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阙里: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建筑特色

孔氏南宗家庙的现址为明正德十五年(1520)迁徙之所,建筑空间基本为清道光年间大规模修建后的格局,现存建筑多数为晚清遗构。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家庙之一,家庙建筑具有其独特的布局和构成。

照壁,又称万仞宫墙,表示孔子学问之博大,位于家庙主轴线的最南端。新桥街在照壁与庙门之间穿过,这样既使家庙入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同时又与公共街区保持紧密的联系。家庙照壁最早见于明代《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已毁,未恢复。

先圣庙门,即家庙的正大门,现存建筑为1987年重建,为三开间门厅式建筑,单檐歇山顶,两侧连接八字形墙垣,正对照壁。

庙门八字形墙垣两侧各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碑一块,已毁。新桥街东西两侧跨街有牌坊两座,名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乾隆年间依曲阜例改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已毁,未恢复。

进入庙门为第一进院落,6株古银杏树挺拔参天(原为8株,两株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为家庙增加几分肃穆安静气氛。右侧墙上嵌着七块明清家庙碑刻,记叙着历代修缮家庙的情况。院内原有棂星门石坊一座,“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大成门,又称仪门,明弘治年间已有记载。现存为硬山式建筑,三开间加两挟屋,梁架采用三柱分心式,前后檐为方形石柱,月梁形阑额,脊檩缝各间设实榻大门,筒瓦屋面。明代大成门一度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清康熙年间已改为单檐,并保持至嘉庆年间,现在的硬山式建筑应是道光年间重修后的形制。三开间加两挟屋的形制,恰同于金代曲阜北宗孔庙大成门的规制,保留了宋金时代的风格。

进门为第二进院落,是家庙建筑群的主要空间,院内古柏盘虬缠结并配以灌木丛。目前古柏仅存四株,两株已枯,这些古柏与家庙内的古银杏树相传均为明正德年间迁建时所栽。院内两侧为东、西庑,为三三九开间,向院内设廊。清末,东庑祀中兴祖孔仁玉及孔传,西庑祀南渡祖孔端友。院中由细卵石与石板铺成甬道,尽端是高高的佾台,周围以石栏环绕,是祭祀孔子时表演佾舞的地方,拾级而进,便是家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建在五尺高台上,重檐歇山式建筑。同时由于殿基与佾台形成一个二层台结构,使大成殿巍峨庄严且等级较高,突出孔子的历史地位。周围的建筑与庭院,均起陪衬烘托作用。大成殿通面阔16.6米,通进深15檩,计16.5米,平面近于方形,保留了江南地区宋元时期大殿作纵向长方形和方形平面的风格。大殿的柱网结构并非严格成对应关系,其外周檐柱皆为石制,面阔、进深皆三间,而内柱木构,次间缝柱列较檐柱次间缝柱列收进约2米,形成五开间格局。其梁架结构上檐九架前后双步廊用四柱,下檐亦为双步廊结构。内槽为七架梁结构,其中三、五架梁以瓜柱承之,再用梁承檩,构架中前后槽及下檐皆用柱承檩,这种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构造颇为特殊。正是这种构造,使脊檩至室内地面高差10米,七架梁底皮至地面7米余,显得殿内空间高敞。而且整个结构简洁无华,未用斗拱,亦少雕饰,建筑风格庄严简朴。屋面铺灰色筒瓦,檐口施勾头滴水,翼角发戗起翘。清末殿内塑孔子及伯鱼、子思三像,久圮,现存三尊王侯像为1993年由浙江美术学院应真华教授设计,美院工艺师祝鹏杭负责重新塑造。

西轴线上,首为“孔圣先宗”大门,现存为1999年复原重建,三开间加两挟屋,单檐硬山式建筑,两侧连接八字形墙垣。通面阔15.08米,通进深6.12米,明间设实榻大门,为抬梁式结构,次间、梢间为穿斗式结构。此门为家庙西轴线与南宗孔府共用的大门。

穿过甬道,进为五支祠,现存为1999年复原重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前有廊,通面阔14.90米,通进深8.05米。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梢间为穿斗式。五支祠祀孔氏南宗仁、义、礼、智、信五房支祖,史志、碑刻均不载,始于何时无考,仅民国徐映璞撰《孔氏南宗考略》提及。

