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合、互动、内化:浙江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案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39/27185839/b_27185839.jpg)
“苏格拉底对话式”的“翻转课堂”
张鑫焱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思政中心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面向专业或年级:所有学生。
教学班规模:60人。
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轮数:3。
课程学时:14。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一)教学改革背景
“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课程试图将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哲学作为思辨方式的现实作用,而且能与心理学结合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仅仅介绍枯燥的哲学理论,而不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失去了理论的现实力量。要做好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就要结合学生个人的具体要求,只是单方面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介绍是无法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
故而,本课程尝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习向以“生—生、生—师互为中心”的互动式学习转变,舍弃传统的教师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为了完成教学方法上的转变,课程负责人自主学习了北京大学开办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与“教你如何做MOOC”两门课程,成绩优秀。
(二)教学改革思路:SPOC+“翻转课堂”教学法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一种小规模的、因有准入机制而有相对私密性的(相对于MOOC来说)针对在校学生的MOOC课程(SPOC=MOOC+线下交流与考试)。通过SPOC,教师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课上+课外的混合式教育。由于面向学生人数较少,教师能够更为充分地介入学生学习的进程,可以完成作业的批改、分数的计算,并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答疑和讨论;与MOOC不同,SPOC实现了对学生本人的身份验证,学生本人既能够在线上讨论和听课,又能够在线下进行讨论和考试。
首先,将上课的知识点提取出来做成视频。
其次,要在课堂上检测学生观看学习的成果,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答疑和进一步的启发。
最后,课后在讨论版上进行答疑与讨论,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
1.使用软件Camtasia Studio,按照知识点制作视频
将课程内容分割成为12分钟以下的片段,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而且这种方式也照顾到了学习速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速度重看、反复、快进听取教师的讲解,学习自由度更大。
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教师视频的观看情况以及学习进程,对其进行随堂测试。在课堂开始时,用一些针对视频内容的习题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鞭策学生观看视频、准备课堂学习,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课上形成小组,并组织小组内部讨论及课堂发言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2~3个针对文本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随机走入不同小组之中即时参加讨论。小组代表(组员轮流成为小组代表)总结阐述组员意见,5分钟。教师引导讨论的进行并对普遍性的问题做出回应,尽可能让每一个同学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参与到课程中来。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成果。
通过进行小组作业展示的方式,小组完成PPT、prezi、电子书、视频等展示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例如:头脑风暴——苹果。创新就是用不同的视角观看习以为常的事物并发现其新的用途,请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苹果。本主题由教师评分。
学生面对这种开放性题目往往有些不知所措,导致畏难情绪而放弃作业。教师针对性地做出示范,将会有助于学生完成作业。故而,我画出苹果并写一首故事诗以赋予苹果意义,如图1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1_0001.jpg?sign=1738825526-OOeHHzi6hvNTNDs0hzFXLUeeDrf8knlE-0-35301ca0e44546946d74a8dd68f59ea6)
图1 苹果素描
4.讨论版答疑与深入讨论
即便离开课堂之后,学生还是可以在教学平台的讨论版中提出疑问或者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讨论版的主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回复,让问题得以深入。通过学生在讨论版提交作业、教师回复的方式展开课下的学习与思考。
(二)2学时具体设计
教学内容(课名):人生舞台的大小由谁决定?——反思曾奇峰教授的“三角形理论”。
1.学习内容分析
“存在主义哲学”是对于人之存在问题的思考,由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命题构成——“死亡不可避免”“无法逃避的自由”“孤独的个体”“人生无明显的意义可言”。本节课程是对影响自身存在领域因素的思考,进而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不论其思考得是否深入,只要开始思考,就是改变的开始。所以,本节课位于整学期课程的中心位置。
教学内容的特色:曾奇峰教授的“三角形理论”认为,人生舞台的大小由“生、死、父母”三个点决定。可是,即便是心理学教授的观点也并不一定完全正确。而且,每个同学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一定的思考。于是,这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难点:三角形理论。
重点:反思三角形理论,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
2.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布鲁姆模型,将本堂翻转课的学习目标制订如下。
(1)认识三角形理论。
(2)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模式:“父母”决定论。
(3)比较弗洛伊德谨慎分析模式与欧文·亚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模式之间的差异。
(4)应用弗洛伊德模式,或应用欧文·亚隆心理治疗模式,对个体存在进行反思。
(5)反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模式的问题。
(6)创造并刻画自我成长的人生舞台。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为大学公选课。课程对象是大学本科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对哲学有着习常的误解:高深莫测、枯燥乏味、毫无现实意义。本次“翻转课堂”以曾奇峰教授的“三角形理论”为对象,让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对这一模型进行阐释和思考,并引发进一步讨论。与自身经历有所结合的话题,应当会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只要能够引发讨论,就会引发反思自己人生经历的作用。
