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通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这么少
现在你可能会想:如果上面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很快将迎来通用人工智能革命,那为何通用人工智能不是这个价值万亿美元产业的研究重点?为何它不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足的系别?
如果你年龄比较大或者对互联网的发展史比较熟悉,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当时人们对互联网和万维网做过多少思考、进行过多少研究?跟地球上所有的能源和资源比起来几乎没有。但当时全世界已蓄势待发,现在回头看这一切顺理成章。这个世界常常后知后觉。令人振奋的是当这种显而易见却无人察觉的现象慢慢抬头,唤醒世界并咬到它的屁股时,世界瞬间就苏醒了。
因此,当通用人工智能最终来临时,世人对它将会喜闻乐见。过去100年来所有的科幻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呈指数增长的科学发展将会使人类对能够合理利用通用人工智能做好充分准备。
就通用人工智能而言,许多历史和实际因素使得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人工智能理论家、企业家、未来主义者彼得·沃斯(Peter Voss)对这一情况做了充分总结。2002年,他曾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所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中:
(1)有80%的人不相信“通用智能”这一概念(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一系列专门技能和知识”这个说法);
(2)相信“通用智能”概念的人当中,有80%不相信它会成真——即使成真,也是在极其遥远的未来;
(3)相信“通用智能”概念的人当中,有80%是出于经济和学术政治角度考虑(可以很快做出成果)而在从事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
(4)其余的人当中,80%的人的概念框架是错误的;
(5)在概念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人拥有充分贯彻自己想法所需要的资源。
我认为彼得的观点比较中肯。当然80%这一数字是粗略估计,其中的大多数概念在不同程度上都含糊不清。有趣的是,无论具体的百分比是多少,2002年以来,这一数据都大幅下降了。相比于2002年,如今有更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相信通用人工智能是可以为之努力的目标,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见证它的诞生。参加通用人工智能会议的研究人员基本都不属于彼得列出的前两种情况。尽管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经费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较少,但过去10年中情况已大为改观。
作为一名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我个人认为,彼得列出的5条中,最棘手的是第5条。相信通用人工智能可行的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愿意皓首穷经从事此项研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项目,这样才能获得研究经费。科研人员要吃饭,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计算机和程序员等。我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坚定拥护者,我自己把一半时间花在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上,把另一半时间花在弱人工智能项目上,后者保证我有收入还贷款,供孩子们读完大学。
弱人工智能的研究经费很多,比如谷歌和微软为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搜索和广告投放进行投资,军方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情报分析和无人驾驶进行投资。相比于这种短期的、应用面较为狭窄的人工智能技术,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经费可以说非常有限。
事实上,从现实的商业角度来看,现阶段的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顶多会有中期回报——它不可能让任何人的利润在下个季度就暴涨。人们可以尝试从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过渡,这也是创造先进的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可行途径,不过这绝不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而且这与社会明确地斥资,进行大规模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同。
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经费少的原因不单在于其风险性——当今社会愿意投资各类有风险的科学和工程项目,比如人们会耗资数十亿美元投资粒子加速器、空间探测、人类和动物基因组测序、干细胞研究。如果这类项目能得到“重资科学”级别的投资,为何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会被排除在外?毕竟后者明显具有无穷的应用潜力。当然,通用人工智能也有潜在危险,但粒子物理学也明显存在潜在危险(研制出威力更强的炸弹可以说是很危险的),人类却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动因,但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资金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早期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未取得重大成果。20世纪60年代的人工智能专家们声称至多用10年,他们就能制造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他们错了——他们缺少必要的硬件,软件工具非常原始,他们对智能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他们当初犯了错,并不意味着当前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也是错的——后者受到了前者的牵连。
上文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比喻,20世纪90年代几乎没有人宣传或投资网络。看看有哪些有识之士预见了网络的发展潜力——20世纪50年代的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20世纪60年代的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等。他们意识到计算机技术有发展出当今网络的潜力,甚至早在20世纪70年代,尼尔森就试图构建类似网络的东西,但当时的技术不足以支持他完成他的宏愿。从原则上讲,凭借当时的技术水平构建网络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其过程会极其艰辛——20世纪90年代网络的问世,差不多是当时技术设施发展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同理,在20世纪60年代,即便有人提出了构建相当于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方案,但借助当时的软件和硬件工具,实施这个方案会极其困难。但如今,我们已经有了云计算、内存为太字节的多处理器计算机、强大的算法库和调试器,再加上非常成熟的认知科学理论,情况与那时已大不相同了。20世纪90年代,网络的概念和技术条件已准备就绪,如今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条件也已充分具备。网络的传播速度几乎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通用人工智能一旦问世,也必将势不可挡。
再打个比方,我认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通用人工智能斯普特尼克”事件为分界的前后两个阶段。
前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相当于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哇!进入太空不仅是梦想,它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实。人类探索太空的时代来了!”其结果是太空竞赛以及现代太空技术的崛起。
同理,有些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创造出能使世界觉醒的计算机程序或机器人,让世人惊呼:“哇!真正聪明的人工智能不仅是希望,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实。人类创造智能机器的时代来了!”到那时,政府和企业界会全力支持先进的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会大大加快。通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各国、各类企业的潜力显然是无穷的——要为这一领域争取大量研究经费,只需证明它在短期内是可以实现的即可。目前我们还无法证明,但我——以及许多其他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知道我们该如何去做……我能保证,这本书大多数读者在有生之年都能见证它的到来。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阿波罗”登月时代,包括我在内的每个美国小孩长大后都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等到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每个小孩都会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通用人工智能研发人员——甚至是成为通用人工智能!
我相信我的Open Cog通用人工智能项目具备启动通用人工智能“斯普特尼克”事件的条件——也许是以视频游戏角色或者人形机器人的形式,它们能够就周边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设想一下自己与机器人交谈,这个机器人仿佛听得懂谈话内容——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你是谁。那将是一种非常怪异,也非常奇妙的感觉。人们若产生了这种感觉,就会明白,人类即将迎来下一个重大飞跃。
在本书中我将简要谈一下Open Cog项目,但我的主要目的不是推销我自己的研究项目;相反,我会从整体上讨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它的到来将给人类带来的更广义上的影响。关于创造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技术途径,我的许多同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主要目的是:首先,告诉大家通用人工智能很可能很快就会到来,这将是个巨变,所有人都可能从中受益;其次,探究通用人工智能在哪些方面可以启发我们认识思维和智能的本质。
通用人工智能即将来临,很可能比你预想的还快,这将非常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