垃圾箱。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想起儿子看到河里的脏水问我:“妈妈,为什么河水被污染了?”想起他曾经拿着一个塑料袋在大风天里走了一路,只为找一个垃圾桶把袋子放进去;还有每天吃完的酸奶盒子自己主动扔到垃圾桶里……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有着一颗怎样珍惜爱护环境的美好爱心啊。
看着儿子的眼睛,清澈纯净,仿佛看到了儿子水晶般无污染的心灵。我就想:这双聪慧的眼睛看到了怎样的世界,与我们的成人世界有着怎样的不同啊?这双眼睛,不但能发现世界的不同,同样珍惜环境的美好。当我们成人习惯于琐碎、漠视平凡时,也许,我们也该蹲下身子,像孩子一样,重新审视周围的事物和人,带给我们的必将也是与以往观看世界不同的感受。
文·蝶舞轻灵
一块梨的故事
晚上我带儿子去姥姥家时,儿子看见茶几上有个梨,就说:“我渴了,要吃梨。”姥姥拿过小刀把梨皮削掉,分成了五块。儿子的姥姥、姥爷、二姨、我再加上他,刚好每人一块。
儿子很快就吃完了他自己的那份,再看看桌子上,还有一块梨是姥姥的,还没吃,就跑过去拿到了手里。刚要往嘴里放,我问他:“这是你的梨吗?”
他把要到嘴的梨从嘴边拿开,看着我回答:“不是。”
“不是你的梨你不能吃,把梨放回原来的位置吧。”我温和地说。
“不行,宝宝没吃够。宝宝还要吃。”儿子举着梨冲我抗议。
“孩子要吃,就给他吃吧。”姥姥在旁边说。
在姥姥旁边的二姨用胳膊碰了碰姥姥,小声说:“我姐在教育孩子呢。您得配合。”
“那怎么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更不能多吃多占。”我坚持,并对儿子说,“把梨还给姥姥。”
“宝宝还没吃够。”儿子的声音开始变小,手里拿着梨开始看着姥姥。
还没等姥姥开口,姥爷说:“不是宝宝的东西宝宝不吃。来,快递给姥姥,真是好宝宝。”姥爷示意姥姥伸手要梨。
儿子转头看我。“宝宝没吃够,是吗?”我问他。他点头。
“那我们再吃一点儿别的水果好吗?妈妈给你带了橘子回来,就在妈妈的书包里。”
儿子想了想,说:“宝宝吃橘子,妈妈给我拿。”然后把梨放在了姥姥伸过来的张开的手心里。
儿子德昀由我的父母一手帮我带大,父母不仅注意锻炼他的身体,还注重他的自理能力以及品德的培养。我由衷感谢我的父母,在帮助我抚养照顾德昀的过程中,虽然有身为隔辈人对孩子的疼爱,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论任何时候始终与我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并努力与我配合,才使得德昀听得进道理,并学会懂道理。
这只是一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是,吃东西的时候平均分配,每人都吃自己那一份,不能多吃多占的道理却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就要懂得。小时候可能觉得多吃一块梨、多占一个苹果没什么关系,日积月累却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孩子的“非分之想”,并使他认为自己所贪得的一切为理所当然。
品德的培养比吃穿更重要。孔融四岁知让梨,此为知礼知义。小小一块梨,先谢父母恩,再言育儿心。
文·蝶舞轻灵
不要“污染”孩子的眼睛
小区车位日趋紧张,甬道两旁都停满了车。这让本来就不宽敞的小区行车道更显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