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措施的未来
1.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完善,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中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8次比较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不断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虽然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到位,政府仍旧管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同时一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住管好。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依然是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大部门体制涉及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和完善运行机制等。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2008年的行政体制改革,在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在中央层面,国务院调整变动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加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学发展。同时,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了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职能交叉、权责重叠、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地方层面,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对工业与信息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机构进行了调整整合。有的地方在落实中央改革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大部门体制是由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探索的体制模式,中国的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政策储备和模式设计还不是很成熟,建立符合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大部门体制,还需要立足国情,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在中国,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改革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任务是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创新等,改革的方向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具体任务包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二是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开来。三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