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重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前言

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兴起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互联网的出现则使得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人类开始迈入了数字化生存的年代。

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逐渐跨越到交互式与沉浸式的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时代的变革,技术的推陈出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更改变着我们领悟、汲取文化的方式。在新技术引发的新变革面前,带来了虚拟与现实间的频繁互动,人类需要在这两个层面中进行游刃有余的切换。与此同时,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人类已经全面步入视觉时代,正如海德格尔所预言的那样,“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面对视觉文化的全面来袭,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依托科技与文化融合手段引领的“视觉重构”概念正不断走入我们的生活。在视觉重构理念的支撑下,设计成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的重要工具。设计是一个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进行投射与演绎的手段与工具,特别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设计的方法也引发了我们的不断思考。设计帮助我们将心中构画的蓝图得以展示,特别是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设计帮助我们在根本上实现了“视觉重构”这一时代使命。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变得更加深邃,由最初的生存思想渐渐产生了反思,对自身的认知和反思使我们逐渐意识到文化对于我们的意义究竟何在。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总和的象征,对人类的长久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没有文化的民族如同无根的草木,文化是人类得以发展的肥沃土壤。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一个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与解读的课题,文化遗产则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全人类认识自身过去,思考未来的重要凭证。20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领悟,人类对于文化、历史的认知也由平面转为了立体,我们逐渐意识到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这也逐渐催生了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课题,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等因素都会给文化遗产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一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则会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比如,在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伊拉克的文化遗产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承载着上千年文化历史的遗址、文物等顷刻间灰飞烟灭。[1]文化遗产的破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文化的扼杀,同时也剥夺了后人了解历史文化的权利。中国也先后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条例对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重大领域提出指导意见。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2]中也提到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要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拓展文化遗产传承的利用途径,这也标志着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和方法呈现出更加多元与人性化的方向,国家支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寻找更多更丰富的出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不单纯局限于简单的文物修复、文字记录等工作,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方法亟须建立。

基于“视觉重构”理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重构研究,将是本书论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