再进为袭封祠,为家庙特有建筑,现存为1999年复原重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通面阔9.7米,通进深6.3米。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明间后墙前有祭台。袭封祠祀孔氏南宗十五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始见于明《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

再进为六代公爵祠,为家庙特有建筑,现存为1999年复原重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面阔、进深、梁架、祭台位置、始建年代均与袭封祠同,只是六代公爵祠是敞开式的,无门无窗。六代公爵祠祀孔氏南宗六代衍圣公。

最后为思鲁阁,为家庙最有特色的建筑,三开间二层单檐建筑,二坡顶硬山式结构,前檐上下层皆有廊庑。思鲁阁建筑始于南宋菱湖家庙的思鲁堂建筑,其后一度未见,明代《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中始见思鲁阁,在大成殿后,取代明弘治时寝殿的地位,为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体量颇大。清康熙年间思鲁阁已变为重檐歇山顶,但保留了五开间的形制。道光元年(1821)大修时迁至大成殿西北侧现址。阁上供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阁下立孔端友勒石吴道子稿本摹刻的《先圣遗像碑》。

东轴线,首为孔塾,有前后两进,为南宗私塾教育之地。首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明间开门,与次间有分隔,二进亦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现存为20世纪80年代修复,有所改动。

二进孔塾西侧紧邻着的是报功祠,又称恩官祠,始见于明《诏建孔氏家庙碑》,三开间硬山式建筑,现存有所改动。恩官祠祀官绅中有功于孔氏南宗者,如南宋宝祐年间衢州知州孙子秀,明正德年间衢州知府沈杰,巡按监察御史唐凤仪,清同治年间浙江巡抚左宗棠等。

报功祠前有泉,汇水成池,池名无考,池边东北角有一株古银杏树。

再进为崇圣祠,祠前有崇圣门,均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崇圣祠原名启圣祠,始见于明《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清雍正二年(1724)追封孔子五世先祖为王,改称崇圣祠,又称五王祠,现存建筑有较大改动。

最后为圣泽楼,原名御书楼,作陈放朝廷谕文、诏书、赏赐物品之用。始见于明代《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但当时位于翰林公署轴线上,这种格局至少保持至清嘉庆年间,其后一度未见,民国时改建于崇圣祠后现址,民国31年(1942),被日寇烧毁。现存五开间二层硬山式建筑为1991年至1993年重建。

家庙西侧为南宗孔府。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浙江学政徐致祥主持重修家庙,并重建翰林公署,生员吴炯独资捐建,确立南宗孔府最后的规制。抗战时孔府大部分建筑被毁,南京政府拨款修缮,因经费不足只修了内宅。20世纪70年代孔府大部分建筑被拆改为平房,惟二层褛内宅改建成一层后仍在使用。

1998年7月至12月间,衢州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对南宗孔府及家庙西轴线进行科学发掘。在此基础上1999年至2000年5月,家庙西轴线及南宗孔府得以全面复原。

南宗孔府与家庙西轴线共用一个大门与外界相连,入门向西有门直通南宗孔府,自南向北,纵向共有照壁、大门、大堂、花厅、内宅五部分。

照壁,长7.14米,宽0.8米,高5.16米。按中国传统风水之说,住宅临街开门不好,故往往在门后设一照壁以挡邪气。

孔府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通面阔9.33米,通进深4.61米,明间、次间各用三柱,为穿斗式硬山建筑。次间檐柱与中柱间有墙分隔,形成一门夹两厢的形制。大门上悬“圣府”匾额。

穿过大门,走过13米长的通道来到大堂。大堂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通面9.64米,通进深8.09米。大堂是衢州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处理家族内部纠纷,管理乐舞生、礼生、庙户、佃户的地方。门上悬“翰林公署”匾额。

花厅,五开间,通面阔14.54米,通进深6.2米。花厅是翰林博士会客之地,厅内悬“世恩堂”金字匾,世恩堂为最后一任翰林博士孔庆仪这一支的堂名。

花厅与内宅间有两搭厢,清末民国初年主要作为翰林博士孔庆仪之妻、孔府太夫人的佛堂及休憩之地。

内宅,五开间,二层楼,通面阔17.59米,连搭厢通进深16.85米。一楼明间为女眷们休息、就餐的公共场所。堂上悬“百龄仁寿”匾。此匾为光绪戊戌年(1898)第七十一世孙孔昭熙之妻王氏百岁大庆前由浙江学政徐致祥恭送。二层民国时并不住人,而是陈设翰林博士有关服饰及祭孔礼、乐器之地。

