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知识分享中的网络媒体效能研究
知识分享一直是学术界热衷的研究话题。日本学者Nonaka和Takeuchi年提出来的SECI模型将知识的创造过程分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u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化(Intemalization)四个阶段,知识在各个阶段的相互转化中得以分享[76]。此外,Szulanski[77]将组织内部的知识分享分为整合、迁跃、开始、执行四个阶段。
但是Nonaka和Takeuchi、Szulanski的研究局限于传统的企业内部知识分享模式,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分享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知识分享过程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变而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信息和沟通工具带来的知识分享方式和行为的变革。Hansen和Avital、Majchrzak等研究了在线知识库知识分享过程和特点,提出了用户自由编辑和群体创造的知识分享模式[42][78]。Lueg、Shachaf、Gazan研究了电子公告系统、社会问答网站等社会化问答平台下的知识分享过程[79][80][81]。To等(2008)分析了即时通信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过程,指出即时通信环境下知识分享具有知识传递的同步性、特定性、隐私性等特征[82]。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知识分享的自由度和分享效率,社交网络允许用户建立主页、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和浏览他人的信息内容。Lee等分析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微博服务过程[83], Chan等研究显示,微博知识分享是知识分享的重要方式和平台[84]。
网络和媒体在知识分享中的效能得到普遍共识和认可,但当前大部分文献分别从网络或媒体单个方面研究知识分享,这样虽然可以分别揭示网络或媒体在客户协同产品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方式,但是没法衡量网络和媒体同时作用时的共同效能或交替效能。在本书的研究情境下,协同客户会同时受到网络和媒体的双重影响,如果要真实地反映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的知识分享机理,就必须完整地对知识分享所涉及网络和媒体的双重影响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