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落叶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控原色图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炭疽病

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是梨树上的重要果实病害之一,在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防控不当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损失惨重。2008年安徽砀山酥梨曾遭受炭疽病的爆发性流行,许多果园病果率达70%以上,果园内外烂果遍地,砀山梨农遭受了惨痛损失。

【症状诊断】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害枝条,有时还可为害叶片及叶柄。

果实受害,多从膨大后期开始发病,初期在果面上产生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彩图3-239),有时斑点周围有绿色晕圈,稍凹陷;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淡褐色至深褐色的腐烂病斑,表面平或凹陷(彩图3-240~彩图3-243),严重时病斑可占据果实的1/4以上,腐烂果肉味苦。严重时果面上散布多个腐烂病斑(彩图3-244),病果容易脱落(彩图3-245)。从发病中后期开始,病斑表面逐渐产生小黑点(彩图3-246、彩图3-247),小黑点上可溢出淡粉红色黏液(彩图3-248),有时小黑点表现不明显,只看到淡粉红色黏液,典型的小黑点排列成近轮纹状。剖开病果,病组织呈褐色软烂,并呈倒圆锥形向果心扩展。果园内菌量大时,果面散生许多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彩图3-249、彩图3-250),这种病果一般很难形成大型腐烂病斑。

彩图3-239 炭疽病发生初期(产生小黑点)

彩图3-240 炭疽病病斑表面凹陷

彩图3-241 果实上的典型炭疽病病斑

彩图3-242 有时病斑呈淡褐色

彩图3-243 有时病斑颜色显出轮纹状

彩图3-244 严重病果上形成多个腐烂病斑

彩图3-245 炭疽病病果大量脱落

彩图3-246 病斑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

彩图3-247 病斑小黑点放大

彩图3-248 病斑表面产生淡粉红色黏液

彩图3-249 严重果园,许多果实受害

彩图3-250 果实上遭受许多病菌侵染

枝条受害,多发生在枯枝和生长衰弱的枝条上,初期形成不明显的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后逐渐发展为深褐色溃疡斑,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逐渐枯死。多雨潮湿时,枝条病斑上也可产生小黑点及粉红色黏液。

叶片受害,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初期在叶面上散生褐色至深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深褐色坏死斑,呈圆形或近圆形(彩图3-251、彩图3-252),多病斑连片后呈不规则状;严重时,叶片上散生许多病斑(彩图3-253),主脉亦常受害(彩图3-254)。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为椭圆形褐色斑点,扩大后形成长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彩图3-255),稍凹陷,病叶极易变黄脱落(彩图3-256、彩图3-257)。

彩图3-251 叶片正面的炭疽病病斑

彩图3-252 叶片背面的炭疽病病斑

彩图3-253 严重时,叶片上遭受许多病菌侵染

彩图3-254 叶片主脉受害状

彩图3-255 叶柄受害状

彩图3-256 严重时,病叶易变黄脱落

彩图3-257 受害严重果园,大量叶片变黄脱落

【病原】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自然界常见其无性阶段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病斑表面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粉红色黏液为分生孢子黏液。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条病斑及病僵果、病落叶中越冬。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通过风雨传播,果实上从皮孔或直接进行侵染,叶片上多从气孔进行侵染,枝条上多从伤口侵染。田间有多次再侵染,阴雨潮湿时流行性很强,采收期甚至贮运期的果实仍可受害。

落花后10天左右病菌即可不断侵染果实,到膨大后期果实逐渐开始发病,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不断传播扩散为害。果实上具有潜伏侵染特性。叶片及叶柄受害,多发生在中后期。多雨潮湿、通风透光不良、果园湿度大是导致该病发生较重的主要环境条件,果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等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防控技术】以搞好果园卫生、铲除树体带菌为基础,及时喷药保护果实为重点,实施果实套袋和加强果园管理、壮树防病为辅助(图3-12)。

图3-12 炭疽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按比例科学使用速效化肥,改良土壤,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病僵果,集中销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菌源。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雨季及时排水,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发现病果及时摘除,防止病害扩大蔓延。果实生长中后期适当增加叶面喷肥,补充树体营养,培育壮树。尽量实施果实套袋,减少喷药次数,提高果实外观质量。

2.萌芽前喷药,铲除树体带菌 萌芽前,全园喷施1次铲除性药剂,杀灭树体上的越冬病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如: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400~6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400~5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200~300倍液等。

3.生长期及时喷药保护果实 从落花后10天左右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3次药后套袋,不套袋果仍需继续喷药4~6次。具体喷药时间、间隔期及喷药次数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雨多多喷、雨少少喷,并尽量在雨前喷药(选用耐雨水冲刷药剂),且喷药应及时均匀周到。常用有效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1000倍液、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不套袋果的果实膨大后期还可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铜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3)∶(200~240)倍波尔多液等含铜制剂。需要注意,使用有些含铜制剂在阴雨高湿及高温干旱时容易发生药害,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