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技术与实践](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28/27111328/b_27111328.jpg)
1.7 Server SAN融合存储
Server SAN融合存储是一种新兴的存储形式,Server SAN是由多个独立的服务器带的存储组成的一个存储资源池,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和扩展性。由Server SAN架构所支撑的数据中心相对于传统数据中心有着如下优势,如整体性能峰值、综合性价比、管理与运维等。随着运行数据库等应用的服务器设备和联网存储(包括SAN和NAS)的分离,共享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需求促生了存储阵列。而企业闪存方案出现后,存储智能又回到运算的范畴。像Server SAN这种聚合型架构和超融合大规模部署(Hyperscale)架构,可以通过创建可重复堆栈级别的部署来简化操作。高速低延迟、闪存、数据爆炸和新应用设计等,都为IT架构的重组带来了机遇。
Server SAN融合存储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根据相关市场预测,Server SAN融合存储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超过传统的企业级存储(以块存储SAN和文件存储NAS为主的外置存储阵列)成为市场主流,而传统企业存储将会下降到大约10%的市场份额。
Server SAN融合存储的下层存储架构主要通过副本方式、Erasure Code方式来提高存储的可靠性。两者在实现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 副本方式,把用户数据进行条带切分、复制保护(两副本、三副本或更多)后以固定大小的块或文件形式实际存放在每块盘上;
● Erasure Code,把用户数据进行条带切分,进行Erasure Code后,生成相应的冗余块,然后把数据块及冗余块分散到各个节点存储。
许多架构变体在Server SAN下都会找到相应的、适合的位置。存储的管理应该简单到“存储”的范畴,换言之,管理员不应该担心LUN(Logic Unit,存储逻辑单元)、端口或交换机配置,不需要再有调节旋钮或了解RAID类型。Server SAN可以支持多个应用和不同容量,Server SAN软件能够优化系统、整个租户或应用的整体数据传输量。Server SAN的一些架构可以将数据动态迁移到应用,且反之亦然,这一点是传统联网存储(SAN、NAS、DAS)所做不到的,因为传统的联网存储(SAN、NAS、DAS)中运算和存储是分离的。当数据以最小的网络延迟到达处理器附近时,性能会比传统SAN略低,Server SAN超越了DAS在性能和容量方面的限制。对磁盘和闪存的支持扩展的实用应用情境,PCIe Flash和原子级写入带来了最大性能的潜力。
真正的扩展架构有能力按需增加容量和性能,且无须任何手动配置或管理干预来添加或移除驱动或节点。就硬件而言,Server SAN可以利用通用服务器(commodity server)运算和本地存储架构,这意味着外部或单独的存储阵列会在此架构下弱化甚至消失。运算和存储的融合使低延时、部署及管理简化成为可能。Server SAN融合存储可在不丧失联网优势的情况下满足这一需求。
Server SAN融合存储架构可以根据方案的简便程度提供具有成本优势的服务。融合减少了存储位置和性能自动化,减少了大型存储仓,由此可降低成本。该方案的弹性特点也减少了阵列更新换代时的迁移成本,在阵列生命周期中可减少20%以上的成本。由于整个环境是一个资源池,所以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延长。此外,相比硬件外置存储阵列的固定寿命,软件许可证通常是永久性的。组合型服务器和存储的整体基础设施成本应该比利用传统存储阵列的方案低一些。
作为用户,在对应用提供存储支撑的Server SAN融合存储方案评估时,要比较以下这几个特征:环境支持、虚拟化、物理环境(非虚拟化的环境)、存储媒介支撑(仅限闪存/闪存+磁盘)、结合云计算、可扩展性、管理/对存储层的API支持、简便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