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晋升之路(套装共1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6章 改善和Boss的关系,你不可能从不喜欢的人身上得到福报

行走职场,看老板顺眼,才能走得顺溜。

你必须和老板和解。

你拿老板当“肉中刺”,他自然拿你当“眼中钉”。态度决定亲疏。

看上级不顺眼,是你定力不够。看老板不顺眼,是你能力不够。

1.先学会“爱上”老板,再出来工作

“昨天干到晚上12点,晚饭也没吃,还不给报销打车费!”

“我更惨。办公室的空调坏了,这么热的天,老板都不管!”

“老板太抠门了,什么都是省钱第一,真是可恶,没钱还出来开什么公司啊!”

……

这类语言我们是不是听着十分熟悉?职场上,员工和老板仿佛对立的两极,员工怨恨最多的就是老板。

再牛的员工也没本事从一个让他恨得牙根发痒的老板身上得到真正的好处。所以,必须跟老板和解。

说实话,这两年,潜伏在茶馆,接触到了太多的老板。开始的时候,我和你们一样,对老板充满了排斥和敌意。

我一边骂着我的老板,一边和老板交朋友。

常常很尴尬,茶席间,“我”太重,我说着上午老板的奇葩事,说着说着就搂不住火,开始对老板的身份展开攻击。而我身边,分明就坐着老板啊!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哪。只恨自己说话太不注意,伤了朋友。

不得不承认,但凡能坐到老板这个位置的人,一定是大人大量的人,他们会假装听不见,容我继续喷火。

骂着骂着,我竟然骂不起来了,包括对我那位无良无品的奇葩女上司,我竟也恨不起来了。因为从这些老板朋友身上,我越来越理解了老板们通常不为人知的一面。

真正刺痛唤醒我心灵的有两件事。

今年经济不景气,我们都知道。H姐的老公是从事制造上的。国内的订单削减,国外的订单被抢。经济效益下滑,工资发的困难,H姐老公愁得夜不能寐。五十多岁的人了,经不起这个折腾,H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劝老公说:别发愁了,大不了我们不做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什么富贵清贫的,我都无所谓。

H姐本指望老公夸自己懂事,谁知老公一拍桌子,大声呵斥:“就你妇人之见,不开公司我们照样可以过这样的日子,可是厂里有四百多号员工等着我发工资呢,我必须对他们负责!”这句话对我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效果,以前只知道这姐妹的老公霸道、事儿妈、严苛、工作狂,真没想到他有这么崇高伟大的责任心。一句话,让我看到了一个霸道男总裁骨子里深藏的温情与责任。他其实是有大爱的人,他爱他的工作,爱他的成就,爱他的员工,爱他的行业。

当然,你大可以说他爱慕虚荣,可是虚荣早就是个中性词了,虚荣心和上进心是交融关系,若没有他的这份虚荣,何有你今日的工作和岗位?当然,你还可以说没有这个老板还会有下个老板,但想必你很清楚,老板找下一个员工比你找下一个老板要容易多了。

令我爱上老板的第二件事源于郑老板,郑老板是搞建材的。她最先进入我的眼帘是因为她身上穿的那件漂亮衣服。款式大方,色彩清雅,又极具质感。她经过我身旁,朝我礼貌地笑了笑,我真心夸赞她“您这件衣服很漂亮”。她说谢谢,我问她从哪里买的。她说在燕莎。于是我就僵在那里。我是真想买,但真买不起。一看人家那行头,就知道是老板。不是老板,也是老板的家属。

还算比较投缘,从此我管她叫郑姐。随着接触机会的增多,我越来越多地了解了郑老板的品位生活,天价茶,老盏,海黄家具,大别墅(不止一套),私人订制旅行线路等。吃喝玩乐的那叫一个高端,看得我口水哗啦啦。就人家那家具,随便砍一个桌子腿,都顶我半套房子钱。嫉妒恨谈不上,羡慕是有的,而且无形中还生出一种自卑。

随着交际的加深,我和郑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许是看出了我的自卑和对老板角色态度上的问题,她才对我坦露心迹讲了自己的人生履历。

十年前,郑姐的公司是个只有一名员工的装饰公司。当时,为了节约成本,她坐绿皮火车去沈阳进货,在冰天雪地里饥寒交迫,等供货商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来业务渐渐多了起来,生意好转,可是订单多客户多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应酬多,陪客户吃喝玩乐购自然是少不了的。有一次,郑姐陪客户喝了一斤多红酒,把所有客户都送走,自己难受得要晕倒,还是硬撑着开车到家。因为应酬过多压力过大,饮食和作息都不规律,郑姐身体出现很严重的问题,一度被医生下过病危通知书!

