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绿色大学与能效管理
1.1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的绿色大学建设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2年联合国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WSSD),会议在总结十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申了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宣布2005-2014年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年。
1992年里约峰会以后,全球众多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通过签署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宣传,如Tallories宣言、Copernicus宪章、Kyoto宣言、Halifax宣言、卢森堡宣言等;采取了建设绿色校园、可持续大学的具体措施,如在2008年5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的布莱恩·文费尔德(Brian Wingfield)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美国十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佛蒙特大学、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米德伯里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大西洋学院、卡尔顿学院等榜上有名。这些学校可以说是美国“绿色大学”的代表,做法也是各具特色: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 campus initiative),致力于自行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环保计划;华盛顿大学提出的从1990—2012年减少7%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100%的电力都来自可持续资源,还要求所有由州政府拨款新建的建筑,都要被环境认可;佛蒙特大学6年来所有校车均用生态柴油作燃料;美国有400所高校的校长还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要保证所在校达到“碳平衡”。而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创建实践活动,如英国的高校积极地提高环境行为和意识,在课程、管理上下功夫;新西兰政府将环境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中,并指出环境教育是实现新西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环境教育发展较早且实践较有特色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走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方向。
在中国,随着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不断明确,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具体表现为政府推动、高校行动、社会推动三个方面。
政府推动。199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2001年—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全国高校中逐渐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2005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全国高校要全面开展校园节约工作,重点加强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的节约,要从校园规划、校园建设、日常管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各方面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2008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简称《条例》),《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深入开展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全社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导则》的试行意味着节能减排工作在我国高等学校校园全面展开,节约型校园建设全面启动。除了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明确外,政府相关部门自2008年开始在部分地区选取节能工作基础较好,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开展“节约型高等学校示范建设”,通过制定标准、财政资金支持等措施促进高校开展校园节能管理实践探索和研究,试图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全国节约型校园整体水平的提升。到2015年止,有231所高校实施“节约型校园监管体系示范项目”,有46所高校开展“节能改造示范高校”建设。据已经通过节能改造示范高校的项目节能量核算,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的节能率普遍在15%以上,能耗监管、节能改造与用能优化的同步推进,不仅为中国高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节能量,提升了中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形象,也为中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和公共建筑节能开辟了探索之路。
高校行动。作为大学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尝试,清华大学1998年提出了以“绿色教育、绿色科研和绿色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大学建设理念并付诸实践,随后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学,率先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成为全国节约型高校创建活动的示范。2003—2004年,广西、陕西、云南、福建等省的高校中普遍开展了创建“绿色大学”的评选活动。自2008年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开展节约型高校示范建设以来,各地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逐步从意识转向行动,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了符合校园实际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探索了途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社会推动。在推动节能减排的社会大背景下,自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的高校节能专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相继成立,高等学校节能专业协会为开展节能经验交流,传播节能法规、方针、政策,培训管理技术人才,为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供了媒介和平台。2010年6月,全国高校节能联盟成立,“联盟”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的支持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及有关高校共同发起的高校节能平台,全国高校节能联盟致力于推动节约型校园、绿色大学的建设,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园中推行低碳生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积极参与,作为高校节能联盟的首批发起院校,构成了全国高校节能联盟的坚实基础。2011年,中国绿色大学联盟成立,联盟的宗旨是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整合资源,共享经验成果,共同为政府提供政策决策支撑,为社会提供服务,深化绿色校园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绿色大学的发展。2014年,中国高校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该组织是中国从事高校能源管理的单位及专业人士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组织,为高校能源管理提供行业咨询、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平台。
综上所述,大学作为一个物质形态的社会机构,与社会上其他机构一样面临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有害环境影响的任务,绿色大学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尝试。能效管理是绿色大学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绿色大学能效管理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达到对大学生进行环境友好行为教育的良好途径,同时大学追求高效率的能效管理模式可以为社会和公众树立一个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社会实体样本,为建设低碳社会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