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问题意识对思政课教学的本体论意义

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元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基础性的本体论意义。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思想教育。就学科特点来讲,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特征,同时又具有突出的科学性和社会实践性,是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特征的反映。从理论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特征,这是其作为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和一般性前提;从价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思想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这是其作为这一特定学科存在的内在根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性(政治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李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10-14,20.可以说,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能和目标,三者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高校思政课的这一基本功能与目标决定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必须坚持把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与思想素质的教育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把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与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才能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播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任务,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不是平行推进的,也不是有先有后、分阶段进行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如果单纯地传授知识,就不能解决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如果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陷入空洞的说教,不但因缺乏说服力解决不了问题,也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86.因此,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自身特点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两重性:首先,从形式上看,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知识性,即它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的一种教学过程;其次,从本质来讲,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想性的教学,从根本上讲它是对社会成员进行的一种意识形态性的思想教育。科学的思政课教学应该是其知识性与思想性教学有机的、内在的高度统一,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个重大局限和弊端就是把思想教育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使单纯的知识性灌输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导教学方法,更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人们往往过于注重思政课教学的知识性灌输而忽视了其思想性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这一严重缺陷和不足,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陷入了日益严重的困境。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和重心在于对人的“思想教育”,而思想的教育教学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知识的教育教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说服人”、“掌握群众”思想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使人民群众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同,从而激发自身的精神力量。

从根本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在本体论意义上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知识性的教育教学和思想性的教育教学的内在、有机、高度的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特性之一,对思政课教学具有本体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直接以学科或理论形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基本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称为“理论课”,但它却并不是一般的知识性理论课程。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构建学生思想精神世界观的一门学科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的信念,养成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要求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自觉地予以遵守和践行,它的学科特点更偏重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理论学习是实现其教学目标基本的载体和手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过程。“思想理论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完整过程,它比一般的课程学习更为复杂、更为全面,需要触及个体的心灵,需要个体全面地参与。”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4-35.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特性而言,问题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问题意识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中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结合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相关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思想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两大块。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不断地改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指导性,具有更鲜明的实践性”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5.。因此,“为了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就不能以单纯传授某种现成的理论、知识或技能体系作为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而必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中心任务来组织教学。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区别于其他各种类型课程的突出特点,因而也是探索其特殊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龚乐进.试论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J].教育研究,1993(4):29.。显然,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问题意识无疑是推动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思想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点。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念教育的课程,它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必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它的教育指向不是以学科内部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目标的,而是着眼于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结构,即是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的。在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各种思想现实问题是有效实施思想教育教学的现实基础。因此,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努力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以问题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活动状态和主体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本体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