听了郑姐的故事,我瞬间恍惚了,无法把眼下富贵体面的豪门生活和那个创业初期寒风中“站街”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联系在一起。我的眼睛湿润了,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

经过这两件事,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不那么理所当然地抱怨和憎恶老板,而是试着让自己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思虑,很多之前死活不明白的事情突然也能想明白了。老板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变得高大伟岸起来,需仰视才得见。我不仅爱上了自己的老板,而且爱上天下所有的老板。

我第一次认识到老板的不易。我们总说自己的活难干,自己的岗位压力大,可是你想过没有,老板的活更难干。他们跟我们一样,有家庭琐事的拖累,有巨大的压力,有工作瓶颈,有因员工不理解带来的苦恼,也有不好对付的客户。

他们顶着巨大的风险开公司、购置设备、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管理公司、开拓市场、维护客户关系……这些过程不仅辛苦烦琐,还需要特殊的能力,比如组织能力、公关能力、企划能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老板对内要做好管理,让一切有条不紊;对外要做好协调,交际应酬,让一切都能顺利无阻。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稍有不慎,便会内外交困,将企业击垮。

员工只需要对老板负责,而老板却要对每一个员工负责;员工只需做好本分工作,老板却要协调全局;员工有业余时间和周末,老板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企业倒闭,员工可以再找工作,而老板不但心血毁于一旦,也许一辈子都很难翻身。

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付出与得到的关系。很多人只看到了老板光鲜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辛酸的一面。其实,任何一份华丽生活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付出。“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却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你的老板。你能为了节约几千块钱的成本远赴沈阳吗?你能为了赢得客户信任在冰天雪地里站成雪人吗?你能受得了商务应酬而牺牲自己的心灵舒适区吗?你不能,所以,你只能是你,老板注定是老板。

只有经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消弭对老板的偏见和敌视,你才能在职场上念正经,做正人,和老板愉快地玩耍。

2.如何积极看待老板的“不讲理”

一个小朋友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找我聊天,寻求答案。他告诉我,他的老板毫不讲理,采取了近乎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他自己解决某一个困难。而根据他的分析:一、这个困难的根源是公司营运结构的问题,非他的层次所能解决;二、如要他解决也可以,公司要拨付必要的预算,但他的老板并不肯给预算。

这个小朋友一方面苦思无解,另一方面十分生气,气怎么有这么不讲理的老板,也气整个组织中,竟没有人敢讲真话,指出老板的不讲理,让他一个人孤军奋战。

我听了大笑不止。我问他:你看过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吗?他说看过,电视上天天都在演播。我说你随便挑几个血腥的镜头看看,关键时候,抗日将领有一个讲理的吗?不都是明知大敌当前己方兵力薄弱悬殊太多,照样还是嘶喊着:“给老子顶住!”“谁撤老子毙了他!”“坚持就是胜利。”

结局多数是突围成功,即使不成功,全军覆没,那也为大部队的安全转移争取了时间或为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拖延了敌军进攻的步伐,打灭了敌人的气焰。

正像抗日将领带兵打仗时都自不量力一样,老板在用人冲关时也是蛮不讲理的。他的霸气,目的就是要激发出员工的潜力、解决力和创造力。

小朋友想了一想,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不那么生气了。

在成功学上,我学到令我一辈子印象最深刻的话就是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而钢铁般的军人绝对是磨炼出来的。

企业经营亦复如是老板指挥大局,要挑战不可能,要有强渡关山、在石头中挤出水来的意志。在关键时候,老板能讲理吗?讲理的老板,有时候只会看到他的无能、无为与软弱。

我的经验是这样的,若我申请一亿元的预算,很可能我只得到八千万元,老板打折理所当然。而精明的专业经理人早就会把折扣数外加,等着老板打折,但是我也碰过更“天威难测”的老板。我已经高估了两成的预算但谁知道这个“完全不讲理”的老板却将我的预算拦腰一砍,再对折优待,我得到的是二五折的预算。当时我的反应就和这位小朋友一样——生气、无助,甚至想拍桌子走人。

但最后我选择接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包括可行的与不可行的,甚至还不得不险中求胜。最后的结果:在一点运气的帮助下,我也用二五折的预算,完成了那个不合常情、常理的任务。事后,我更尊敬我的老板了,要不是他“天威难测”,要不是他完全不讲理,要不是他一刀切,我不可能完成这件事,事前觉得不可能,过程中危机重重,不时峰回路转,但事后让我一辈子回味,我的能力也在事后倍增。这些都是老板不讲理所赐。

