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立枯病
苗木立枯病是指在苗圃内发生的果树实生苗立枯病,在我国各地的苗圃中均有发生,可为害海棠、杜梨、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栗、柿等多种果树的实生苗。轻者导致苗木细弱、影响等级,重者造成苗木死亡。
【症状诊断】苗木立枯病主要为害实生苗的茎基部或根颈部,多在幼苗出土后不久即可发病。初期,幼苗茎基部或根颈部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明显;后逐渐形成褐色凹陷缢缩病斑,长椭圆形至长条形,病健交界逐渐显著,当病斑绕茎(颈)一周后导致上部枯死,但病苗不倒伏。有时病部表面可见灰白色棉絮状或蛛丝状菌丝,拔起后连带有小土粒(彩图1-71、彩图1-72)。
彩图1-71 立枯病初期病斑
彩图1-72 立枯病病苗枯死
【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自然界常见其菌丝体和菌核,很少产生孢子。病菌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侵害果树、蔬菜及粮棉油作物200多种。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腐生存活2~3年。菌丝体或菌核萌发后直接侵染为害。田间主要通过流水和农事操作传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植株密度过大,病害发生较重;阴雨潮湿,苗体幼嫩,有利于病菌侵染;苗木幼茎木质化后不易受害;前茬为蔬菜地的苗圃带菌量较大,病害发生较多。
【防控技术】
1.加强苗圃管理 ① 尽量选用前茬为禾本科作物的田块育苗,若必须在前茬为蔬菜地或老苗圃地的田块育苗时,则需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一般每平方米均匀撒施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克,将表层约10厘米土壤拌匀),或换用客土育苗(将苗圃地的10~15厘米土层更换为其他田块的无病菌土壤)。② 尽量采用高畦育苗,降低苗床湿度。③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疏松土壤,培育壮苗。④ 适当调整播种密度,改进苗床通透性。⑤ 注意巡回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拔除,而后苗圃喷药防控。
2.幼苗期药剂防控 在幼苗出土后,当环境阴湿、温度低时或发现病苗后,及时喷淋药剂防控。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500~6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