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这辈子只能这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校不教你的本事,该怎么学?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讲述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位巴格达商人,在路上行走时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在他耳边说:“请你弯下腰去,捡起路边的小石子,明天早上你就会获得快乐。”这个巴格达商人将信将疑,但还是遵照这个神秘的声音,捡了几粒石子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这位巴格达商人打开自己的口袋,拿出第一粒石子,石子马上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他惊呆了,接下来的事,更使他目瞪口呆。他掏出其余的石子,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堆光芒四射的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这位巴格达商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是马上又懊悔不已,为什么当时自己不多捡几粒呢?

讲完这则寓言,巴甫洛夫告诫自己的学生:“你们现在就是巴格达商人,而石子就是知识。知识的价值你们将来就会明白。你们所学的知识,就是你们的无价财富,你们一定也会懊悔当初学得太少了。”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项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到1/4。因此,学习已变成生存必要的选择。

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生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纽约市戴尔·卡耐基学院的一位学员名叫埃德·格林,他是一位十分杰出的推销员。当时他的年收入超过7.5万美元,相当于在今天经济条件下的12万美元。格林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的爸爸带我参观了我们家的菜园。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我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而我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狠下了一番工夫。对这个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我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格林说:“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我来上这门课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坦白地说,我确实从其中一节课中学会了一些东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笔生意并挣到上万美元,而之前我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试图做成它。我所得到的这笔钱能够付清我这一生接受促销培训的所有花费。”

在人生的这场游戏中,我们应当保持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彼得·扎克这样阐述这个观点:“知识需要提高和挑战才能不断增长,否则它将会消亡。”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就不再继续学习了。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许多人家里根本没有买过什么新书,书架上放的几乎全是在校学习期间的课本。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上班后许多人不再读书,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与看电视上。电视节目固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一些工作之外的新东西,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推陈出新速度加快。你的学历如何暂且不提,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你的学历会像冰块一样,在阳光下融化掉。

如何才能实现愿望?那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

学习,是一个人的终生事业,要得到更多,赚得更多,就要学习得更多。即使是同样的信息,当你可以再一次学习时,你的潜意识里不断重复的机会就会增加,你的行动力也会倍增。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不断学习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观念的重要性,很多人往往期待在三五天的课程中改变自己的一生。事实上,你所学到的任何一个观念,只要你肯去用,就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靳羽西女士说过的一段话颇有道理:“成功的秘密,是工作比别人多一倍,看书比别人多一倍,如果你真的想每日过着高质量的生活,并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践,天底下找不出你不能成功的理由。”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个超级成功者,都是非常努力地研究下一个可以帮助他成功的关键,那就是不断地进行阅读。

读书需要动力,需要从别人身上、从各种书籍、从各种成功的课程或教材中得到知识的欲望,我们要吸收到许多成功的观念,来大幅度改善现在的生活品质。

读书使人头脑充实,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刻苦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而完善自己,然后迎来超越平凡的那一刻辉煌。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他在年幼时住进长山礼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范仲淹煮一小盆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

庙里的老火头僧很佩服范仲淹这种精神,时常称赞他。范仲淹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只知饱食终日,贪图安逸,那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开阔眼界,寻访良师,增进学识,范仲淹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北宋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在学舍中,他昼夜苦读,“未尝解衣就枕”。在冬夜里,读得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洗洗脸,让头脑清醒过来,继续攻读。

同学中,有一个是南都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忘我攻读”,每天只吃点粥,很是感动,回家对他父亲讲了这件事。留守感慨地说:“这是个有大志、有出息的孩子。你拿些肴馔送给他吃吧。”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范仲淹根本没吃他送的食物,就问他是怎么回事。范仲淹答谢道:“我并非不领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贪此佳食,恐怕将来吃不得苦。”

正是由于如此刻苦地学习,范仲淹积累了满腹诗书,最后才一鸣惊人,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臣。而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句更是流传千古,令人景仰。

勤学不辍,博采众家之长,不断进取,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超越平凡的路上既需要我们会追随、会学习,又要求我们不能变成过于“循规蹈矩”的平庸者。只有将追随作为超越的前提,将学习作为积累知识、提高自我的手段,我们才能借助知识的力量一窥不平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