从此以后,我知道老板有一个被所有员工咒骂的特质,那就是不讲理。一般而言,通常情境下老板会是讲理的,按计划、按理性做事。但是企业经营经常会面临不可能的处境,经常会有意外,经常会面临挑战,在非常状况下,讲理就不够用了。这个时候,老板如果没有不讲理的狠劲与杀气,那组织只能坐以待毙。

所以,你该庆幸你有蛮不讲理的老板,是他们成全了今日卓有所成的你。没有他们的不讲理,你不可能在这么好的写字楼里办公,你不可能有引以为豪的组织。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我的观察,越是霸气的老板越有能力。如果老板很讲理,什么都和员工商量着来,员工一诉苦一央求就答应的老板,绝对是优柔寡断、不能成大事的老板。他们太容易被员工的情绪所绑架,而忘了破关斩将之重任。

你是要一个霸气不讲理但能力很强能带领你开创辉煌未来的老板,还是跟一个唯唯诺诺妇人之仁对你态度好脾气好但发不出工资来的老板?不产生任何生产力的好脾气对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毕竟我们出来混是为了讨口粮赚未来的。

当然,作为老板,也不能时时刻刻不讲理,最好控制在平时很讲理,关键时候不讲理。否则时时刻刻不讲理,那就是疯子,疯子是不会有人搭理的。

3.要有大格局,爱上老板的“坏”

情场上有句话,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职场上也有句话,叫好老板都是坏老板。

所谓好老板,是给你高工资的老板,从经济效益上来讲,给钱多的就是好老板呗。

而坏老板,是让你从肢体到心里不那么舒服的老板。从身心享受上讲,不让你享清闲限制你身心自由的就是坏人呗。

可他俩,又是一个人。正是那些板起面孔扮黑脸对你严格要求的坏老板,才有能力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发给你高工资,做你的好老板。

你的工资少,你的单位不够牛掰,说出去不给你长脸,那多半是你因为你的老板太好。

无数证据表明,“坏老板”领导团队的执行力远远胜过“好老板”。

更有点评称历史往往是由“坏人”创造的,比如:半个“流氓”出身的刘邦、从小调皮捣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不要Face的朱元璋等,因为只有“坏人”才敢起来造反和变革。创造好公司或许也是如此,因为“坏老板”有更坚强的神经,更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的藩篱,突破习惯的桎梏和传统的束缚。商业竞争毕竟是一场“打硬球”的游戏,狭路相逢“坏”者胜,归根结底是“坏人”(硬汉)和“坏人”(硬汉)之间的竞争。

很多打工者都遗憾自己没能进入大公司,比如华为,比如阿里巴巴,比如海尔。而提起那些战功赫赫的大老板,比如马云、任正非、张瑞敏等,大家都心驰神往,多想此生有幸能抱住他们的大腿啊。可是,你知道他们有多“坏”吗?比你的老板可坏多了!

“无情”马云: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谁提战略谁离开

2011年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内部邮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态度。他警告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谁提战略谁离开!

他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阿里人三年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我们的,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

这封给新员工的信,看起来无情,但确实是马云管理思想的体现。马云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执行力的作用。据称,马云与孙正义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马云就曾将阿里巴巴称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

“毒舌”任正非: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非这位老板有多“坏”,从下面几句话便可见一斑:

“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任正非对刚进华为的新员工说)

“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任正非批评部分研发人不顾市场,只顾埋头钻研时说)

“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任正非评价某财务总监的“进步”)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任正非批评一位刚进华为就给自己写“万言书”的北京大学学生)

“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改动。至于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任正非对华为干部说)

从任正非的这些犀利语录中可以体会到华为的企业文化:持续的危机感、打死仗的劲头、对制度的始终如一。不过,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锻炼出了一支让业内羡慕的“狼性”队伍。

“恶人”张瑞敏:通过当“恶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许员工随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誉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教父的海尔张瑞敏说过“伟人首先是恶人”。如今广为流传的关于海尔的管理经验往往是由一个个“恶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联成的。

著名的中国企业观察者胡泳博士这么形容海尔文化:“每个人在开完会以后必须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另外一个海尔文化的研究者这样说:“某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没归位,要罚款多少多少。”

张瑞敏这么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内涵是要求每一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海尔的研究者们称之为“OEC管理法”,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

通过当“恶人”,张瑞敏完成了对海尔人的改造。

事实上,企业家里的坏老板还有很多。据称,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对着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对着不能迅速领会他们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更是IT业的著名“恶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业员工的T恤衫上直接印上“杀死对手”的挑战性宣言。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还想跟着这些大佬混吗?你能受得了他们的坏吗?

