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丁玲精神史:第十二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前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薇和丁玲是一组值得讨论、对照和比较的女作家。两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她们都是湖南人白薇是湖南资兴人,丁玲是湖南临澧人。;她们都出身开明的读书人家,却也都亲身经历过传统封建的包办婚姻对女性命运的束缚;她们都有独立、勇敢、倔强、叛逆的个性,使她们能闯荡大江南北,努力在社会上寻找“新女性”的立足之处;她们都曾被称做“浪漫的新女性”,但她们都在这样的称呼中看到背后物化女性的意识型态;她们都在20年代中期,第一次大革命前后登上文坛,作品也都涉及对情爱与革命议题的思考和书写;50年代之后,她们曾先后在艰苦而寒冷的北大荒农场劳动;她们都有强韧的生命力,因此尽管一辈子遭受种种身体的或心理的煎熬与磨难,却都是活过80岁的长寿老人。

然而,相差10岁的白薇和丁玲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和人生际遇并不全然相同,因此两人创作的关怀主轴也不相同。整体来说,白薇的创作更偏重在女性本位的反封建思考,由于白薇坎坷的生命与情感经验,使她的作品发出比“五四”女作家群更为惊心动魄的叛逆之声。相较之下,丁玲更在意个人生命的发展如何与中国社会革命的集体命运结合起来,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完成女性生命的实践。从白薇和丁玲的创作可以发现,两人连手完成了女性从“五四”启蒙时代到20年代末期以至30年代的革命时代的过渡。本论文尝试从两人作品中对于情爱与革命问题的描写和思考,说明两人如何从创作与社会实践中完成了历史的进程,并走出女性独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