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抑郁症与正常的抑郁

1.正常的抑郁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感到过哀伤、沮丧、悲观甚至是绝望。抑郁情绪本身不足以使心境障碍的诊断成立。与此相反,在遇到可悲伤的事件时,如果没能感到抑郁,反而可能存在问题。只要在遭遇令我们感到悲哀的生活事件后能够尽快地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生活没有受到过度的困扰,那就不需要寻求干预。

情绪本身并没有正常或异常之分,可以说,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是负性的,高兴等情绪是正性的。但不能就此认为负性情绪就是异常的。抑郁本身的体验是不愉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异常的。就像疼痛,固然是令人痛苦的,但也是对人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人如果没有了疼痛感,则很容易在受伤害时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性反应。同样,抑郁本身也有积极的作用。综合目前的一些研究,抑郁的积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 轻度的抑郁从长期来看有适应性的功能;② 抑郁可以使人面对一些平常试图避开的思考和感受。

因此,抑郁应该和其他负性情绪一样,是从正常到异常的一个连续体,而且在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大体上当抑郁达到了某一特定的严重程度,严重影响到了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时,我们说这是异常的,需要治疗的。但这种界限有时连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和临床心理学家也不能完全区分清楚。科学和严格的区分需要临床医生通过临床观察、病史采集、精神检查,根据统一的诊断标准才能做出。即使是这样,有时也还不能得到肯定的判断。关于心境障碍的诊断,我们将在第二节中详细地讨论。

那么,什么样的抑郁是正常的抑郁呢?通常我们认为经历了近期的应激后出现的抑郁(如遭受挫折,居丧反应等)被视为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大多情况下,这种抑郁能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因此不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下面具体讨论一些较轻微的正常抑郁。

(1)哀伤(grief)

通常被视为人失去所爱的人后所经历的心理历程。其他形式的丧失,如地位的丧失、分居或离婚、经济的损失、失恋、退休、第一次离家、失去友谊,甚至包括宠物的走失也会使人产生类似的情绪。

不管是由于以上什么原因,这些事件通常都会引起当事人一段时间的悲伤期。在这段时间内,他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借此避免再度受到伤害的可能。与此同时,他往往会沉浸于对美好过去的回忆中。最初自然会很痛苦,但在这些回忆不断重复后,将会渐渐失去引发痛苦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反应消除的历程。

弗洛伊德在1917年发表的论文“悲伤和忧郁”中,对哀伤和抑郁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前者是对丧失的正常的和有意识的反应;而后者则被假定是由于把对所失去的人的无意识的矛盾和敌对情感转向自己的结果(Alloy, et al,1996)。在典型的案例中,经过几周或几个月不定的时期后,个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逐渐恢复,哀伤减退,重新恢复对生活的乐趣。一般认为居丧反应在半年到一年内可以完成。如果哀伤的症状持续超过一年,则应寻求专业治疗。

(2)其他正常的心境变化

另有一些情景也可能引起抑郁的感觉,如有些母亲(甚至是父亲)在婴儿出生后出现产后抑郁反应(postpartum depressive reaction)。有研究者指出,有50%的女性在婴儿出生后曾体验到至少是轻微的抑郁发作,其中10%出现严重的抑郁反应。研究者认为,怀孕和分娩过程后激素的重新调整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但心理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能反映了长期的预期及努力后的一种失望,或是作为父母的个人对婴儿的预期没有包括某些现实的层面,如对婴儿的照料、婴儿对母亲的依赖等,因而导致了抑郁。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后抑郁反应都是正常的。如上所述,有10%的产妇会出现严重的抑郁反应,这时应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并应予以积极的治疗(参见专栏5-1)。

2.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按字面应译为重性抑郁障碍,颜文伟译(1994)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中也译为重性抑郁障碍。但此译法容易与疾病严重程度的轻、中、重度混淆,引起误解。实际上在此诊断名称下,包含了轻、中、重度抑郁障碍,因此我们在此译为抑郁症。同理,我们将major depressive episode译为抑郁发作。