我现在就不讨厌“坏老板”了。这样说,或许有人会说我唱高调。但扪心自问,我大多数的经验技巧,的确都是这些“坏老板”传授的。

我的第一个老板,他创业初期为了留我为他效劳,花言巧语阻拦我考研,结果我信以为真,他却不负责任!我的第二个老板,只知道把我的表现当作他升迁及斗争的筹码,要我跟着他转调部门,以给他的老板难堪。但没多久,他有机会离开了,把我孤零零地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的第三个老板,僵化不讲理,脾气又坏,作的决策又常出错,弄到我无所适从。就不用再往下数了,还有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

坏老板,我的人生似乎经常与坏老板为伍,好老板虽然也有,但少之又少。

对这些所谓的坏老板,我却从来不会耿耿于怀。虽然也会不爽一下下,但很快就能趋利避害,从他们身上找到滋养我职场情商的东西。比如第一个坏老板,让我认清什么是场面话,提醒我要用两条腿走路;第二个坏老板,在一起工作时,也曾教我许多基本的工作方法;第三个坏老板,心肠软,其实私下相处还不错……虽然他们都可能被归类为坏老板,但从他们身上,我都有所收获。这一笔人生的账,我似乎算不清楚是得是失,而在舞台不断转换时,我也习惯了不再去数落坏老板的不是。

我想通了,你想通了吗?其实我们常说的坏老板,只不过是有一些你无法忍受的缺点而已。每一个“坏老板”都让我们成长:严厉的老板激发我们的潜力;暴躁的老板让我们学会低头;自私的老板让我们知道人心险恶,要明哲保身;龟毛的老板让我们注重细节,学会小处着眼、处处小心;“欲壑难填”的老板让我们知道未雨绸缪、多做准备,以应付突发情况;而无能与笨的老板,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自主的空间,让我们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可以这么说,他们提供的不合理的考验让我们快速成长。难道不是吗?

4.对于领导安排的事,别不服,“奇葩”就是“优势”

很多人讨厌领导,除了因为他们是对立的劳资双方,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还因为有时候老板会安排给他们一些貌似不可能完成的活儿,逼着他们做不必要马上要做的事。那时候,你甚至会以为他是智商出了问题,或者脑袋被门挤了,你会骂他有病,吃饱撑的。

可是有没有盘点过,有多少次你认为不可能的事,被他践行成真事?又有多少次你认为没必要马上去做的事,被他推进成奇迹?

你之所以是打工仔,他之所以是老板,差距就在这里,他会把你本能认为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把你想当然认为没必要的事做成大事。

我的台湾朋友刘老板给我讲了他和员工的故事。

有一阵子刘先生的业务非常忙,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有天晚上,将近8点了,刘先生发现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是可以合作的,就叫助理拨电话过去。

助理一笑,说:“刘老师,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人家早下班了。”刘先生问她:“你怎么知道人家早下班啦?”助理说:“当然了,现在都8点了,只有我们还在加班。”刘先生又问她:“既然我们能加班为什么别人不能加班?”然后坚持叫她拨电话。

电话居然通了,助理喜出望外,幽默地说:“真不简单,你们还上班哪!”对方也很幽默地说:“是啊,你如果不认为我还上班,怎么可能打电话过来呢,你不也在上班吗?”

通过这样一次电话,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很有时间观念的人,很讲求效率的人,接着谈合作,居然两三下就谈成了。那时候,助理才知道她的老板是多么英武神明。

我提这个打电话的故事,是要说世界上能够异军突起取得不小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人。所以西方有句谚语——“最大的冒险,是不敢冒险”。许多人失败不是败在他没有能力,没经验,常败在他不敢尝试。

再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一天我跟一对夫妻去吃日本料理。丈夫说他要喝咖啡,还没有问服务生,太太已经笑了:“老公,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会有咖啡的。”丈夫反问太太:“不问你怎么知道呢?说不定就有。”

接着,把服务生叫过来问,果然人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来了。太太挺尴尬,问服务员:“奇怪了,我记得不久前到你们这儿来吃饭,我要喝咖啡,你们说只有茶没咖啡,为什么今天有了呢?”那服务生说:“就因为上次您要咖啡我们没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就进了一套煮咖啡的机器。”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那个丈夫是“明知八成没有还要问”,太太是“想必没有认为不必问”,餐厅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执的坚持日本料理不卖咖啡”,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最好诠释吗?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家的公司是太太说了算了。

这又让我想起一本美食书上谈到的真实故事。有个公司以重金招聘两位创意人才,从几百位应征者当中,精选了四个人,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学术背景跟专业经验,让这公司的老板很难抉择,决定再跟这四个人吃饭聊聊天,感受一下哪两位比较适合。

四个人都点了牛排。没多久,牛排端上来了,其中两个人先撒了点盐,才开始吃。另两个则先吃了一口,才拿起盐罐撒了一些盐,就从这个撒盐的动作,老板决定了他要的人,各位猜是哪两个?是牛排上来没吃先撒盐的,还是尝一口才撒盐的?

