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打造学习型城市

省委学建办

一 学习型城市的主要内涵

学习型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脱颖而出的一种具有学习型属性的新形态、新趋势,是以组织和个人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构建学习文化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城市生存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市民的学习行为建立起一种能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整合、自我调控、综合创新、协调发展的城市形态。[1]21世纪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开放的形态,但无论是建设创新城市,还是建设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都离不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学习型城市建设,就是要形成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激发个人和各类组织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十分丰富鲜明。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就认为,创建学习型城市,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创建学习型城市,当然要提倡学习。但是这里所讲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既有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开拓未来的能力和本领。第二,创建学习型城市,旨在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把学习作为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要把继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岗位能力训练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要把市民公共意识教育包括公共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提高城市品质的基础。第三,创建学习型城市,还要通过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特别是超越自己的“心智模式”,要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包括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对人对事的固定认识,特别是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第四,创建学习型城市,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这就要通过学习使全体市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形成共同的体认、共同的荣誉、共同的遵循、共同的关爱、共同的维护,而且能够自觉地实现这样的体认、荣誉、遵循、关爱、维护。第五,创建学习型城市,关键在管理者要树立民主管理的自觉意识。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市民有序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管理者要改变发号施令、强制执行的形象,树立以民为本、与民共议、为民服务、受民监督的新形象。[2]由此可见: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求学习知识或接受知识从个体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学习主体由单个的个人转变为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行为主体,同时,个人、企业、家庭和其他社会团体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从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个人愿望和追求,变成社会共同体(全体市民)对每一个成员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学习型城市的主要内涵。

第一,学习型城市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学习自觉是对学习重要作用、内在规律、目标使命的深刻认识,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认识基础和先决条件。相比于制度约束等外在约束来讲,学习自觉是一种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产生人心思学的感召力和好学有为的驱动力,激发人们带着强烈的情感自愿学习,使学习蔚然成风。对于学习型城市而言,学习自觉性体现在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终身化两个方面。二者密不可分,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前者是市民对学习的认知,表现为人人学习,不是某几个人或几群人的学习,而是大多数市民对学习的认同、喜爱,把学习作为共同追求,人人尊重学习、崇尚学习;后者是市民学习的状态,表现为处处学习、时时学习,把学习作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融入贯穿到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中,整个城市洋溢着浓郁旺盛的求知之风、刻苦钻研的探求之风、博学慎思的思考之风,把城市变成人人学习之城,把社会变成大课堂。

第二,学习型城市具有正确的学习导向性。思想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理念的先进是最根本的先进,观念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要确立起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激发大众健康向上的先进学习导向。这一导向与每一座城市倡导的城市精神是内在一致的,是整座城市的精神灵魂、体现城市个性的精神名片,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带动着每一位市民个体。这一导向可以使得一个城市不会因现代文化的冲击而丧失自己长期积累与沉淀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价值观念,能够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养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丰富发展城市个性,使城市更具魅力,城市发展更具活力。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学习型城市的真谛,就能够确保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如果放松或忽视这一点,就可能迷失方向,整个城市变得毫无吸引力,甚至步入歧途。

第三,学习型城市具有鲜明的学习创造性。学习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不仅开展学习的过程需要创造性,而且需要在学习成果上体现创造性,最终表现为一个个体或组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学习型城市首先注重组织学习过程的创造性,注重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考虑不同市民群体的学习需求,考虑其职业背景、知识结构,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拓展学习内容,打造新颖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载体,建设功能互补、辐射面广的学习阵地,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学习型城市还在学习成果上强调创造性,用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提升城市精神需要的市民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并敢于思考前人和他人从未碰到过的问题,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谋划城市未来发展,使学习成为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推进现代城市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学习型城市具有突出的学习系统性。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龙头,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着力使城市的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组织系统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格局城乡一体化、学习目的明确化、学习成效最大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内涵的系统性。从学习型城市的建构来说,涉及组织领导体系的完善、教育体系的建构、学习服务体系的设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筑等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来谋划,从整体来实践。

二 昆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昆明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昆明实际,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广大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推动昆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坚持党委政府推动,着力优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环境。近年来,昆明市不断探索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制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部署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大事项。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第二,坚持领导干部带动,着力形成学习型城市建设导向。昆明市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领导干部培训日为依托,通过举办中心组读书活动、专家报告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学习。如“昆明市领导干部培训日专题讲座”,自2008年举办以来,共举行近200场,邀请厉无畏、徐匡迪、苏君红、秦大河、周其仁、马云等各界人士到昆讲授,先后培训领导干部十多万人次,成为昆明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品牌。2011年,昆明市委又发文指出,要建立干部学习考核激励制度,着重考核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的情况、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渠道的学习,在昆明市领导干部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领导干部学习的实际效果,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主动担负起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历史使命。

