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罗马的扩张与世界史的繁盛
自征服迦太基之后百年,罗马加速对外扩张,到恺撒时期达到一个小高潮,此时的罗马不再局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而是成为从两河流域到不列颠,从撒哈拉沙漠到多瑙河与莱茵河流域的世界帝国。罗马的继续扩张,使得波利比乌斯所谓罗马史即是世界史的主张越来越具有现实的基础,而具有写作世界史传统的希腊人也再一次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波利比乌斯的写作实践,是早期希腊语世界史的一个巅峰。在他之后,生活在罗马庞大疆土之内、具有世界史写作传统的希腊人,继续从各种角度写作世界史。如尼古拉斯(Nicolaus of Damascus,约活跃于公元前30年)和提马格尼斯(Timagenes of Alexandra,约活跃于公元前40年),而较为著名并有大量残篇留存的是哲学家博塞多尼。其作品残篇显示,他不仅追随波利比乌斯的脚步,而且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世界历史的统一性。他认为世界是可以被理解的,也具有某种设计和模式,理解了这一奥秘,就可以得到好的人生。作为罗马征服地区的知识分子,他对罗马人的傲慢难以释怀。稍晚出生于西西里的世界史家狄奥多鲁的心态要平和得多,也更加务实。
在那个世变纷纭的年代,狄奥多鲁特别强调以史为鉴,认为历史可以“赋予幼者以长者的智慧,还能增进长者的智慧;不仅给公民以领导者的智慧,还能给领导者以激励,获取功业;不仅给战士以无畏报国的激励,还能给奸佞之徒以谴责般的警告”。[59]与哈利卡尔纳索斯的狄奥尼修斯一样,狄奥多鲁强调历史赋予人不朽,传之久远。结合当时伊壁鸠鲁学说的风行、基督教的诞生来看,似乎在内战之后安享罗马和平的时期,知识分子特别关心如何面对生死的问题,历史撰述的价值也因此得以彰显。如果能将自己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就能不朽。希腊文人作史,罕有闭门造车者。虽然狄奥多鲁可能不像他自己在作品开篇所说的那样“历经磨难游历了大部分亚欧大陆,以便亲见地理”,但是,他肯定曾在埃及和罗马有较长时间的停留。
强调历史之用,无疑也与读者群的扩大密切相关。波利比乌斯模仿诗人,强调自己的主题重要,大家都得关心,他本人的写作态度也很严肃;而共和国晚期的希腊作家们,如狄奥尼修斯,虽然明显地在回应前贤,强调自己的作品对所有人都有借鉴意义,但同时也强调历史的可读性,以及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种偏重使得历史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历史与时代之间的桥梁无疑是教育,在希腊作家们的笔下,正是教育使得伟人成其为伟人。狄奥多鲁对历史上良好君主制的教育机制的论述,特别迎合了帝制的需要。历史的巨变呼唤重写历史,共和国晚期是一个从各种新角度重新解释历史、重述历史的时代。
狄奥多鲁的40卷《历史集成》,前6卷讲述特洛伊战争之前的史事,其中3卷为蛮族人的古事,另3卷为希腊人的历史;此后10卷讲述希腊人的荣光,直到亚历山大去世;余下23卷则是关于罗马史的,搁笔于恺撒征服高卢。由于面向更多的读者,他与其他共和国晚期的希腊语史家一样,对传统的政治和军事史兴趣不大,更多的内容是各种发明的由来、地理情况、各种著名景观的介绍等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属于文化史的范畴,与希罗多德遥相呼应。
希腊人的世界史创作使得奥林匹亚纪年法成为古代世界最为通用的纪年方法,一直流行至9世纪。在基督教的主要纪年方法兴起之后,奥林匹亚纪年法才逐渐沦为次要的纪年方法。
希腊语世界史的写作也刺激了拉丁语世界史的写作。高卢出生的通古斯·庞培(Trogus Pompeius,约活跃于公元前后)写作了44卷本的《世界史》,这部史书今天不传,只是通过3世纪马库斯·查士丁(Marcus Justin)的摘要本传世。据查士丁的转述,通古斯写作世界史的愿望来自于希腊语作品的刺激。他说:“许多罗马人,包括执政官级别的,都用希腊语来写作罗马史,但是,通古斯·庞培不仅拥有可与古人媲美的写作水平,而且试图与他们一较高下,以便能够用母语来阅读希腊史。既然写作个别地区的历史都如此费劲,他写作世界史的努力不亚于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勇气。希腊人随意地写作自己知道的史事,而他则按照主题,依据时间顺序总结了一切。”[60]通古斯按照希腊人写作世界史的模式,从亚述讲起,以希腊世界为重点,终于恺撒被刺。
通古斯出身于马赛附近,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家族作为庞培的支持者起家,而他的父亲又成为恺撒的书记官,因此,他身上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的影响,为写作世界史提供了有利的个人条件。可惜的是,摘录者查士丁是利用在罗马出差的机会,借休闲的工夫作此摘录,使得我们无法了解通古斯原作的真正风貌。通古斯曾到罗马讲学,其文笔应该相当出彩。而查士丁的摘录标准是:阅读愉快和富有伦理教益,对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可以帮助记忆,对不熟悉历史的人来说,可提供指导。
这一时期的世界史创作,内容不外乎对希腊史和罗马史的汇编,是以希腊史为重点,还是以罗马史为重点,各家看法存在分歧。一方面,亚历山大作为理想的国王,向东征服,抵达了当时人所知的世界的东端;另一方面,罗马人向西扩张,也似乎发现了世界的西端。可能从实际疆土而言,罗马帝国要广袤一些,但是,其扩张所蕴含的世界精神却不如亚历山大领导下的马其顿帝国。因此,时人将马其顿帝国比喻为青铜质地的帝国,清脆动听,而将罗马帝国视为是黑铁质地的,最为坚硬。
作为罗马人,拉丁语作家对世界史的兴趣似乎明显小于希腊人。希腊人作为高雅文化的传播者,到处旅行,写作各种民族志和世界史。而罗马人明显对于罗马史更感兴趣。共和国晚期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都热衷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一点在世界史作家那里体现得最为明显。但是,除此之外,他们似乎对其他的语言和文化都不太感兴趣。在当时的一些希腊人看来,罗马人起初不过是没有教养的蛮族而已。随着帝国的建立和两种文化的融合,最终共同形成了以希腊—罗马为轴心的天下体系,罗马帝国乃文明世界,罗马帝国之外,就是处在世界边缘的蛮族了。与此同时,罗马史也逐渐与世界史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