答案是后者。正如老板后来说的,如果你没怎么吃,怎么能武断地认为一定不够咸?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盐,你也应该先试一下。我要的是有创意的人,是能在没有机会中找机会,在绝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独断独行的人。

我们回到打电话的主题。如果今天老板叫你,在怎么想对方都已经下班的时候打电话过去,你能武断地说不可能吗?你还会认为领导有病吗?

领导惹你烦的除了这些你认为不可能的事,还有一些你认为没必要的事。明明没必要马上开始的事情,他就像个催命鬼一样死催着你现在立刻马上就行动!

那个夏天,我和领导一起去广州出差,拜见我们的老客户吴总。

我们和吴总一起共进午餐。饭桌上,其实双方就磋商得差不多了,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无论广告还是活动,都有意参加。吴总把我和领导送回酒店,临别时告诉我们,说他马上去湖南出差,让我这两天把具体合作方案发邮件给他,他看后再回复我们。

刚回到房间,领导就让我着手做方案,赶紧发。

我还想中午睡午觉下午逛逛街呢,根本就没必要这么着急啊,人家马上就出差,也来不及看。这变态的领导就不想让我有好日子过。想到这里,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我知道拗不过她,所以没有讨价还价,乖乖地闷在房间里整方案。不知我的电脑是成全我呢,还是不适应广州的湿热天,反正是无法开机了。

真是天助我也!借着这个茬口,我请示领导说电脑坏了,在广州修太贵,并且咨询过了。领导一口否决了,命令我马上修电脑,多贵都要修,并且马上发方案,今天务必完成。

我只好照办,憋了一肚子气。

第二天早饭时,领导问:“吴总给你回邮件了吗?”

我爱理不理地说“没有”。心里在抱怨她:谁像你呀,干什么事都像个阴魂不散的催命鬼。

就在此时,领导的手机响了,是吴总打过来的,吴总说他昨天因为有别的事情,没有出差去湖南,还在广州,刚刚看了我们的方案,感觉很好,没什么好考虑的了,马上可以签合同。

领导高兴极了。我,当然也跟着高兴了。毕竟有钱进账,部门效益好了,对谁都有好处啊。事实证明,把没必要的事情做到有必要,结果是意料之外的好。所以,我的奇葩领导又胜了。

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别动不动就看不上领导,作为高你一个位阶的领导,他们一定有过人之处,并不像你抱怨甚至咒骂的那样无知肤浅变态奇葩。

5.有趣也是软实力,让老板偏偏喜欢你

某公司要裁员。在A和B之间,老板选择了A。这让很多人无比吃惊,论业务能力及业绩,B在A之上。可是,“民意”调研的结果,大家觉得如果注定要有一个人离开的话,他们希望留下的是A——她是个特别懂生活的人,大家桌子上的那些小盆栽都是她亲手培植送给大家的。每日短短半个小时的下午茶时间是她提议的。半个小时,大家不仅仅是喝咖啡,还有A精心准备的各种段子,实在没有段子时,她就跟大家讲历史、养生等,总之,你永远不必担心她没有话题,重要的是她讲什么都眉飞色舞,说什么都让你觉得有趣。每年年会上最精彩的小品一定是由她自编自导,在公司的受欢迎程度一点儿不比全国人民对赵本山的期待少。她也是这个城市的消费地图,是大家最方便快捷的“百度”。恰如副总对老板说的那样,B的业务能力与业绩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A为公司带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更加不可或缺。

A对老板谦虚地说:“谢谢您留下我,我不是很有能力,我只是有趣而已。”老板矫正她说:“不,你很有能力,因为有趣也是一种能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之前的同事小涛。

小涛是我第一份工作时的同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打工哪有打一辈子的,不都是在一家单位干个三两年就换了吗,即使你不换,领导也会“换”你。可是小涛,在这家单位作为老板的亲信,一直屹立不倒,工资涨了又涨,副总都没他自在。小涛在单位的职位很模糊,他好像什么都管,负责公司的印刷,给老板开车,陪老板抽烟喝酒,帮老板租办公室,陪老板看电影,帮老板“甩”女朋友(老板太帅),等等。有时候他也会惹老板生气,比如他有时候会不提前请假就回老家,但老板很快就会原谅他。