第三,坚持社会大众互动,着力构建学习型城市建设格局。昆明市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形成了各类学习型组织齐头并进、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创建格局: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学习型机关;围绕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创建学习型社区;围绕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团结和谐,创建学习型家庭。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了各类学习型组织良好发展的态势。

第四,坚持载体形式创新,着力营造学习型城市建设氛围。昆明市在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中,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多形式、高起点创建学习载体和平台,除“昆明市领导干部培训日专题讲座”外,广泛开展“读好书、求新知”、“书香昆明”全民阅读月等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利用“云岭大讲坛”、“东陆讲坛”、“昆明讲坛”等论坛,向社会传播先进文化,强化人文教育。此外,还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手机信息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站和内部期刊等,展开学习型城市的宣传,形成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

三 昆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昆明市和云南其他州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来看,云南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构建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新机制;二是兴起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高潮;三是形成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载体;四是营造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氛围。但是,这些成效还远远不够,如何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杭州、青岛、深圳、义乌等地的先进做法,探索出富有云南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功之路,我们还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

第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建设是保障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型城市规范化的标志之一,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阶段,健全和完善制度非常重要。目前来看,全省各地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都出台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文件或实施意见,制定了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目标,建立了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但在严格意义上,制度的建设还相对缺乏,如昆明市就没有规范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规划,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在全社会还不具有权威地位。

第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在昆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市民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资格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学习只为打发时间,不愿意接受非学历、非正规的教育,对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教育持怀疑态度,终身学习的理念还未在广大市民的头脑中形成。同时,有的社区(村)组织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甚至作秀的现象,让市民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参与率不高。诸多因素决定了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尚需时日。

第三,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领导架构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有的领导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高,领导架构不完善,没有真正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和工作日程,有的即使有,但也只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造成了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责任和权力不清,保障体系没有形成,不仅造成部门间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也影响了各级有关部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甚至影响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第四,学习型城市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本身、组织类别和群体类别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不平衡。总体来说,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文化水平、信息素养高,教育普及率较高,公共设施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开展得较好,而有的地区则相对落后;各类学习型组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学习型家庭和个人建设工作则显得较为薄弱;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弱势群体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很不充分;非公经济组织的建设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结合昆明市和全国其他发达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初步构想如下: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建设“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不断提升市民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

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与城市建设目标相衔接,着力把现代城市建设成为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组织系统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格局城乡一体化、学习效能最大化的学习型城市。

第一,学习意识普遍化:基本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共识,学习成为市民的自觉意识、情感需要和生活方式。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人均年阅读量、读书时间等城市读书指标接近国内城市的平均水平。

第二,学习行为终身化:基本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市民提供比较充裕的学习资源、比较充分的学习机会。到2020年,从业人员职前培训率达到50%以上,每年有5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有50%以上的居民接受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第三,学习组织系统化: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创建体系。到2020年,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学校达到80%,学习型机关达到90%以上,学习型社区(村)达到60%以上,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和学习型家庭达到70%以上。

第四,学习体系社会化:基本形成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体系。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学习活动载体。

