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释奠礼仪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文庙与文庙祭祀

文庙的建造,始于孔子故里曲阜,最初仅是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版,祠宇不过三间[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11,山东友谊出版社1989年版,第522页。。经过后世的建设,文庙不仅在建筑数量上不断增加,其规模和品级也有很大提高。

在帝制中国,文庙是由国家统一修建的礼制性庙宇。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奉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贤。熊禾曾言:“尊道有祠,为道统设也。”[元]熊禾:《熊勿轩文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48页。此处“祠”即指文庙。孔子是儒学宗师,为道统之源,因而祭祀孔子,即是为了尊崇儒家道统。对此,明洪武年间的侍郎程徐曾言:


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明史》卷139《钱唐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981-3982页。


程侍郎之言可谓精辟!文庙祭祀当然是为了纪念孔子,表彰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文庙祭祀更彰显了历代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体现出中国人对人生圆满、社会和谐的不懈努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