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基础研究的主体和核心力量
从事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力量主要是独立科研机构、大学及企业的研究机构。独立科研机构根据其承担的任务确定其研究工作的内容,一般都会开展与其学科、专业相关的基础研究,综合性科研机构涉及基础研究范围较广。但是,由于独立科研机构主要承担了服务于本系统、本行业或研究机构内学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任务,同时多数专业性较强的科研机构其学科相对比较单一,这使得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受到一定的局限。企业的研究机构主要是进行技术开发,虽然有的企业也会进行一些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研究,但其学科比较单一,与本企业的实际应用联系更为密切,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基础研究的主体。
大学蓬勃发展的400年也是近代科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400年。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很多重要的基础研究是在大学进行的,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研究等。以诺贝尔奖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诺贝尔奖的科学奖项获得者当中有近八成来自世界一流大学。虽然近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批研究机构,但从基础研究的广度、深度和成果的数量来看,大学仍然是最适合从事基础研究的场所。此外,在西方,即便是一些很有名的研究所在体制机制上也与大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大学通过教学和科研促进了自由奔放的最新演讲与交流,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环境,培养了大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才,孕育了持续创新的巨大动力。如今,世界各地的人口密集的城市都有大学。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成倍增长,大学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高等教育和科研结合的结构更加合理,为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学特别是高学术水平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学科比较齐全,并有利于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容易在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方面出现新的知识生长点注4,这对于开展基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大学拥有不同学术水平及不同年龄层次的量大面广的研究及技术人才,而且由于每年的研究生、本科生的进入和离校,大学保持了研究队伍的不断更新,这为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最强大的智力保障。另外,大学还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为研究人员沉下心来从事研究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因此,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在全世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均是如此,在科研方面迅速崛起的中国也不会例外。
在我国,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大学应该是科学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大学的科研工作迅速发展,大学的基础研究力量不断壮大。从每年发表的论文、专利、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以及大学科学研究机构的数量来看,大学科学研究具有学科齐全、年轻人才多、易于开放流动等综合优势。因而,大学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