在所有人眼里,小涛是老板离不开的人。可是,他又真的不是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人,他学历不高,不会编辑,不会发行,不会财务。但他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老板也喜欢和他腻在一起。

小涛的工作并不辛苦,甚至像个边缘的小混混儿一样,他不需要坐班,来去自如,却总能看到领导的好脸色。真是纳了闷了。终于有一天,在另一个同事的婚宴上,老板和小涛喝酒喝高了,酒后吐真言,他说和小涛就是投缘,怎么着都舒服,乐呵,累了困了压力大了,小涛的幽默总能解救他!老板此话一说,众同事恍然大悟,玩命工作,不如幽他一默!

时下,对人最高规格的赞美不是你有钱有才,而是你真有趣。有趣,正在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

央视财经频道某著名主持人在节目中谈到在他接触的高端商务人群中,人们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这个人有趣,很有意思”。比起有才的员工,老板们更喜欢和有趣的员工接触!

这样的价值趋向,你是否迷惑不解?

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有趣的人让老板轻松愉悦,作为压力责任操劳的集合体,老板是最需要放松开心的,而有趣的人就是领导的“精神糖豆”。

有研究显示,现代人开怀大笑的时间是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人们在对名利的追逐中缺失了太多的快乐。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令幽默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

有趣不仅是一种可爱的性格,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里被窃,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里很平静,因为第一,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走我的一部分东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人是他而不是我。”这样的风趣着实令人钦佩,它折射的是一个人举重若轻的良好心态,这样的心态意味着更大的担当。

幽默有趣有时还有化危机为神奇的巨大魔力。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女演员在上台领奖时被长裙绊了脚摔倒,面对全球直播的摄像机镜头,她说:“为了走到这个位置实现我的梦想,我这一路走得艰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有时的跌跌撞撞。”她的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更直播了幽默的力量。

事实上,有趣被很多人视为有钱有闲后的附属品,其实它是零成本、零门槛的。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你将发现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多的幸福——因为你开始关注与名利无关的生活智慧。

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这不是会讲一个段子那么简单,真正的有趣常常是历经并过滤了人生的诸多不美好,呈现给自己与别人一个由内而外的微笑和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幽默。比如我的旧同事小涛,他不仅会的技术多,会开车,会修电脑,会抽烟,会喝酒,陌生人面前不露怯,还很会安慰人。当然,能备几个经典的小笑话来活跃压抑的气氛那也是必需的。

6.老板有老板的用意和筹谋,不知道就别瞎嘚啵

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如同夫妻关系一样玄奥,他们永远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都认为对方是个来自不同星球的“怪物”。老板会疑惑:员工到底要什么?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我的制度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员工工作没有激情?为什么不愿意和我沟通?为什么做事总不到位,还那么容易跳槽?为什么他们不接受批评,还总有那么多的“抱怨”?究竟应该“以人为本”,还是应该“没有任何借口”呢?

而员工更是会有满肚子的苦水,老板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不分良莠的睁眼瞎!他们不辨奸佞,不分轻重,感情用事,乱来一气,想一出是一出。员工总认为老板的做法超出人类的理解范围,根本不知道那个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事实上,老板的每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为背后都有现实的利益考虑。只是你囿于员工的局限,无从知晓罢了。

在我的前老板队伍里,老赵是混得最好的一个,从事的也是文化行业,堪称行业大佬,目前公司已经上市。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打广告的很少,一、二线城市的机场、高铁站、各大名校遍地都是他的户外广告牌,还赞助了教育卫视的某热播栏目,今年春节又投资影视剧,就凭人家这动静,肯定是不一般的财大气粗吧。

可是,当年在我眼里,他是个脑袋被驴踢了不可理喻的变态货,我情绪化地断言他用不了两年就玩完,连他那辆破宝来车都保不住。

那时候,老赵的公司只有五个员工,我们都忙得不可开交,繁忙的编辑任务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五个人几乎联名上书申请老赵再招兵买马。老赵笑眯眯地答应了。

不几天,他果然招来了一个漂亮姑娘,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何君。姑娘长得像是林黛玉转世,柔柔弱弱的,时不时咳两声,长发飘飘,婀娜多姿。此女一来,我们全都惊呆,呼啦一下跑到卫生间开小会,我们众口一词:老赵是给自己招情人吧?还是给咱们招了个姑奶奶?这女的能给咱姐几个分担工作吗?