可能出现的问题:(1)学生不参加课前的准备任务;(2)在课堂讨论中不积极。
4.课前任务设计
(1)阅读文章:曾奇峰,《学习活着》,3886字。
(2)观看视频:《三角形理论》,时长8分59秒。
5.课上任务设计
(1)测试(10分钟)。
针对预习文档和视频的内容设计题目,测试学生是否完成课前任务。
评价方式:2分/题。
(2)教师提出问题1引发讨论(5分钟)。
问题1:你是否赞同曾奇峰的“三角形理论”,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说明赞同或不赞同的原因。
(3)随机抽取几位同学谈谈看法(15分钟)。
结合自身经历的谈论是现实感的,对于个人经历的分享也有助于引发其他学生的讨论兴趣。
(4)教师结合现实案例,对测试题目进行讲解,指出“三角形理论”的问题,将问题深入(10分钟)。
曾奇峰的三角形理论中决定人生舞台的三个点是“生、死、父母”,其致命的弱点是:“我”的人生舞台没有“我”,所有外在于“我”的因素决定了我的人生。
(5)教师提出问题2引发进一步讨论(5分钟)。
问题2:请在黑板上画出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舞台”,它是三角形吗,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6)小组讨论(10分钟)。
10个小组各选出一位同学总结小组发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入各个小组倾听并一起讨论。
(7)发言(30分钟)。
针对问题1或者问题2,总结本小组观点并发表看法,时长3分钟。
评价方式:发言人给分5分。
(8)教师总结,并进一步将问题引入学术研究领域(5分钟)。
“三角形理论”的“生、死、父母”三个点构成的人生舞台,父母或者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每个人人生的定义。但是,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自由无法逃避,每项决定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因此,我要为我的选择负责。这就是欧文·亚隆存在四个基本假设之一“自由—责任”的含义。这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间的差别。
可进一步学习教师写作的研究论文《对曾奇峰“三角形理论”的反思》,该论文发表于黑龙江社会科学主办的刊物《知与行》2016年2月第2期,如图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3_0001.jpg?sign=1738825526-SVH7VQFVG07yqckAUASZ0cSh4TQ0mLjF-0-d1bb10a412b5ebf38b33b2a107c28d43)
图2 论文《对曾奇峰“三角形理论”的反思》
6.教学设计反思
用ARCS模型进行反思,即:
Attention(吸引注意)。“三角形理论”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模型,学生自我成长经历的分享将会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Relevance(关联性)。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于其他同学经历的兴趣,也会关联到对于自身成长经历的思考。
Confidence(获得信心)。通过质疑和反思,学生们很快会发现作为权威的观点也并不一定完全正确。通过批判,学生获得了独立思考的信心。
Satisfaction(满足)。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了关于自身成长的结论,学生会收获满足感。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一)课前
观看视频(已录制视频21个,总时长120多分钟),如图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4_0001.jpg?sign=1738825526-CMlcyLtjVudXJsgYzHwrJe4XyRm3O1Xk-0-f162f3977d2025504cef23f679f66b8f)
图3 “翻转课堂”视频目录
(二)课上
(1)课堂测验,如图4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4_0002.jpg?sign=1738825526-pCPjDXqvEAUbbAUGNRCw1FuWsOF29AZi-0-3d3feb9457101ee957c7334a72966ea6)
图4 课堂测验截屏
(2)课堂讨论,如图5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5_0001.jpg?sign=1738825526-dMvvh8JGkh9W1HDbdXjZspMnXWioqaUk-0-ebb7b5b4d8e7b3eff6444a307cdf9944)
图5 课堂讨论题截屏
(三)课后
在论坛进一步深入讨论,如图6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5_0002.jpg?sign=1738825526-imVSavfju66hVb6EtQrk6i9ZZnt4WkZb-0-1243d6b770feccde92e8b578c63ff2ca)
图6 论坛讨论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以2016—2017学年第2学期的学生为例,共有51位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如图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5_0003.jpg?sign=1738825526-O3rbtqmx44x1fJnvh00QYm5dgTMoRcEg-0-2945479a6c13326c160b68e6c8560964)
图7 问卷调查人数
学生对于“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课程的满意度统计结果如图8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6_0001.jpg?sign=1738825526-KUdEqjAfE9DEWGmEvVJJaRPGTZGHOIQd-0-ad27cf74cccd00b5f421dd6ade6f043f)
图8 学生对“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课程的满意度统计
学生对于课程使用的SPOC教学方法改革的感受统计结果如图9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6_0002.jpg?sign=1738825526-FOlcLWXOfWv0C1V8KRn4dZ13PPMqRicw-0-3676035d619d93d20a53186f139af41a)
图9 学生对于课程使用的SPOC教学方法改革的感受统计
学生对SPOC这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统计结果如图10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6_0003.jpg?sign=1738825526-wD4W9W3mNxq081WLOduTjtikcAg53fnm-0-b0a8d67969a31a24f5ad975d8322f2dd)
图10 学生对SPOC的满意度统计
作者简介
张鑫焱,浙江大学外国哲学博士毕业。自2011年进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来,出版译著1部40万字(独译),个人著作1部(即将出版),发表论文17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省台办调研课题1项并获二等奖。共获得教学质量一等奖10个,二等奖2个。2016年,获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优秀奖”。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于2016年获杭州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主讲的“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课程获得2016年城市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2017年,获得浙江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926E5/15532512505928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56_0004.jpg?sign=1738825526-X51J7f47N67sju8Co3p10ZAYb11kSyI4-0-3125a4e783381ac0d1141adaecad00a4)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