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1.1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研究综述
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构筑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概念体系,系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研究成果。研究综述具体分为四个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研究、资源型城市的一般转型研究、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探索以及实现低碳转型尚存在的不足。
1.2.1.2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基本理论
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和借鉴,并向周边学科扩展。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中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为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并对文中将使用的物质流分析法、SITRPAT模型、脱钩理论和EKC曲线理论进行介绍。
1.2.1.3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状分析
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四个较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案例,对各案例城市的转型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转型的成败以及对低碳转型的启示。
1.2.1.4 辽源市低碳转型效应研究
在对辽源市转型背景介绍的基础上,构建辽源市的物质流账户体系,利用物质流分析法评测低碳转型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与辽源市的具体转型实践相结合,总结辽源市低碳转型效应。
1.2.1.5 辽源市低碳转型驱动力解析
在评测低碳转型效应的基础上,对影响低碳指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同时,结合上述的转型背景研究、研究效应实证研究,对辽源市的后续转型工作提供建议。
1.2.2 研究方法
1.2.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本论文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角度探讨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既需要实证研究分析,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模式选择进行客观描述,又需要根据规范分析,对转型的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对转型的方法进行实际比较,以使提出的政策和措施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1.2.2.2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本书以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为研究对象,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研究,都必须在动态过程中考察,并且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同时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若干个时点的静态截面组成的,静态分析不仅有助于建立模型,以便全面细致地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各种属性,而且能够通过静态分析,深化动态分析结果,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转型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论文展开中,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注重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2.2.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研究方法的重点是建立目标城市定量判别指标,筛选出适合于目标城市转型的基本理论,并进行适当的创新。文中模型的应用,凡是能够运用数理模型和定量公式进行分析的尽量采取定量分析方法,不能进行量化和统计数据难以获取的,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
1.2.2.4 个案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各国的研究成果都很丰富,由于国情不同,每个城市的问题表现特征不尽相同,但特殊性总是在一般性的包含之中。本书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成果既符合一般规律性,又考虑到特殊性,从而使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