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要让员工“想当然”

管理者最怕什么?最怕员工想当然。在执行的环节中,绝大多数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想当然。所谓想当然,就是觉得事情理所当然,应该百分之百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一旦想当然,就不会认真去想,就不会核实、确认。

“我以为没事”“我以为他就是这么想的”“我以为他已经做了”……一有这样的想法,执行往往就会发生偏差。

现在已经是某家企业负责人的于总,在不同场合都跟人分享她在刚入职场时的教训。

当时,她在某工商研究所工作。一次,所里要举行一个研讨会,领导把联系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的任务交给了她。接到任务后,她立即开始联系。因为那时大多数人还没有手机,联系起来并不方便,那两天她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好在一切都还顺利,就剩一两位专家没联系上。领导问她联系事宜时,她说差不多都联系上了。她想,就差一两个了,少一两个也没什么影响。

第二天,她一早就来到了会场,领导一早也来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领导见她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专家快到了吧?我要安排他第一个发言。”

她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心想:怎么这么巧,领导偏偏问的是我没联系到的专家呢?于是连忙解释说:“我没有联系上他。我以为请了那么多专家,少了这一个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就没有向您汇报。”

领导一听,生气地将她训斥了一通:“你以为你以为,你知不知道这位专家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他如果没有来,研讨会的分量就大打折扣!你要是跟我汇报,我还可以想办法联系他,现在你说怎么办?”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领导生气地责骂她“你以为你以为”那一幕,却至今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中。

其实,不仅是这位于总,很多人都会犯类似的错误:不是依据客观事实做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来作判断,结果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要想执行不走样,千万不要想当然,这正是把握执行到位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那么,员工怎么才能避免想当然呢?

1.避免自以为是

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之前,不要轻易以自己的感受、标准来对事情下结论,作判断。

很多时候,领导那么说,但许多人不一定会按领导说的去做。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觉得执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应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只是他们的想法,或许,他们改变的恰恰是领导不想要的。因此,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我这么想不等于领导也这么想,我这么认为不等于别人也这么认为。只有在经过核实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

2.加强核实

在工作中,为什么很多人在拿不准的时候却不愿意问呢?原因无非是三种,一是怕问了会让领导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强,宁可自己闷头想;二是怕别人不告诉自己,觉得问了丢面子;三是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即使不问也不会出什么事。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执行要到位,就别一味地想当然,也要动动嘴,遇到拿不准的事一定要问,一定要核实。

3.不要盲目乐观

许多人会被想当然牵着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乐观,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后续的发展和结果都会很顺利。

盲目乐观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潜在的问题。即使看到了,我们也会觉得这很正常,所以就不会引起高度重视。

4.及时汇报

有句老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无论事先计划得多么周详,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种种变化。

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养成有变化及时汇报的良好习惯,这样,才不至于事到临头才措手不及,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