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课:不可不知的8项黄金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把握当下,确定你能立即去做的任务

试想一下:

 

现在是你制定好任务列表后的第一个早上。

你神清气爽地走到了办公室里,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新的一天开始了!你打开公文包,拿出精心准备好的日清单,自豪地将它摆在桌子的正中间,心想:“我的安排简直是天衣无缝!”

可是,就在这时,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根本不止“日清单”一张纸:各种各样的文件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等着你处理,早上秘书拿来的信件堆成了厚厚的一摞,重要的项目这几天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这时候你要怎么办?

是彻底地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制定好的清单,再次陷入任务的汪洋大海中吗?这样做当然不行。

其实,正确答案很简单:不要思前想后,把握当下,马上开始工作!

●用“立即原则”,马上开始工作

“立即原则”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哪怕在最初的半小时里,你只完成了任务列表中原本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小事,那也不要紧,因为在短时间内完成第一件任务的成就感足以使你重燃斗志。

可以看得出来,“立即原则”在解决刚刚使用时间表来解决混乱问题时是十分有效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仅局限于此:一旦我们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这一原则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益处:

 

◆若我们接手一项工作后马上着手对其进行审视,并做出或是委派、或是亲自来做的处理,这项任务被滞留下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因为高效能人士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往往是十分熟悉的,相应的处理方法与解决方案也早已刻印在脑子里。既然如此,何不将无谓的反复斟酌省去,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呢?

◆对处于管理职位的高效能人士而言,很多问题都是不能拖延的,组织上层的拖延往往会导致基层的混乱,而且多半任务都有这样的特点:拖延时间越长,由此衍生的问题就会越多,解决总体问题的难度也会不断地增大,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高效能人士、下属甚至是整个团队的工作量。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习惯,一遇到问题就立即开始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遵循立即原则,高效能人士自然不会忘记或者遗漏任何一项任务,更能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掌握更加清晰的团队工作脉络,因为一旦一项整体性的任务得以完成,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将它从自己的日程表中彻底删除。

立即得到处理的任务不会再占用你的办公桌,更不会再消耗你的脑力。将这些思维障碍都清除了以后,你便可以更加轻松地将精力都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以三分钟为基准,判断任务是否可以“立即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立即原则”并不是要求你毫无选择地蛮干,这一原则仅适用于那些最简单的、一目了然的任务,也就是你可以在三分钟内判断其去向或做法的任务。

你或许会认为:“三分钟太短了,根本什么事情都办不了!”其实不然,三分钟的时间里,你可以做完很多工作,比如打一通电话,上网查询一个数据,整理好自己的文件夹。

值得高效能人士特别注意的是“做完”两个字:这种琐碎的事情,一定要一次性完成。举个反面例子来说:

 

若你在写重要报告的时候,突然想起要查询一下某位重要客户的身份信息,于是,将报告放在一边去公司资料库里查询。那么,待你查完地址以后,最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你已经忘记了之前写作的头绪,又要从头再看、再思考一遍。这种缺乏条理性的做法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对时间的掌控。

●在无法立即处理的情况下,估算任务需要的具体时间

如何在无法立即处理的情况下,应对其他的任务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估算该任务所需要的具体时间了。

仅仅列举出一天中的任务、活动内容并不足以做到更好地管理时间,在此之后,我们还需要根据自身往日经验,进一步估算出每一项任务安排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很多高效能人士在面对时间估算这一步时,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办事效率,将太多的事情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最终导致计划搁置。

此外,还有一种更常见的可能性,即,你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完成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于是,不得不将大段宝贵的时间分配出去。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浪费时间。

时间管理中的“帕金森定律”

人始终是根据任务的时间期限来调整工作速度的。

若某人知道自己有一个月时间来完成某项任务,他会不知不觉放慢工作速度,将整个月的时间都用在这项任务上。

若同样的任务只给出了一周时间的话,他便会调整自我工作速度与工作状态,以此保证自己可在一周内完成任务。

人有拖延时间的行动倾向,若不加以具体限制,很多事情可能会拖延一辈子。因此,在执行这一步骤时,你应注意时间限制的现实性,可以一小时完成的事情,绝不定在两小时。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好了计划,你就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遵守已定的时间限制。

这种定时定量的计划往往可以为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目的性,使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抵御外界的干扰。

●预留出弹性空间

现在,你已经开始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工作了,但是,你的顶头上司突然派给了你一份重要的、只能你去做的工作——如果你不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那么这种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在你的头上——现在,你必须先去做这件重要的事情。如此一来,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这是否证明了你的计划是有缺陷的?的确,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中的任务应该满足两个选项:

 

◆它包括了那些你想做的事情;

◆那些你想做的事情中,是你可以真正切实完成的事情。

 

你肯定知道“多米诺效应”:成百上千的多米诺骨牌紧密地排成一列,只要其中有一块不慎倒下,后面便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所有的骨牌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同样,若你将一天中的日程排得过满的话,每一件事情之间没有足够的弹性空间,那么它们便会变得如一列列密密麻麻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危险:一旦有突发事件出现,其后所有安排都会受到牵连。而就高效能人士的工作经验来看,突发事件出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因此,你一定要在制订计划时,为自己预留出足够的弹性空间,以防万一。预留的办法也很简单:将已知的活动与安排计划在50%的时间以内,剩余的50%时间预留出来,用于处理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

在搞清楚弹性空间的必要性以后,你便可以在制定第二天的任务清单时,更好地运用时间管理的新原则了。依据这些原则,你在次日会发现,你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展开一天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