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结点:
①我国最早于1980年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然后,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②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廉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③中国互联网元年——1997年。虽然1994年中国就开通了互联网,但互联网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并开始飞跃式的发展是在1997年。1997年中国电信面向国内推出了价格较为低廉的163网和169网,让普通用户就可以从电信局申请到上网账号。163网账号需要开户费,而169网不需申请,直接拨通某个电话号码就能上网,非常方便。
④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聊天室时代。1998年,注册163网时,电信局会自动分给用户一个电信局的电子邮件账号,容量大概只有10M左右,用户通常使用Outlook等软件将邮件下载到本地观看。早些年的即时通信是ICQ的天下,但ICQ因为服务器在国外,因此有时候聊天会有延迟,聊天体验有时并不太好。后来,OICQ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QQ。最早的聊天室是通过IRC客户端连接到一个IRC服务器,然后就可以聊天,一个频道类似于一个聊天室,后来有了QQ群之后,IRC也就慢慢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⑤中国网游元年——2002年。2001年底,韩国一款网游《传奇》找到当时一家上海公司进行代理,2002年,《传奇》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游戏,这家公司的名称叫盛大。这一事件无疑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甚至改变了中国游戏产业的整个格局。同年,九城《奇迹》内测,网易引进《精灵》。此后的网络游戏进入全面爆发年代,在风险投资的诱发下,这个市场成长更为迅速。之后,网络游戏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终于找到了网游的盈利秘诀,并将这块市场越做越大,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一大业务。
⑥中国博客元年——2005年。博客的前身是个人主页,“网易个人主页”在互联网初期曾经风光无限,曾有近八十万用户在网易创建了个人主页。2004年,博客作为一种新的个人空间服务,以免费、建立简单、更新方便、主题多样等优势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到了2005年,博客成为网民的一种广泛实践,其中2005年正式上线新浪博客,由于采取“名人博客”策略,聚集了大量名人在新浪开博,使得博客在大众中得到广泛的流行,认知度迅速提升。中国的博客数量达到1600万,单从国内博客数量相对中国网民总数就可知,博客用户已完全渗透到全体大众。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大众,开启互联网发展到真正个人化时代的帷幕,互联网也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
⑦中国SNS(Social Network Site)元年——2008年。2008年,中国的SNS发展迅猛,在这一年里,无数的SNS网站一夜之间纷纷涌现,前仆后继,蔚为壮观:校内、海内、开心、一起、蚂蚁以及无数Facebook克隆SNS网站陷入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厮杀”当中,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应用的雷同也使得不同SNS社区用户缺乏忠诚度,缺乏创新和个性成为制约SNS网站脱颖而出的主因。
⑧中国微博元年——2010年。中国的微博服务从大约2007年开始发展,饭否是最早创建的中国知名微博服务,它由校内网创始人之一王兴创建于2007年5月12日。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从30万激增到100万,其用户包括惠普中国、《南方周末》、作家连岳、文化人梁文道等,其他像叽歪、嘀咕、做啥和腾讯的滔滔也在2006至2009年创建起来。
新浪CEO曹国伟将先前运营博客的成功思路复制到微博上。新浪微博在2009年8月低调推出,新浪采用“名人效应”,邀请、说服了众多中文界的知名人士来创建新浪微博账号,使得新浪微博日渐壮大,名人、品牌企业、机构、网站等组织纷纷进驻微博,作为企业发布官方信息和与网民交流互动的平台。
微博真正的爆发是在2010年。搜狐和网易于2010年1月20日几乎同时创建了内测版的微博,腾讯则在3月5日启用了腾讯微博。门户网站纷纷加入微博服务,使得微博成为201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应用,2010年的重要年度人物、事件都成为微博用户关注讨论的焦点。
⑨现在,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天下。从2011年起,智能手机在中国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手机上网,Wi-Fi和3G、4G的全面铺开,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得到了初步实现。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是各种移动APP应用、移动社交的火爆。腾讯在2011年1月推出的微信成为手机上的即时通信软件,新浪微博的手机端功能也越来越强,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到了2013年,手机的网民数量首次超过PC网民。
在2016年12月22日召开的“2016移动生活峰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发表演讲称,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度渗透,促进了手机上网的使用率增长。201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5亿,还有3.5亿发展空间。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提升了2.5个百分点,到92.5%。而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
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升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无论是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还是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等,都和目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脱虚向实紧密相关,基于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要和各个产业频率结合,未来移动生活充满无限想象空间。其中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金融。传统零售作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在创新,以全新的模式融入正常生活。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在优化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效率,也带动了原有的格局。
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式经济。客户体验是提升客户忠诚度,增加用户黏度,促进增长的根本动力。体验式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进入者正在颠覆原有的市场秩序、客户服务期望值持续提升;客户使用社交媒体来传播不愉快或者愉快的个户体验;高度黏合的客群关系意味着每个客户结点对客户体验至关重要;移动出行、移动媒体、娱乐、移动教育等。
互联网20年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一个个令人炫目的高新产品将人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科技创造着新的生活,并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而“创新”正是科技发展的活力之源。
表1-1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我国近年来因特网的发展情况:
表1-1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最后必须要强调,在2016年11月17日凌晨结束的一场国际会议上,华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过硬的技术实力,力压高通等世界通信巨头,让自家推出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了华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这意味在关键的短码中,华为优化的Polar码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获得了控制信道短码的权利。确定了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这也意味着以后的5G领域,华为的标准将成为世界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Polar以华为、中兴带领,支持者包括vivo、OPPO、阿里巴巴、联想、宏基、海能达、小米、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移动、大唐电信、展讯、中国移动研究院、信威通信、酷派等多家国内著名企业、研究所及IT公司。
这在无线通信领域是史无前例的突破,我们从一个单纯的跟跑者,终于站到了领跑的位置,这大大增强了中国科技公司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
简单来说,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编码和调制是最关键的内容。对于华为集团,凭借着长期的技术投入,在面对以美国公司为首的LDPC阵营挑战下,在关键的短码中,华为优化的更好的Polar码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获得了控制信道短码的权利。
2016年11月18日,澳大利亚运营商Optus宣布,已经与华为合作完成了5G网络测试,单用户下行速率超过35Gbit/s,超越九月份同为澳大利亚通信运营商的Telstra与爱立信合作测试所达到的10Gbit/s峰值,由此,在5G单用户下行速率上,华为可以说是碾压了爱立信等一切竞争对手,更好地确定了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