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晋升之路(套装共1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爱上讨厌的批评,开启淡定不纠结的职场人生

第1节 牢记他是在说事,不是在骂人

在职人士,工作中出现了差错而被上级领导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一个明智的下属,应当怎样对待上级领导的批评呢?当然,这取决于他们的“东家”内心的诉求。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当人们看到犯了错误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责的态度,并且竭尽全力去改正时,大都会因此而生恻隐之心,减轻对其错误的谴责和反感心理,同时还会给予热情的关注和由衷的帮助。也就是说,天下的老板都喜欢看到下属乖乖认错,知错就改。

可见,从错误、失败中汲取教训,及时改正,这样的下属会很快得到领导的谅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赞许。

小韩的上司非常喜欢当众批评自己的手下,小韩就被他批评过很多次。一开始小韩也是一肚子怨气,认为这个上司完全没有人性,不懂得给人留面子。不过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小韩逐渐发现上司虽然会因为一件小事横加指责,但也不是无的放矢,所以和他因此而争论是占不了什么上风的,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认个错完事。从那以后,上司再批评指责小韩,他就主动认错,这样一来,上司的怒火也就平息了。

日子久了,上司也觉得小韩这个人能够虚心接受批评,是个好员工。所以对他格外看重,批评的次数逐渐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肯定和赞扬,最后还给小韩争取了一个加薪的机会。

案例中的小韩,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坏”上司的指责,由此得到了领导、同事和亲友的信任帮助,为自己在职场中谋得了好的发展机会。这就证明,在受到上司批评时,心态是关键。只要你自己想开了,心里没怨气,不消沉,批评可以成为进步的阶梯、成功的捷径呢。

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多数人是很难以开心的态度对待批评的。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证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尊而处于自我防卫状态,并且往往会激起他极大的反感。可以说,闻过则喜者少。喜表扬,恶批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如何克服这种不良心理呢?

● 要有“我错了,我担当”的勇气

在任何场合,做人都要担当。出了错误,给工作造成了损失,就要接受批评,并积极着手解决造成的不良后果。之后,当上级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认真配合,逐步搞清真相。这样,你该承担什么责任,他人该承担什么责任,什么是客观不可避免因素,终会有个公正的结论。最忌讳最愚蠢的态度就是不从自身找原因,强调客观,极力推诿。不管客观情况怎样,你毕竟是当事人。也许对你的批评有些过头,让你承担的责任有些过重,但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的进一步明了,是非曲直终会澄清的。

● 强化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评、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是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评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事感情。

● 进行换位思考

当上级批评自己时,如果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当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

● 不要过于计较领导的批评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密合作的批评都是很难做到的。”批评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这一切往往很难同时做到。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评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免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为了帮助你、挽救你,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不去冷静反思、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一味纠缠于领导的批评方式是否对头,甚至当面顶撞,只会激化矛盾,更加有损于自己的形象。

第2节 被领导误判误骂不生气

在职场上,被领导冤枉、误骂也是常有的事。在企业界的名人中,有很多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跟下属拍桌子是家常便饭,甚至跟他们一起闯江湖的副总也会有被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老板大权在握,在公司里惟我独尊,因此,在下属面前,更容易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身为公司的领头羊,他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因此,当他面临重大压力的时候,他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下属身上。

小笛还没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就听见老板在屋子里咆哮:“你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哪有你们这么办事的?!都是饭桶!”

小笛小心翼翼地敲了敲老板的房门,过了一会儿,听见老板高声说:“进来!”

小笛进了老板的房间,看见几个同事正垂头丧气地站着挨训。

看见小笛,老板仍然没好气:“你怎么现在才来?!你们可以走了!”几个同事赶紧离开了房间。凭她的经验,这次被老板召见是凶多吉少。果然,老板拿出小笛昨天交的企划案,“啪”的一声摔在桌子上:

“你写的这是什么玩意儿?!连客户的基本情况都没有搞清楚!还有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这么写合适吗?啊?”

小笛不敢申辩,只好低着头听老板训斥。老板训了多长时间她不知道,直到听到老板说:“出去吧!”她这才一溜儿小跑回到办公室。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小笛心里委屈极了,她的企划案明明是周一开会的时候按照老板的要求写的,但是现在却被他挑剔得一文不值。老板怎么也不顾及自己是个女孩子,就这么一点脸面也不给她留?

