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和特点?教育怎样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1)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①人的发展的特点:未完成性、能动性。
②人的发展的规律: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2)教育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人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人是未完成的动物,蕴涵着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因此,切不可因学生一时表现不佳,而做出否定性的评价。
②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动性,因而,要注意启发、引导、规范学生的能动性。
③循序渐进。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亦不能逆向发展,因此,教育要遵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适时施教。
④因材施教。人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高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育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⑤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教育。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整体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教育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可见,教育只有遵从和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完整的完善的人。
2我们如何理解人的发展潜能?教育应当如何对待与开发人的发展潜能?
答:(1)人的发展潜能的含义
人的潜能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尚未实现的心理能力,即人所具有的主动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是相对于人的实现能力而言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发展潜能,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人的发展潜能决定了人是需要教育的,同时,人的发展潜能决定了人是可以教育的。
(2)教育开发人的潜能的方式
①知识的传授。通过系统地传授知识,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其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的发展,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②教育中的其他活动。教育中的其他活动亦包含开发潜能的因素。诸如,体育活动或锻炼可以开发人的运动潜能,美术课之类的艺术课有助于开发人的审美潜能,等等。
综上所述,人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的发展潜能决定了人的需教育性和可教育性,而教育又对潜能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答:“近墨者黑”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片面的,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近墨者未必黑”是正确的,看到了人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论述如下: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婴儿从出生时起,就一直受着环境的各种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发展着身心,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语言能力,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生活,而且能够选择、改造环境以求自身的发展,进而还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利用环境的条件与资源来为年轻一代获得更好的发展服务。
可见,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地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者把人看成是环境消极、被动的产物,片面夸大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没有看到环境的影响要通过人的选择和认同才能起作用,即所谓的“近墨者未必黑”。
4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又有人说,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得顽石点头。我们应当怎么看待这一争议?
答:(1)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除了遗传、环境和个体活动,还有教育这一因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使得影响人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教育者这一主体,使环境成为通过选择和设计的环境,使受教育者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活动成为有指导、讲成效的活动,从而引领青年由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确保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意识地为年轻一代的成长选择、建构、调控良好的环境,对他们的生活、交往、学习与实践等活动进行正确的教导、示范和辅助,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进行自为、自觉、自强的发展。
(2)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方法
由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其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鉴于知识具有认识、能力、陶冶和实践等多方面价值,教育需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热爱知识、主动学习、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儿童的智能、品德和个性都获得发展。
②按照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而且人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因此,教育要遵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差异性,循序渐进,适时施教,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动性,因而,要注意启发、引导、规范学生的能动性。
④开展体智德美全方面教育。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整体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教育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可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可以强化教育功能的实现,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3)第一句话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只是给老师增加了巨大的无形压力,但是这句话可以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不少优秀教师用实践证实了这句话的真理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促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这无疑是正确的。
“教好”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句话也是片面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自觉主动地参与,才能将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但是,优秀的教育者可以引导和激起学生的能动性,用情感去感化他。
对于这两句话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双方都积极的参与到教育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对此进行评议。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女士有个正上小学的儿子,她信奉快乐教育、民主教育,认为培养一个独立、智慧、有个性的人比成绩好更重要。他的儿子虽然成绩出类拔萃,但由于比较“特立独行”而经常挨批,王女士也三天两头被学校请去。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反感老师对儿子的评价。
可多年担任班主任的李老师却认为,王女士这样的家长过于相信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公正、不全面,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淡化教师的评价。
“很多家长民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溺爱。”李老师说,这让本来应该成为“合力”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变成了“分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在互相抱怨,都认为是对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学校说是“5+2=0”——学校教育5天的效果还抵不上家庭教育2天的影响,而家长则认为是“2+5=0”——每周2天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和5天的学校教育抗衡。
结果就是互相不信任,站在各自立场上“抢”孩子。
答: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由于学校和家长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各自的教育效果。而事实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重要的补充,二者应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形式
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而且,学校教育中有专门的教育者即教师来培养学生,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明确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懂得教育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
②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从空间上看,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血缘关系和经济联系,使家庭成为儿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孩子身体的发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强弱、行为的好坏等往往要视家庭教育状况而定。学校教育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家庭教育的配合。
(2)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营造功能互补的良好教育环境,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具体要求做到:
①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在家校合作中必须摒弃学校是领导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必须真正认识到家长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
②形成共同的目标。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更好地社会化,创造一个尽可能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此共同目标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基础。
③构建畅通的家校信息交流渠道。除传统的家长会之外,要增加家庭和学校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和沟通时间的灵活性,如通过电话和网络等途径,从而保证家校及时沟通。
④建立多元主体的家校合作机构。目前,常见的家校合作组织是由学校负责组建的家长委员会,而多元主体的家校合作组织不是由学校负责组建的,是由社区或教育主管部门组建的与学校平行并列的组织。
总体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6请根据个人成长的经历,谈谈知识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自身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