果不其然,老赵把何君单独安排在一间小办公室里,还差助理小鹏给她买了一摞商务英语和文艺类的书籍。何君工资不少拿,但每天都悠闲得很,每次我们经过她的办公室,瞥见她不是在乱翻书,就是在照镜子,补妆,听歌。每次老赵出去应酬,都带着何君。每次出去应酬的第二天,何君都来得很晚,有时候还不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忙活一上午站都站不稳,中午的时候何君小姐来上班了,还带着打包过来的必胜客,说是昨晚买的没吃,带回来跟我们分享。我们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真想把她和老赵都摁倒暴揍一顿。

如果说一开始还只是怀疑的话,那现在已经确定了,何君就是老赵的“小蜜”,她是公司的特权员工,说不定哪天她就成了我们的老板娘。

日子一天天过,我们每天都是磨坊里的苦驴,何君小姐每天都是轻舞飞扬的小清新。我们默默等待着她当我们老板娘的那一天。

那天,我们五个小编又一起去卫生间开小会,因为何君小姐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来晃悠了,难道是准备婚礼吗?我们纷纷猜测,这抠门的老赵会为她买几克拉的钻戒呢,会让她住哪里呢?

我们是2点多在卫生间开的小会,结果4点钟老赵就给我们在会议室里开大会,他神色凝重地通知我们,何君同学因公负伤,因为长期陪客户吃饭应酬得胃炎住院了,大家最好一起去看望她。在会上,老赵还语重心长地表达了对何君的愧疚,以及对我们几个文艺女生的恨铁不成钢。说每次招待客户,他请我们谁都请不动,一个个溜得比贼都快,可是公司的发展真的少不了正常的商务应酬,很多合作都是饭局上谈成的。公司的规模在本年度之所以上了一个台阶,与何君同志在饭局上的机智表现有很大关系。所以,她是公司的功臣,值得我们爱戴和学习。

经老赵这么一说,我们方才明白何君的辛苦与我们的不争气。的确,我们几个内向的家伙真的上不了台面,陌生人面前我们说话都磕磕巴巴的,更别说陪客户吃饭唱歌打球了。而何君的长处恰好弥补了我们的短处,她在外陪老板拓展业务范围谈项目,我们在家安安心心生产内容,所以才有了整个公司的蓬勃发展。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再也不轻易给老板套上傻缺的帽子了,老板的每一次出牌,都有他自己不为人知的奥秘和用意。不要小看老板的智商,他的水,比你想的要深得多。你看到的不过是表象,你摸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嘀咕老板。

有了何君这个案例,你是不是就能明白好端端一个律师事务所,干吗要白养着一个没有任何法律知识的白痴助理(助理她哥是你们大客户的董事长)?偌大一个企业为何要长期供养一个没有任何财务知识的小出纳(出纳他嫂子是你们公司所在地税务局的领导)?你大可以放心,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工资出在老板身上,他是不会白白养闲人的,你眼里的那个闲人,很可能是你们公司的贵人。只不过这层关系你不知道罢了。

所以,事情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子,老板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子,关系不是你猜测的那样子,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千万不要贸然揣测,妄加评论,只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

7.坐“第一排”的勇气,就是你职场不败的永动机

一年四季,我们小区的大姐大妈都坚持跳广场舞。晚饭后散步,我常站在那里欣赏。我发现第一排的人总是最少,最后一排的人总是很多。

我想起小学时做广播体操大概也是这个光景,第一排也总是空着,都是老师逼着我们才站满。

脑海里立马蹦出一个词:第一排效应。意即大家都不愿意坐第一排。

我又联想起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另一层不良关系:猫鼠关系。就是员工对老板有天然的恐惧,本能的疏远。

不信你去任何一家单位的会议室看看,普遍存在着“第一排效应”。离领导最近的那一排座位,都是稀稀落落少有人坐。

上学时你怕老师,上班后你怕领导,你就这么没出息。

没出息,就是没勇气,同样,那就没出路。

这个道理,我从大学时的舞蹈课上开始懂了。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每学期都开设舞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都发现舞蹈老师每堂课都会让第一排的同学站到前面,给同学们做示范,顺便纠正一些错误动作。所以,第一排就成了最“糟糕”的位置。因为大家都没什么基础,动作经常不规范,会惹来同学的哄笑。当众出糗的事发生过几回,同学们都开始躲开第一排往后面站。

我从小身体协调性就差,舞盲,学起来很是吃力,我也总是站在后面。暑假时,和父亲聊及此事,父亲告诉我越是不会,就越要站到第一排,还记得你小学时做广播体操吗?你越不会越往后缩,越缩越不会。