第五,学习格局一体化:基本形成城乡互动学习、学习资源共享、学习工作整体推进的格局。城乡学习统筹一盘棋的思路明确具体,城乡学习不断从点向面扩展、从上向下推进。

第六,学习效能最大化:基本形成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学习效果。市民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善于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及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学习,以学习提高综合素养、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一,积极推进不同类型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所谓学习型机关就是把指导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整个机关学习作为机关一切工作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的机关。[3]创建学习型机关,能够有效地将机关及其成员的学习行为转化为机关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机关成员的全面发展与机关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将学习型机关建设与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造就善学习、眼界宽、胸襟广、能担当、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二是创建学习型事业单位。所谓学习型事业单位就是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基础,倡导终身学习和“学习改变命运”的理念,最终激发创新活力的事业单位。创建学习型事业单位,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事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厚氛围。因此,要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事业单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学习活动,促进团队学习,使事业单位团队成员能够进行知识共享、思想沟通,形成默契合作的团队精神,形成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人际和谐的组织文化,使事业单位不断提升创造活力和竞争力。三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所谓学习型企业就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增强企业学习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所架构的学习求知的目标管理体系和所建立起的能够不断实现知识转化的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4]创建学习型企业,能够有效地将企业及其员工的学习行为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因此,要重点强化企业员工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岗位技能技艺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开展各类业务技能技艺比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科技和管理的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员工的创业创新能力。四是创建学习型社区(村)。所谓学习型社区就是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素质提升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创建的新型社区。[5]创建学习型社区,能够有效地促进社区成员的和谐发展,同时促使社区成员学习、生活、工作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广泛开展学习型特色示范社区、学习型农村创建活动,加强农家书屋、基层农村活动场所等学习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培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就业能力、文化素养,学习陶冶情操,学习成就事业,学习丰富生活。五是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就是家庭成员都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分的学习条件,通过个人学习、互动学习与知识共享,促进家庭成员素质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形成家庭美德及融洽和睦的代际关系、夫妻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家庭。[6]创建学习型家庭,能够有效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组织评选学习型家庭、书香家庭、读书形象大使等活动,倡导“重家庭,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读好书,以书兴家”等学习理念,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第二,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是构建领导干部学习体系。云南省地区和部门的发展需要大批学习型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的正确认识,是学习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学习制度能否落实、学习深入程度如何、学习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要加大领导干部参加集中培训和脱岗离训的工作力度,提高理论修养,切实把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实现“要我学”和“我要学”的统一,把学习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推进工作并改进学习方法,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健全并落实学习制度,狠抓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制度的落实,建立领导干部学习档案等方式,全面、客观地掌握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对领导干部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进、年度考核、干部的选拔使用挂钩,把学习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法、载体和手段,使学习不断形成新的成果,最终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集中起来,如成立课题组、组建宣讲团、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在新闻媒体开辟与学习有关的专栏等方式方法,使各类学习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二是构建青少年学习体系。青少年是将来经济建设的主要智力和人力资源。学校教育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终身学习的中心环节。要将学校教育的学习活动重点从过去的单一重视现成知识的掌握,转移到培养实践能力、塑造良好品质、学会学习方法上来。要注重学校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强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特色学校建设,形成“校校有特色”的办学格局。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逐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三是构建企业员工学习体系。社会要为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加开放、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会。因此,必须建设好企业员工学习体系。企业要坚持以德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党政工团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的教育,将教育融入企业的管理和工作中,使员工在受教育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培养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观念,使员工成为学习型企业的主体。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一些战略目标、行业精神、价值体系等,从而起到引导员工、凝聚员工的作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加强员工的技术技能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和业务水平,特别要注重培养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构建农民学习体系。从实际出发组织广大农民参与学习,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因此,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新途径,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民教育体系。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实施推广,组织广大农民学习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培养农民企业家和农业科技开发人才,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建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同时,要实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带头人,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一,创新学习载体,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创造新的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点组织和吸引六类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领导干部培训日讲座、中心组报告会、论坛、讲坛和宣讲活动等为主要载体,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的学习培训和考评工作;开展学习型企业建设活动,组织企业员工参加专项学习培训和技能竞赛,组织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工作;以举办“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征文、图书漂流以及市民文明教育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农家书屋、科技三下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开发培训等为载体,抓好广大农民的学习培训;选派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全面、组织能力较强的“学习宣传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务工点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使他们能尽快与城市文明接轨,由“农民”转为“新市民”。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学习型组织的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制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考核奖励办法,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整合教育资源,支撑学习型城市建设。根据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促进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共同发展,整合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社会化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起全方位的学习网络,营造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城市环境;推进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市民开辟开放的学习活动场所;制定政策,加大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力度,让市民成为教育资源最大的受益者。此外,还要办好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网站和相关刊物,使之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和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五)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科学的领导管理机制。学习型城市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全体成员,需要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指导。因此,要成立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各地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指导协调工作机构,负责推进本地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格局。

第二,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应加强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建立“一把手”为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建设工作绩效作为“一把手”及主管领导考核的内容之一,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与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活动结合起来,定期组织考核评比,确保工作落实。

第三,加大学习型城市建设宣传。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对于引领和带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精心组织策划,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终身学习意识,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各新闻单位要把宣传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辟专栏,组织有分量的理论文章,有针对性地介绍有关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制作专题节目,宣传和表彰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介绍和推广个人、组织积极学习的经验;倡导“知识铸就未来,学习改变命运”的理念,在广大市民中形成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追求,营造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自觉性。

第四,完善学习激励和表彰奖励。在考核评比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健全有利于公平竞争的人才培养与选拔的用人制度,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提职、晋级、评优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要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学习培训制度,鼓励支持职工参加各种在岗培训和学历升级。加强劳动监察,督促落实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规定,保障员工接受学习培训的权利。进一步制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措施、工作重点以及实施途径、步骤。研究提出学习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评估标准。

第五,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与交流。要发挥科研引导的作用,组织专门人员,不断研究国内外建设学习型城市及组织的最新动向与相关理论,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编写出版指导丛书和培训教材,定期总结交流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实践经验。

第六,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承担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支持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且每年应有相应的增长,并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确保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稳定投入。

课题组负责人:张瑞才

课题组成员:杨绍军 张含 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