小笛越想越觉得难受,到了午饭时间,小笛也没有心思吃饭。

一连好几天,小笛都在老板的黑色情绪感染下垂头丧气。

其实在心理学上,愤怒常常是内心力量的体现。老板们一般都是力量型的人,这样才能独当一面,所以他们一般都比较强势,比较坚强,不容置疑。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会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懂得应付老板的黑色情绪,可能就会被他的不良情绪影响,接着会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久而久之,陷入自卑和沮丧的情绪中。

被领导误骂时,如何保全自己呢?行走职场多年,我早就总结了一套骂不死的思想路线,这套路线很神奇哦:

首先这样想:

领导就这脾气,又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大家都这样,不过是今天我碰巧了赶上了而已,他不是看我不顺眼,也不是想整我,昨天小王不也这样被骂了嘛。所以,我们都是他的“小工具”而已,今天赶上我值班。

如果还不能消气,那就接着这样想:

他的愤怒是因为工作引起的,不是私人恩怨,也是就是说,是对事,不是对人。若不是为了工作的事,他何苦要骂我呢?老板有可能是在外面遇到了一些压力,也可能是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老人家不能对着客户发火,也不能到大街上去发火,公司是他掌控下的安全地带,所以他最有可能选择这个安全地带来发泄情绪。我们是一家的,我多担待点就是了。

如果还是难受,那就再这样想:

上司一般不会把批评、责训别人当成自己的乐趣。谁也不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在我这里发疯。我相信,他骂我的时候,他的心情也是不好受的,没准儿比我还要难受多了。所以,若不是为了工作,他才不会狮子一样在我这里耗费卡路里呢。我不过是用对耳朵听听罢了,倒是他,既怒火中烧,还不停咆哮,他得多难受啊。这样想想,心理也就平衡了。

如果还是耿耿于怀,那接着这样想:

被骂是我的荣幸。骂我说明他关注我,这么日理万机的一个人,肯掏出宝贵的时间来关注我,说明他关心我的成长,若是素不相识的路人甲,他才不会费口舌呢。

被领导误骂,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有的员工在被上司批评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怀疑甚至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一旦被批评,他们便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做好眼前的工作,能做好这一行。担心自己会被炒鱿鱼或者不被重用。事实上,受到“坏”上司一两次批评并不是就代表自己没有前途了,很多时候都是骂过就算了,日后领导“良心发现”后还会补偿你。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批评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总之,一名聪明的员工,不会让自己的心情被上司的斥责所扰乱,挨骂时只要理性地对待、巧妙地处理,在职场上保持一种云淡风轻的好心情一点不难。

第3节 千万别急于为自己辩解,辩得紧死得快

当被领导批评的时候,人会本能地处于一种防卫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积极替自己辩解开脱。无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人都会这样自动地选择,尤其是被误判的时候,更是强烈。有些情绪控制力差的员工甚至会在公开场合当面顶撞领导。

这千万使不得啊。无论有错没错,你都不要急着辩解。因为批评你的时候,那头“咆哮的狮子”处于非理性的疯狂状态。这时候你所有解释的话都意味着不服,所有的语言都被认定是反抗、推脱,只会激发他对你进一步的反感,加深他的误解,为你招致进一步的打击。等待你的可能是新一轮更猛烈的狂风暴雨,甚至是打击报复。

有这样两个年轻人,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同一个企业同一个部门工作。有一次上司给他们两个安排了一项工作,但上司在布置完任务后并没有提出时间要求。过了几天,上司问起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当上司知道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十分恼火,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认为他们做事拖拉,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其中一位年轻人感觉非常委屈,就起来辩解说:“我们一直很尽力,没有像您说的那样。况且您又没有说什么时候完成这项工作。”上司一时语塞,竟然不知说什么好了。另一位年轻人赶忙说道:“对不起,都是我们的错!下次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

以后上司对这两位年轻人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主动承认错误的年轻人常常会接受一些重要的任务,一年后就升任为部门的业务主管。另一位年轻人却很少再接受一些重要的任务,最后主动要求调到别的部门去了。

两位年轻人面对上司的批评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上司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了。实际上,上司在批评完下属之后,最想看到的是下属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最不想看到的是下属认为自己没有错误。如果下属没有错,那么错就在上司一方了。

所以面对上司的批评,不要一味的解释,解释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起上司的不满。你只有一个选择:接受上司的批评,并做出深刻的反省。

一、先说“对不起”

被上司批评,不管责任在不在你身上,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道歉,说声“对不起”可以缓解上司的愤怒心情,它是一种软化剂,给双方一个后退的余地,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道歉能给双方日后的交流创造机会。

二、再说“我错了”

如果错误在我们,即使我们只有1%的错误,也要诚恳地接受批评,向上司说一声:“是我错了。”

如果错误不在我们,即使我们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也要愉快地接受上司的批评,向上司说一声:“您说的对!”

