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胜寺与健锐营演武厅
实胜寺位于香山演武厅西北,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十四年,大学士傅恒作为钦点的征讨金川经略,接受了莎罗奔的投降请罪,“兵不血刃,一平金川”。乾隆皇帝认为,这次战役实实在在地取得了胜利,便仿效他的先祖皇太极,于崇德七年在松山、杏山大破明军洪承畴十三万大军,凯旋盛京,在沈阳建“实胜寺”,纪念战功的做法,将位于香山东南的表忠寺(鲍家寺),改建为实胜寺,以颂战功。得胜部队名之曰“健锐云梯营”,作为常设的特种部队驻扎西山脚下,于实胜寺旁筑屋为营,并于寺东北修建士兵定期合练的演武场。
清代实胜寺及健锐营演武厅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实胜寺,乾隆十四年敕建也,在静宜园演武厅西北。寺即鲍家寺遗址,旧称表忠寺,明刹。乾隆己巳,大学士忠勇公傅恒金川功成,因命就旧有寺葺新之,名曰实胜,并立健锐云梯营,建屋于寺之左右居之。”
据历史记载:实胜寺“庙宇三进,主殿五楹。御书‘显大威力’匾额”。实胜寺是一座喇嘛庙,坐西朝东,占地约十亩,寺周建有虎皮石围墙。进山门有三进院落,院中有夹杆石,五楹的主殿大雄宝殿供奉喇嘛教所尊崇的战神玛哈噶喇佛,又称大黑神。大殿前恭悬乾隆御书匾额“显大威力”。殿前植果松四株,枝叶婆娑,覆阴无隙地。寺前两掖石楼屹立,青槐百株,交蔽修衢。清人查嗣瑮有诗写道:“百株槐翳翳,九株松飕飕。晴疑满山雨,夏入三分秋。”
实胜寺山门右前方,建一座建筑考究的高大碑亭——金川记功碑亭,俗称黄亭子。碑亭坐西朝东,碑楼四周筑有矮墙,四角各栽一株柏树,亭前有一圈汉白玉石栏杆。碑亭建在1.5米高的砖石基座上,高耸挺拔,红墙黄顶,四面有门,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有斗拱。亭内竖立着乾隆手书的巨大丰碑一座,高达十米。碑为方形,四面分别刻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乾隆御书《敕建实胜寺碑记》。该碑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五月,为整块青石立式碑,四面长宽均等。碑额高145厘米,宽175厘米,有篆书“御制”二字,四面均雕成“二龙戏珠”。碑身高310厘米,宽155厘米,碑侧高浮雕云纹、龙戏珠纹。须弥座高115厘米,宽192厘米,高浮雕云纹、龙纹。方碑石质莹澈,书法劲秀,镌刻精良,加上碑座的云龙纹饰和碑首二龙戏珠的精美雕饰,实为碑中上品。弘历在碑中记述了评定金川战事的武功和建立云梯健锐营的缘起,立碑以为永久纪念。是研究清代军事史的重要材料。《敕建实胜寺碑记》碑文如下:
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且苦酋之恃其碉也,则创为以碉攻碉之说,将筑碉焉。朕谓攻碉巳下策,今乃命攻碉者而为之筑碉,是所谓借寇兵而资盗粮者,全无策矣。为之懑然。因忆敬观列朝实录,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搏而登城者不可屈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今之人犹昔之人也,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佽飞之士以习之。未逾月,得精其技者二千人,更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且厚集诸路之师,期必济厥事。赖天之佑,大功以成。此固经略智勇克兼,用扬我武,酋长畏威怀德,厥角请命。是以敌忾以往者,率中道而归,窃恨未施其长技,有余怒焉。记不云乎:“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云梯之习犹是志也,而即以成功。则是地者岂非绥靖之先声、继武之昭度哉?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名之曰“实胜”。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云梯营,并于寺之左右,建屋居之,间亦依山为碉,以肖刮耳、勒歪之境。昔我太宗皇帝尝以偏师破明十三万众于松山、杏山之间,归而建实胜寺于盛京,以纪其烈。夫金川蘸蕞尔穷番,岂明师比。然略昆明而穿池,胜侨如而名子,其识弗忘一也。《汉书》训碉作雕。碉为石室,而碉则若雕鹗之栖云者,皆非是。盖西南夷语,彼中呼楼居,其音为碉云尔。
乾隆十有四年岁在己巳夏五月之吉,御制并书