内宅后为孔府后花园,微波荡漾,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假山水榭一应俱全,是翰林博士休憩之地。

孔氏南宗家庙始终作为一种家庙建筑在生存发展,并发挥作用。从历代对家庙的称呼来看,南宋礼部尚书赵汝腾称之为南渡家庙,元代金华学者胡翰称之为孔氏家庙,明代开化方豪称之为衢州孔氏家庙,清代知府谭瑞东称之为衢郡至圣家庙,现在则将之定名为孔氏南宗家庙。

作为孔氏南宗家庙,它拥有一般文庙,甚至是曲阜孔庙所没有的建筑。如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还有报功祠、思鲁阁和咏春亭。这些建筑虽然等级不高,以三开间为主,建筑风格平实、单一,既没有北方宫廷建筑那样雄壮,也没有江南富户私宅那样的雕梁画栋,却是孔氏南宗家庙所独有的。

建筑的不同,带来功能的差异,主要反映在祭祀对象的特殊性。在这些建筑里不仅祭祀孔氏南宗五房支祖(五支祠),而且还祭祀孔氏南宗袭封爵位的历代祖先(袭封祠、六代公爵祠),祭祀有功于孔氏南宗的历代官绅(报功祠),供奉有关孔子及亓官夫人的古物(思鲁阁)。这些祭祀对象也是一般文庙,甚至曲阜孔庙所不具备的。大成殿内祭祀孔子祖孙三代更是南宗家庙独有风格。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孔氏南宗的匾额文化也相当有特色。如“东南阙里”“泗浙同源”“圣泽长流”“圣泽同长”等等,表达了孔氏南宗是孔氏家族南渡嫡派后裔,孔氏南、北两宗同宗同源、共同发展等深刻含义。至迟在清嘉庆年间,家庙、孔府仍悬挂着这些匾额。

简朴无华的建筑结构和装饰意趣是现存孔氏南宗家庙在建筑上的显著特点。孔氏南宗家庙无论从它的封建等级或从其建筑规制来看,都具有重要地位。但纵观家庙各单体建筑,却不见颇具等级制意味的构件——斗拱。这与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外檐的遍施斗拱,同属江南的海宁盐官海神庙绍兴禹庙,甚至衢州周宣灵王庙等民间庙宇建筑的遍施斗拱有显著不同。

在装饰方面,衢州、金华地区在明清时民间建筑中大量采用各类木雕艺术构件,使得建筑富丽堂皇,满目生辉,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孔氏南宗家庙则不然,除檐口略作装饰外,室内几乎不见木雕装饰构件,柱、梁、檩、枋等皆简洁无饰,充分体现一个“朴”字。

而作为一种礼制建筑,孔氏南宗家庙的建筑更多地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家庙建筑布局、配置乃至各个方面均反映了儒家的礼治思想和宗法伦理道德的观念。

等级观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反映在建筑上就是要求建筑群空间布局主从分明,秩序井然。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建筑的空间环境是沿数条纵轴线展开的,以中轴线为主,起始于照壁,从庙门、大成门到佾台、大成殿,建筑由低到高,规模自小而大,循序渐进,达到建筑群的高潮。正是这种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使人逐步产生一种庄严崇敬的心态,感受到严谨和致密的等级制。其余建筑也严格依轴线布列,东轴线上从孔塾、报功祠到崇圣祠、圣泽楼,西轴线上从五支祠到袭封祠、六代公爵祠,乃至南宗孔府轴线等,均井然有序,有主有从。在总体布局上,家庙追求排列整齐,左右对称,以及直线延伸的格局,从明代至清末家庙三轴线的形成、完善并最终确立也体现了这一点。而且各个单位建筑皆作方整、对称设置,体现儒家“正心”“正名”“正位”“正物”的观念。尊卑观念、三纲五常的宗法伦理在家庙建筑中也表现突出。从祭祀孔氏南宗五房支祖的五支祠,到祭祀南宗十五世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袭封祠,再到祭祀南宗六代衍圣公的六代公爵祠,最后是供奉先圣楷像、先圣遗像的思鲁阁,整个西轴线构成完整的家祠系统,显示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

菱湖家庙图

城南家庙图

明《诏建衢州孔氏家庙碑》图

清康熙孔氏家庙图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