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与宗教对外交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建设走向世界的现代佛教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出的是物质文明,输入的是精神文明,其中最大的收获则是佛教。近代的中国只有被动地接受西方文明,没有输出文明可言。百年之后的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开通新的丝绸之路,再次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之际,中国是否也只凭经济贸易呢?输出的是否也仅仅是物质文明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也应该还有精神文明,这个精神文明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在儒释道三教中,能够担当输出精神文明历史重任的也只有大乘佛教。儒教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宗教随着封建体制的解体而终结,已经没有承载的主体,仅存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资源而已。道教虽有道士载体,也有道观场所,但只作为一种民族宗教,先天不足,难以担当大任。佛教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骄子,谱写了亚洲古代精神文明的辉煌篇章,也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2000多年之后的今天,尤其经过宋代以来的所谓中国化之后,是否依然能够担此历史重任呢?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

唐代以后中国佛教开始走向民族化道路,民族化的过程实际上造成佛教越来越失去原有的世界性特点,也失去其原有的活力,最终走向衰落,使得元、明、清三朝不得不借重于藏传佛教。近代在中西文明冲撞的大背景下,兴起佛教复兴运动,但这一历史进程中断了,中国大陆的佛教没能完成近代转型过程,造成现在的佛教仍然沿着老路蹒跚。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新开辟新的丝绸之路,加强中外文明交流,尤其做到“民心相通”,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必须建设新型的现代佛教,让佛教成为沟通亚洲人民心灵的纽带。

建设新型的现代佛教,首先转变思想,重振传统文化,彻底改变佛教为“外来户”的狭隘观念,视大乘佛教为己出。其次完成佛教转型的未竟事业,这方面已有可借鉴的中国台湾佛教和日本、韩国佛教的成功经验,如建立佛教大学,培养现代佛教人才。又可借鉴藏传佛教的体制,建立完善的佛教教学体系,再次充分利用汉藏佛教资源,发扬大乘佛教优良传统,重建具有世界性的大乘佛教体系。如此以佛教开通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北亚佛教国家的民心,以中国伊斯兰教开通中亚、西亚伊斯兰教国家的民心,以中国基督宗教开通欧美基督教国家的民心,使新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宗教交流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