实胜寺内还有一通镌刻相同碑文的高约两米的短碑,只有汉藏两种文字。碑侧刻有乾隆戊申年(五十三年,1788)弘历关于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的文字。乾隆二十六年,为纪念健锐营官兵平定新疆准噶尔叛乱的战功,弘历撰写了《御制实胜寺后记》碑文,镌刻在一座长约四米的卧碑上。碑阴刻满汉两种文字,碑阳刻蒙藏两种文字。碑文中写道:“寺左近健锐云梯营实居之,营之兵是役效力为尤多,故不可不旌其前劳,以劝夫后进。”弘历乘香山健锐营阅兵之机,写了这篇记功性质的碑记。并著实胜寺诗: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实胜寺八韵
金川昔奏绩,实胜葺祇园。
事迹纪穹碣,营规缮列屯。
即今平厄鲁,更顺定花门。
允籍鹰扬勇,敢忘鸿佑恩。
造功庆维兆,嬉武戒犹存。
佛力恃奚可?人为勉应敦。
聊因观众技,便以识忠言。
怵惕外宁侯,反问有至论。
同是在乾隆十四年(1749),为了健锐营官兵进行军事训练和接受皇帝检阅,在实胜寺前建造了团城阅武楼一组建筑群。团城也叫圆城、看城,高十余米,用灰色的城砖砌成,南北辟两座拱券形成门。北门外有护城河和精巧别致的汉白玉石桥。门洞上方嵌有汉白玉石题额:“志喻金汤”;南门的额题为“威宣壁垒”,皆乾隆御书。整座城池呈椭圆形,北门内东西两侧有马道直通城墙上边。城墙顶端宽约五米,青砖墁地,外缘设有支堞。两座城门上方建起两座城楼,即阅武楼,也叫得胜楼,为绿琉璃顶的歇山重檐式建筑,檐下饰有斗拱,面阔五间。北城楼内安置那座乾隆五十三年撰写镌成的《御制实胜寺后记》卧碑。
出团城南门有一座五间敞厅式建筑,就是演武厅,厅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黄剪边,带有抱厦,四周有回廊。此亭有一副楹联为:“正镶各四营分作鱼腹八阵,红旗开两面列成虎贲三千”。厅前为汉白玉石砌成的宽大的月台。左右各有三楹配殿是为朝房。这就是乾隆帝检阅云梯健锐营官兵演武的地方。演武厅建筑以北面的团城为衬,显得十分威武肃穆,再加上倚靠西山之势,整体建筑气氛更显隆重。演武厅前边的广场是操练场、跑马场、检阅场。广场南端建有一座半圆形红色跑马场,城沿成锯齿形,开辟五座城门,称“五晷七星门”,俗称“五鬼门”。这五座建在弧线上的城门,其中线延长线相交于圆心,太阳由东向西转,总有一座城门大体上正对太阳。城墙内建有七座碉楼,和成七星楼。广场西侧有一座高四米的城楼,楼下有可通车马的券门,两边有石阶可登楼顶,它是阅兵时指挥演练的发令台。城楼毛石砌筑,高11.2米,南北长24米。
团城演武厅全景
实胜寺碑亭
香山健锐营在阅武楼前操练、受阅,主要是演练攀登云梯攻碉本领,也练习马步射、鸟枪、骑马、舞刀等各种军事技术。每年春秋举行两次阅操。阅操之日,城头广场彩旗飘扬,锣鼓齐鸣,八旗勇士弓上弦,刀出鞘,人披甲,马备鞍。只等信炮一响,先是演习马阵、单骑献技,继而是马步射箭和云梯攻碉演练,还有摔跤、举重、叠罗汉等比赛和表演。每次大阅时,由健锐营抽调350人组成左翼队,与外火器营组成的右翼队驰马交锋,再辅以其他演练。据史料记载,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三位皇帝曾亲阅西山健锐营二十余次,尤以乾隆最多。乾隆帝曾在乾隆二十六年、三十二年、三十四年、三十七年、三十八年、四十三年多次前来阅兵。他多次写诗肯定健锐营兵勇技精和屡建战功。三十二年御制阅武诗:“健锐练精旅,香山聚队居,知方素嘉尔,阅武便临予。所尚赳桓实,宁夸声势虚?展伸布行雁,偏伍列丽鱼,抚壮诚欣矣,问劳尚悯如,藉兹成伟绩,耆定可忘诸?”三十七年《阅武诗》写道:“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操练自致精。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
西城门楼
实胜寺被八国联军放火烧毁,大雄宝殿、南北寮房、经房、钟鼓二楼、伽蓝殿等化为灰烬,只留下汉白玉月亮山门石拱部分、龟趺石碑、旗杆座和门里左右钟鼓楼位置的两堆烂砖瓦堆,即仅存寺基址和存《实胜寺碑》一块,寺外碑亭存《实胜寺碑》一块,健锐营演武厅内存《实胜寺后记碑》一块。1949年后,由北京市农场局接管,归属巨山农场,遍植果木于其中。至20世纪50年代,基本仅剩部分主体建筑。1979年8月,演武厅、团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起陆续进行数次大规模重修、复建工作。2006年5月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健锐营演武厅”,为北京地区仅存的集城池、官署、教场、碉楼为一体的清代八旗军事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目前整体布局完整,基本可见清乾隆时期的格局面貌。
团城北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