在全世界范围,有3.4亿抑郁症患者,在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到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上十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它们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症(王希林,2000)。20世纪80年代中期,Robins、Helzer和Weissman曾调查了9500名从都市和乡村随机挑选出来的被试,欲了解在他们一生中发生了多少次严重的抑郁。结果发现:在20~25岁人群中,5%~6%至少有一次发作;在25~44岁人群中为8%~9%。也就是说一个人活得越久,发生抑郁的机会越多。但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只有1 %(Alloy, et al,1996)。

抑郁症对人的劳动能力的损害也日益得到重视。Benjamin G.Druss(2000)调查了1995年一家美国大公司填写健康声明的15153名职员的健康和职员档案资料。分析比较了抑郁症和其他四种情况——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衰退问题的心理卫生支出、药费、病假和总医药费的关系。用回归模型来控制人口统计学和分工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公司职员每年治疗抑郁症的医药费为5415美元,远远多于高血压,而与其他三种情况近似。职员同时患抑郁症和其他任何一种疾病的费用比单独患这种病多1.7倍。抑郁症患者平均每年病假9.86天,显著高于其他疾病。40岁以下患抑郁症的职员比那些40岁或以上的职员每年多休3.5天病假。抑郁症的支出,特别是工作日的损失,是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大或更大的花费,尤其是当抑郁症与其他疾病合并出现时更是如此。

那么,究竟什么是抑郁症呢?

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为抑郁症还有一个关于抑郁症的概念是忧郁症(melancholia),这是一个目前已不常用的概念,主要是指抑郁症状极其严重,伴有躯体不适主诉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它也被称之为单相障碍(unipolar disorder)。这种疾病是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一。它的发病率很高,在美国,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其男性发病率为4%,女性为6%,其终生患病率大约是17%(Blazer, et al,1994)。抑郁症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复发,大约80%的病人(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和环性心境障碍)会在经历了第一次发作的一年内经历第二次发作;大约15%的抑郁症会转为慢性,即病程长逾2年(Lara & Kline转引自Acocella, 1996)。在被送进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的病人中,抑郁症仅次于精神分裂症,排在第二位。私人开业的内科医生报告,在他们的门诊病人中有12%~48%的病人有抑郁的问题,这些病人更为虚弱,许多时候不能上班,较糖尿病和关节炎病等慢性病人更多的需要卧床。并且这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较前人有更高的抑郁症发生率。在美国,1990年抑郁障碍的总花费约为437亿美元,相当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1997)。

独居和离婚的人对抑郁症具有更高的易患性,而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较男性要高1.5~3倍。研究者用从激素差异到妇女的社会角色的改变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其中一种理论认为,差异的原因在于男性与女性对抑郁心境的反应不同。Nolen-Heokse-ma认为,当女性情绪低落时,她们趋向于关注自己的抑郁情绪,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抑郁,抑郁会怎样发展。而男性则采取相反的方式,他们会试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证据表明,对抑郁症状的关注会延长病程,而忽视它则会减轻抑郁,因此女性会出现更长、更严重的抑郁(Alloy, et al,1996)。

人们曾经认为抑郁症的易患性与年龄有关,中年人和老人是高发人群。现在看来,易患性最高的人群是青年人。抑郁症的女性高发期是15~19岁,男性是25~29岁。(Burke, et al,1990),并且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会发生抑郁症,甚至包括婴儿期。

一般认为大约50%的抑郁症病人的第一次发病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发病,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所作的随访研究不够充分。但至少有一半的病人在第一次发病后还会有第二次甚至更多次的发病,并且较前一次更严重。病人的第一次发病越早,病人所承受的痛苦越严重,所获得家庭支持越少,他们的负性认知也就越多。

抑郁症复发的情况多种多样,有的人是连续复发,有的人在两次发病间有很长的正常期。这里的“正常”,其意义也有所不同:有的人能恢复到病前状态,有的人在恢复后工作状况、收入、婚姻状况、社会关系和娱乐活动方面还残留有较严重的损害。抑郁症还会影响免疫系统,使患者更容易生病。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抑郁症患者很难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发作引起应激生活事件,而应激生活事件又反过来加重了抑郁症,形成了慢性应激和损害的恶性循环。无疑,抑郁症发作持续的时间越长,完全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小。对抑郁症病人的随访研究表明,仅50%的病人仅发作一次,30%的病人变为慢性抑郁,20%的病人反复发作(Alloy, et al,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