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卡夫卡曾攻读文学,后改学法律。先后供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和工人保险所,因肺病辞职。后埋头写作。曾两度订婚,却因健康关系一直未婚。1924年死于肺病。卡夫卡最杰出的作品当数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短篇小说《变形记》,这些作品的主题、风格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凭借这些作品,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卡夫卡的作品深奥难懂,充满象征意味,构成了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小说世界。它的无穷魅力引起无数研究者、读者阅读和探索的兴趣,也令整个20世纪的作家为之折服,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卡夫卡的作品在生前多未发表,死后由其好友、著名作家马克斯·勃罗德整理出版,代表作有《审判》《城堡》《变形记》。
《城堡》内文插图
主人公K在城堡外的村子里接受了学校看门人一职,插图表现的是K遭到女教师的埋怨和皮鞭抽打,一个小学生却向K表示了好感。


《城堡》英译本的两个封面
《城堡》讲述了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堡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繁琐的拉锯战。直到最后,K也没有进入城堡,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


德文版《变形记》书影及内文插图(右)
《变形记》通过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插图表现的是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后最终遭到了母亲和妹妹的厌恶。

卡夫卡手迹
这幅由卡夫卡亲笔书写的手稿为《变形记》一书原稿的首页。
卡夫卡的父母
卡夫卡的父母均为犹太血统,父亲赫尔曼是一位独力奋斗而取得成功的商人,他对子女的管教十分严厉,曾迫使卡夫卡放弃原来所学而改攻法律。卡夫卡与父亲的关系极不融洽,这些不仅仅导致他忧郁孤独的性情,也直接反映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如以父子关系为主题的《司炉》。此外,卡夫卡在1919写下的《致父亲》更堪称向“父辈文化”宣战的檄文。



卡夫卡和他的未婚妻
卡夫卡一生未婚,但先后与几个女人有过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其中,与费莉丝·鲍威尔更是经历了两度订婚又取消婚约的风波,而最终也没能结为伉俪。图为卡夫卡和费莉丝·鲍威尔于1917年7月第二次订婚后所拍摄的照片。

卡夫卡创作《城堡》时的住所
1922年6月至9月,卡夫卡在这个名叫普拉纳的村子(南波希米亚)里,在他妹妹和妹夫租用的假期住宅里完成了《城堡》的后九章。图中那两扇窗户里是卡夫卡居住的房间。

卡夫卡的墓碑
肺病纠缠了卡夫卡的一生,早年间他因肺病而放弃过工作,后来又曾因病而解除婚约。1924年4月,肺病晚期的卡夫卡住进了维也纳森林疗养院。6月3日逝世。被葬于布拉格的一个公墓。
由于卡夫卡在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影响,他的墓地成为布拉格的文化旅游标志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