新学期开始后,我没有站到后面,而是站在第一排离老师最近的位置。果然,舞蹈老师每次都会让我到前面跳。为了能够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我开始苦练舞蹈基本功。我还利用星期天去找舞蹈老师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了不少。上舞蹈课的时候,我非常用心,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很快,我找到了状态。从舞盲变身“舞神”。

通过学舞蹈这件事,我充分认识到第一排之与成功的重要性。这条人生经验也惠及职场上的我。

2008年底,我跳槽到一家策划公司。公司虽然只有十几个人,同事和老板的关系却显得有些拘谨。我第一次参加公司会议,就发现同事们总是“躲着”老板,特别是老板对面的位置空着没人坐,我瞅准机会,勇敢地坐到了老板对面第一排的位置上,并在会议上提出了对公司业务发展的意见和详细计划。老板一边听一边露出了赞许的表情。会后,我获得了和老板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更为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再开会,我就坐到了老板右手边的座位上,这样不但能和老板更好地交流,还能表现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

此后的工作会议上,我客串起了会议主持人的角色,老板提出的问题,我都会积极地回答。老板知人善任,三个月后就提拔我做他的助理,主管人力资源和业务拓展。同事们对我的升职速度目瞪口呆,调侃我是“外星人”。

利用“前排效应”,再加上自己的实力,我赢得了发展自我的机会。而那几年的职场经历,也让我感触颇深:要在职场取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有敢坐“第一排”的勇气。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位置让我们选择。那些位置,远远近近,各不相同。但是,总会有一个位置,离成功最近。第一排,就是离成功最近的位置。勇敢地坐在这里,便可以摘到你梦中的成功之花。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小时候,父亲就教育她永远坐在最前排。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尽最大努力坐到最前排,所以她一直都是所在群体里最优秀的。她身上的高贵脱俗的气质,自信优雅的笑容,让她拥有了持久的个人魅力。

既然意识到“第一排”的重要性,那你从现在开始,就要逼自己一把,强迫自己坐在离领导最近的第一排的位置上,克服对领导的恐惧,进入他的眼帘。

如何克服“第一排”恐惧症?

首先,第一排恐惧,说白了就是畏惧老板,其实老板真的没什么好害怕的,没有一个老板希望看到员工害怕自己,他们其实特别希望能和大家像朋友一样相处,因为你别扭的同时,老板也不自在。你的情绪会无形中影响他,让他也跟着放不开,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对待领导要有平常心,只当他是个优秀的人,一个值得你尊敬的人,和平相处就好。

其次,你要明白这个利害关系,那就是即使你不坐第一排,总有人坐,那个人就是你的对手。你想把那个表现的机会拱手相让,让他踩着你的肩膀往上爬吗?

五年前,22岁的小付来到一家销售公司。第一次开会时,他打量了一下,会议室中间是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沿会议桌周围有两排椅子,小付认为椭圆桌边坐的是公司领导及资深员工,自己是新人,还得低调一些。于是,找了个“一环外”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会议内容围绕销售策略进行,一些老员工唇枪舌剑地争论着。小付看到坐在后排的员工有的低声聊天,有的玩手机,仿佛会议的主题与他们无关。遂想自己是新人,做什么选题自己的想法也不重要,就心安理得地坐在后排座位上消磨时间。

转眼半年过去了,每次开会,小付都坐到不起眼的角落,玩手机或者与混熟了的员工在下面开“小会”,虽然落得个清闲,但从未引起过老总的重视。

偶然的一次经历,触动了小付那颗不甘平庸的心。开会时,喜欢和他一起躲在角落的小张因为负责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被领导点名到前排发言。看着原本和他一样默默无闻的人瞬间离开了自己的圈子,在同事面前侃侃而谈,小付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主动展现自己的价值呢?难道自己甘心这样一直默默无闻下去吗?难道任由小张一天天比自己优秀下去吗?小付经过反复考量,决定逼自己一把。

那天,公司就一个双十一的节日促销方案进行专题讨论,小付对这次活动的方案思考多次,在一些环节上有着自己的独特创意。来到会议室时,他看到前排有个空位,就鼓足勇气,迎着同事惊讶的目光勇敢地坐下了。

讨论会按时进行,几个老员工先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老总环顾四周,鼓励其他员工畅所欲言。小付坐在老总斜对面,老板把目光适时地投了过来,那眼神里饱含着鼓励、期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他把方案中自己有独到见解的地方一一说了出来。想不到的是老总对他的见解居然很是赞许。

此后,小付每次都让自己融入会议讨论中,也越来越有存在感。他渐渐主动争取坐到老板身边,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小付在老板身边拥有了一个固定的位置。

其实,很多事一旦入了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一旦你有了第一次坐第一排的体验,我相信,你很快就会上瘾,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