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社会救助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结构安排

本书共分五大部分,八章内容。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选题背景和意义。对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发展型社会救助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概念的清晰化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并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等。这些内容在第一章中给予论述。

第二部分考察分析国际上发展型社会救助的情况和经验。分析、阐释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第三条道路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和积极反贫困理论;描述与分析工作福利模式、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模式和专项救助模式这三大类国外发展型社会救助的制度实践模式以及特点和效果等。这部分内容是本书的第二章与第三章。

第三部分评价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并阐明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利用文献研究和实证数据,通过回顾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分析社会救助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指出中国现有社会救助以维持生存为目的、以经济补偿为主要方式,属于生存型的制度安排,无法促进贫困者的发展,反贫困效果有限。此外,与过去相比,我国的贫困问题更加复杂与多样,相对贫困、能力贫困增多,儿童贫困、老年人贫困突出,社会排斥与贫困传递显现,复杂化的贫困形势和制度环境使我国社会救助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这部分内容在第四章与第五章予以论述。

第四部分指出构建中国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和迈向发展性制度的途径和思路。构建中国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是改变生存型救助制度现状的有效途径,是应对国内复杂贫困形势的有力手段,是顺应国际社会救助改革总趋势的必要之举,也是汲取社会救助历史经验的合理选择。迈向发展型制度,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整体重构和重建,包括培育发展型的救助理念,选择符合国情的制度模式,进行适应性的制度再设计,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等。这部分内容在第六章与第七章予以论述。

第五部分总结社会救助制度安排和其背后社会福利观念的变化,强调向发展型社会救助迈进的必然以及我国建立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意义。这部分内容在第八章予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