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格局之变
今天说数字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整个传媒的格局。现在的格局是怎样变化的呢?

这是我们的一个数据库。我们在过去13年中,大概每年都会追踪中国七八万消费者样本,看他们的媒介变化和消费行为以及趋势上的一些变化。我们看到过去5年所有的媒体里面互联网是增长最快的,现在的网民规模是4.57亿,我们调查的网民里面每周上网在10个小时的重度用户从三年前的61%上升到现在的72%,明显看到很多人已经对互联网形成了一种依赖。

人均每周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17.6个小时,比美国还要高,甚至互联网已经开始挤占电视黄金时间。

在过去几年,互联网经历了一个相对比较平滑的曲线,但现在明显看到一个趋势:每天六点钟以后,上网的时间开始抢占看电视的时间。电视对于35岁以下的人来讲已经变成了一个环境型媒体,伴随式媒体,或者说变成了一个家庭活动。很多人在家里聊天的时候开着电视但是不看,这时电视就成了一种背景音乐,一种广播媒体,这是目前我们发现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春晚是每年非常重要的挤占中国人生活的节目,但是我们发现这两年的春晚很多人根本没有在电视机前看,或者在电视机前看完之后到网上去发泄、去恶搞、去评论,在春晚期间整个互联网的上网者比例是非常高的。
社交媒体用户、网络视频、电商用户,这个曲线会更加突出。特别是网络视频用户,整个黄金时间曲线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电视,这些人已经形成了对网络视频的依赖。所以互联网在改变很多产业,它改变了很多媒体的习惯,同时也在改变我们企业的营销。这些年大家在给传统媒体、旧媒体作一个分类,我们以Google、Facebook、雅虎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将过去新闻集团CBS这些公司看作旧媒体,或者是传统媒体。我们从比较当中明显地发现,今天的新媒体的市值与传统媒体的市值已经旗鼓相当,甚至新媒体成长的速度比传统媒体还要快,它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形成比传统媒体更大的影响力。

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门户为基础的阶段。雅虎基本上算是一个没落的互联网门户,因为门户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叫那个门户时代为Web1.0,所有的信息都是网络传递给受众。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传统媒体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只不过我们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使它变得更加多元,或者它的内容承载量、信息承载量更大。
第二波我们经历了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浪潮。这一代浪潮是用户主动去寻找信息的浪潮,以搜索为代表的模式就出现了。记得以雅虎为代表的那个时期,我刚刚接触互联网,我们每次到网吧上网,网速非常慢,那会儿没有搜索引擎,所以每次去之前都要在杂志、报纸上抄很多的网址,然后记在一个本子上,到了网吧再一条一条地输进去浏览。现在有了搜索引擎,它解决了人们搜寻信息的问题。
第三波浪潮是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时代。它不仅带来信息之间的交互,还有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有信息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在互联网上关系的变化。在美国,大家现实中聊完换完名片后会问你在Facebook上是什么名字,什么帐号,或者你在Twitter上面的情况。以前很多公司在名片上会印出自己的博客,现在则会印上微博,甚至还会有一些人印上SNS地址。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在互联网空间有一个身份,企业也将会有一个身份。这个身份识别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家通过你这个身份去了解你在做什么,想什么。这给整个新媒体和数字媒体都带来很大的变化。
正因为如此,现在传统媒体为此感到非常紧张。我们来看《纽约时报》,它已经是104次获得普利策奖,整个发行量在全美国一直排第三名的位置。但发行人已经明确,到2015年的时候不再印这份报纸。那么这份报纸跑到哪里去?一方面跑到口袋中的iPad上去了,还有一方面就是跑到互联网上。它要推一个社交分享的新闻网站,现在已经开始运行。它是通过人们对新闻的分享,然后进行交互和回应来创造内容。利用大众创造内容,网民来分享内容,改变过去传统的新闻生产和制造模式。所以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在做数字化的变革,比如像默多克新闻集团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大颚级的巨头,但是它70多岁还要做一个所谓的日报,就是在iPad上的报纸,因为它不甘心。为什么它还要买mySpace?因为它不甘心被新媒体淘汰。包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媒体集团成立所谓新媒体公司,或者新媒体事业部,讨论怎样结合互联网,甚至结合移动终端向用户传递资讯和内容。如果这个潮流有很大进展的话,必将改变我们的信息传播和营销模式。包括BBC这样的电视台,也在强调它们网站的一些分享。
在国外,其实流量比较大一些的网站有很多是传统媒体的网站,传统媒体自己办的网站,但是在国内流量比较大的实际上还是以门户为主。为什么呢?实际上今天很多传统媒体做数字化的时候,更多只是一种复制和搬运工的角色,把报纸上的内容搬到互联网上,建一个网站就以为自己数字化了,以为自己获得了那些互联网的受众,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选择。我想在座的各位不会跑到北青网上看《北青报》的内容,也不会跑到新京报网站上看《新京报》的内容。可能习惯到搜狐上看内容,到门户上看新闻。为什么你不会跑到报纸上的网站?为什么它们不吸引你?因为它们只不过是把这些信息重新组织了一遍,放在互联网上,既不能分享,也不能评论,没有办法跟别人建立关联和互动,这样对它的兴趣就会非常小。
我们说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也改变了包括像户外媒体这样的形式。户外的数字媒体也是在全球整个媒体当中发展比较快的,这个数据来自中国一家专门做数字媒体户外投放的公司,整个户外媒体投放2010年已经占到38%,过去以传统大牌形式,现在已经变成数字化屏幕。数字驱动户外媒体,数字户外整个投放的金额已经占到了户外投放三分之一的比例,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美国和欧洲大概是15%左右,但在中国是38%。

大家会发现,你眼睛所到之处都是媒体:看电视看到分众屏幕,坐公交车看到华视屏幕,甚至上厕所有户外媒体,餐桌上有户外媒体,我们的媒体基本上以这种爆炸的形式分布,很有意思。因为数字化,所以带来传统媒体的升级,分众一年能够做到40亿广告销售,但是传统户外媒体过去最多也就是十几个亿,传播上带来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我们看到的格局的变化。

数字媒体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对于传统媒体来讲,你要么拥抱它,要么被它抛弃。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如果不改变思维,还一味守旧的话,可能未来就会发现,你的消费者会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