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Is This Book for You?揭开“纯真”的虚伪面纱——“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五辑之《纯真年代》导读

刘秀玉

纯真为“纯洁真挚”之意,与“世故、圆滑”相对。纯真可能是儿时的一块巧克力,青春期的一次暗恋,朋友间的一次义无反顾。纯真宛如生命中的花朵,人人向往,却经常被现实摧折。岁月可以冲淡许多过往,心底的纯真与美好却如鲜花般绽放,且近,且远。伊迪丝·华顿的经典之作《纯真年代》讲述的就是纯真的爱与理想跟社会现实之间纠缠不清的故事。

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美国小说家,普利策奖得主,曾经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还是一位设计师,擅长园艺和室内设计。伊迪丝·华顿从1880年开始发表小说,19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欢乐之家》使她跻身20世纪初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19部中长篇小说,出版11本短篇小说集,此外还有大量非小说作品。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大多从一个“知情者”的视角,幽默而入木三分地刻画了19世纪末纽约特权阶层的生活状态,充满智慧,文采飞扬。

伊迪丝·华顿出生于纽约名门,与包括亨利·詹姆斯、西奥多·罗斯福在内的名流熟识。南北战争后,她跟随家人游历欧洲(1866-1872),期间学会了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年轻的伊迪丝对当时纽约上层社会流行的时尚和礼节不屑一顾,认为其肤浅而沉闷,压抑女性的精神。她渴望知识,费尽心思从父亲或者父亲朋友的图书馆借阅,但是母亲不允许她读小说,这条规定持续到她结婚。1885年,23岁的伊迪丝嫁给比她年长12岁的波士顿富人爱德华·华顿。爱德华性情温和,尽管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两人之间却没有太多共同语言。后来,爱德华患了精神病,1913年伊迪丝·华顿与其离婚,此后定居巴黎,直至1937年去世。一战期间,伊迪丝·华顿曾经积极参加法国的抗战运动,为失业女性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安置比利时难民,甚至多次亲临前线采访报道。为了表彰伊迪丝·华顿在一战中做出的贡献,1916年法国总统授予她该国最高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20年,伊迪丝·华顿出版了她的重要代表作《纯真年代》,赢得了从评论家到读者的广泛好评,短期内在欧美的销量就超过10万册。当年10月17日的《纽约时报书评》指出:“美国人可以写出《纯真年代》这样的书,值得举国同欢。”1921年,《纯真年代》获得普利策奖,伊迪丝·华顿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创作的第12部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纽约,也即所谓的“镀金时代”。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生长在传统礼教的家庭中,按部就班地与门当户对的美丽女子梅相恋。纽兰打算在欢迎梅的表姐埃伦·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宴会上,宣布两人的婚期。埃伦的丈夫是贵族后裔,整天无所事事,不甘于命运摆布的埃伦毅然决然走出婚姻牢笼,返回故乡。离婚为当时纽约上流社会所不齿,埃伦因此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荡妇。生性独立的埃伦却不以为然,在欢迎宴会上无拘无束,侃侃而谈。埃伦的真诚纯粹与梅的循规蹈矩形成巨大反差,纽兰立刻被埃伦吸引,两人互生情愫。可是,慑于传统习俗的淫威,纽兰不得已放弃内心的呼唤,与梅提前完婚。无爱的婚姻使纽兰更加苦闷,埃伦成为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当他终于下定决心要与心爱的人远走他乡时,梅怀孕了。知道这个消息后,埃伦断然离开纽兰,独自远赴巴黎,纽兰则回归家庭,从此开始忠实履行为人夫、为人父的家庭责任,以及上流社会出身带给他的社会职责。多年后,梅病逝,长子陪同已界老年的纽兰去巴黎。原来,梅临死前托付儿子帮助丈夫实现埋藏一生的心愿,去看望青年时期的爱人埃伦。故事的结局,一生牵挂的爱就在眼前,纽兰却失去了面对的勇气。尽管出身于19世纪末的美国上流社会,伊迪丝·华顿却成为美国上流社会最狡黠的批评者。

《纯真年代》对19世纪末纽约社会的传统礼教提出质疑,但是并没有对当时的体制进行公开的谴责和抨击。《纯真年代》出版时,伊迪丝·华顿已经年届60,她谙熟小说中描绘的世界,也目睹了一战后社会发生的巨变。纽兰在故事结尾处自我安慰道:“回首往事,他尊重自己的过去,同时也为之痛心。说到底,旧的生活方式也有它好的一面。”这似乎也是作者的心声。传统与变革总是相伴相生,截然的新与旧、爱与恨原本就不存在。

《纯真年代》创作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正是美国社会的转型期。战争的创伤以及极端的物质主义使美国人深切体验到理想幻灭和生存困境的痛苦。新旧交替的时代给人们带来更加宽松的活动空间,传统的因循守旧与崇尚个性的新价值观激烈碰撞。伊迪丝·华顿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锐捕捉到时代气息,生动刻画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上流社会的纯真与伪善,揭露了男性主导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家庭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的两难抉择。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物,比如《红楼梦》中的宝黛钗,比如《家》中的高觉新和钱梅芬。爱情悲剧后面,渗透着时代的无奈和社会礼教的残酷。正如纽兰在清理一生的悔恨与记忆时,清楚地知道,“他失落了一件东西:生命的花朵”。

《纯真年代》诞生之初,评论界普遍认为它在商业上的成功远大于其文学上的成功。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前,伊迪丝·华顿一直被归于通俗作家之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纯真年代》已经被公认为一部结构技巧堪称完美的现实主义杰作。可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是真正不朽的文学。只要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只要人性不曾泯灭,《纯真年代》里发生的故事就会在不同的国度不断演绎下去,而纯真与伪纯真的纠葛将继续考问每个人的灵魂。

愿“生命的花朵”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