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市场体系的内部结构
在一般均衡理论视角下,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单一的、原子型静态平面体系,其内部不存在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规律与价格机制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稍有企业运行经验的人都会观察到,真实世界的市场经济内部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和普通商品市场两个显著不同的子系统。如果将土地、资本、劳动力称为传统生产要素,而将它们加上知识产权、能源、环境等要素后称为广义生产要素,那么理解广义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机理就成了正确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此缺少起码的研究。我们的初步观察显示,广义生产要素的市场运行机制与一个国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能与效率,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着极为重大的关系。
我们说要把生产要素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区别开来,是因为二者的结构不同,运行机制不同,价格形成机制也大不相同。如果说普通商品市场基本受自由竞争机制驱动,均衡价格的形成起着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与社会福利改进的功能,那么,生产要素市场则由于其商品具有投入品与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而产生了实际价格背离均衡价格的另类运行规律。同样,由于资本权力和国家的政治权力都参与到市场运作与价格形成中,其结果是,生产要素市场往往远离自由竞争,价格形成远离均衡价格,国家、资本与市场自发力量的互动博弈成为决定一国要素供给能力与要素价格的基本力量,而这种互动博弈/建构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一国市场体系整体的效率与效能,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决定“国富国穷”。
1.市场体系内的两个大类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按照产品的使用性质,把国民经济划分为提供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提供消费品的第Ⅱ部类。而本文所说的是市场分类,考虑的不是产品的使用属性,而是其交易属性,由此把市场分为两类。
(1)普通商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买卖双方关注的是交易产品的使用价值,买家购买这类产品的目的或是用于生产新的产品,即通过真实的生产过程创造新的价值,或是进行消费,满足生活需要。
(2)投资品市场:这个市场的买家购买产品的目的不是用于生产别的产品,而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即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简单说,普通商品对于买家而言是用于生产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投入品或者是满足生活需求的消费品,而投资品对于买家来说只是赚取价格差价的工具。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众多生产要素都已经被转变为投资品。在市场经济的历史上,生产要素本来是作为一般制成品的原材料和设备而存在的,但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兴起,特别是商品期货交易的发展,许多生产要素转变为投资的对象,成为交易所的交易品种。由此,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出现了分化: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买家,即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它们购买生产要素进行实际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提供;另一类则是在交易场所中活动的投资者,它们买进这些产品的合约并不是将其用于生产,而是为了在新的价格水平上卖出。前者是从事企业经营的生产者,后者是从事交易获利的投机者。现代市场经济的历史趋势表明,随着交易的发达,越来越多的纯投资者加入以生产要素为载体的投资交易,使得生产要素作为投资品的交易规模呈跨越式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与此同时,生产型购买者也越来越深地参与到投资型要素市场的交易中,不知不觉把原本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商品期货,变成了价格投机的工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实体经济对要素投资品的定位。这种情形在当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阶段,纯投资类交易的规模远远超过了生产经营型购买者的交易规模。仅以原油为例,2012年两大期货市场(Nymex和ICE)原油的主导合约交易量超过3800亿桶,而当年全球石油的产量和消费量都仅堪堪超过300亿桶,也就是说,纯投资类的交易规模至少是使用型交易规模的10倍多!
2.商品期货市场是把要素变为投资品的制度基础
为了具体展示上述生产要素从生产资料变成投资工具的进程,我们选用了若干要素的历史分析资料(见表1)。
表1 要素成为投资品的历史进程
∗表中提到的交易所分别为: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LME,伦敦金属交易所;ICE,伦敦洲际交易所;Liffe,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Eurex,欧洲期货交易所;SHFE,上海期货交易所;DCE,大连期货交易所;NSA India,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MCX,印度商品交易所;MCX-SX,印度股票交易所;BM&F,巴西商品与期货交易所;Korea Exchange,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
数据来源:Acworth, W., “FIA Annual Volume Survey”, 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 2014。
表1清楚地显示了市场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密切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出现从制度安排上把本来是生产投入品的东西变为了可在交易所内进行金钱交易的投资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西方金融强国,比如英国、美国,正在布局把越来越多原本不是投资品的东西,打造成投资交易的对象,如生态环境,通过节能减排的说法创造了碳交易与碳金融,其实是图谋把先发国家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成本。
3.现代市场体系中生产要素的双重性
由于商品期货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具有了投资的属性,所以作为物质形态出现的生产要素具有了双重属性,即要素的商品属性和投资品属性。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新产品的投入品,由此生产要素构成了经济学中投入-产出分析的载体;而投资品作为投资者和投机者买进和卖出的对象,其属性则体现在金融市场的交易过程中。由此我们划分出市场体系中的两个子系统:一个是作为投资品的要素市场;另一个是作为消费品与生产投入品的普通商品市场。前者的运行结果就是后者的运行前提,也就是说,生产要素市场运行所产生的要素供给能力及要素价格直接进入普通商品市场的生产过程,构成实体企业的成本,影响其生产稳定性,从而决定其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知,要理解普通商品市场的运行规律,必须首先理解作为投资品的要素市场的运行规律;要判断普通商品市场和整个市场体系的效率必须首先判断作为投资品的要素市场的运行效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当代世界,作为投资品的要素市场和作为投入品的要素市场,在地理空间上是分割的,前者集中于发达国家,后者集中在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国和生产国,因此,要理解国穷国富也离不开对上述双层市场的解剖。由此,也能看出,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既无法解释真实世界中的市场运行,也不能解释不同国家的兴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不能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和普通商品市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