这个时候,对于上司的批评你完全可以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没有必要放在心里。上司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出错的时候,包容一下上司的错误又有何妨呢?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向上司说明你的看法(比如上司的批评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在上司批评之后,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上司说明情况,而不是当时就指出来。

作为下属,绝对不能因为上司的批评有不对的地方,就可以对上司表现出抵触和厌恶的情绪。这实际上是在“指责”自己的上司:“你的批评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不能忍受来自上司的批评,难道上司就会忍受来自我们的“指责”吗?

我们常常说“上司总是对的!”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司的批评总是对的。”

三、日后反思,及时交流

其实,没有哪个上司愿意批评下属,上司批评下属一定有他的缘由和道理,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十分无理的批评也是这样的。所以,每次上司批评之后都要问一下自己:“上司为什么批评我们?”“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今后应该如何改正?”等等,而且要将反省的情况与上司进行交流和反馈。

不仅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要作出深刻的反省,这会让上司从内心里原谅我们的过失,反而更加信任我们、看重我们。

在面对上司劈头盖脸的训话时,我的第一反应基本上是按照上面这个套路来的,无论错在不在我,领导骂咱就听着,我乖乖地低头认罪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您说的对,我错了,我的失误。”然后就“石化”成一尊佛像,当他的出气筒,嘴巴在他身上,他爱怎么批就怎么批吧。就这当儿,我也没忘记“卖萌”,我掏出纸笔,像小学生一样“假记录”,貌似很乖,其实心里叛逆得很呢。不过我不表现出来领导看不到就万事大吉啦。

我的经验是,过不多大会儿,慢慢地,他说够了,累了,也就自动熄火了。

很多个性的朋友就没我这么“乖”,他们往往辞职走人,这太不值得了,天知道你潇洒地一转身错失了多少天赐良机啊。这个问题问问松下幸之助的得力助手后藤就知道了。

某一次,因为一个小的错误,后藤惹恼了松下幸之助。当他进入松下的办公室时,松下气急败坏地拿起一只火钳死命往桌子上拍击,然后对后藤大发雷霆。后藤被骂得狗血淋头,正欲悻悻离去,忽然听见松下说道:“等等,刚才因为我太生气了,不小心将这火钳弄弯了,所以麻烦你费点力,帮我弄直好吗?”

后藤无奈,只好拿起火钳拼命地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这敲打声逐渐归于平静了。当他把敲直的火钳交给松下时,松下看了看说道:“嗯,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高兴地笑了。

责骂之后,反以题外话来称赞对方,这就是松下的高明之处。后藤走后,松下悄悄地给后藤的妻子拨通了电话,对她说:“今天你先生回家时,脸色一定很难看,请你好好地照顾他!”

本来,后藤在挨了松下的一顿臭骂之后,决定辞职不干了,但松下的做法反而使后藤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心继续效忠于他,而且要干得更好。

作为下属,当你遭受到领导不正确的批评时,千万不要意气用事,马上走人,给领导留一点时间,就相当于给自己争取了机会。

第4节 尽快拿出建设性方案

好了,通过“石化”“卖萌”这些装乖的行为,你暂且把领导的火气压下去了,那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绝对不是,这只是缓兵之计,为自己争取改过的时间而已。真正有说服力的在于你受到批评以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和行动。

你可曾知道批评过后,上司期待你做什么?有两个期待:一是下不为例,二是做得更好。

为了让领导相信你真的下不为例,你必须分析出具体出错的原因,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为了做得更好,你要拿出积极的姿态,让他对你充满信心。

● 最好的道歉,是用行动证明

向上司道歉,最好用行动证明。工作上的错,就要用工作来弥补。

比方说自己犯错而搞丢客户,那么,只要能签回加倍的合约,自然不会有人介意。可惜现实是残酷的,合约没那么好签,既然如此,那就做些其他的工作,日本有句话叫“从打杂重新来过”,你就是那个自愿去拿抹布的人。

现代公司的杂务,大概就是收发电子邮件、打扫、倒垃圾之类。你可以借着执行这些杂务,表现出“我正在深深地反省,所以要从基础重新出发”的态度,这也是冷静思考的机会,而且在不影响原本业务的程度下,对上司和公司都有益。

我曾经听过一位编辑朋友说过一个小故事:

某天,总编要给她介绍一位名人受访者,但是当天上一个洽谈对象却拖太久,超过了约定的时间,等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杂志社之后,被准时抵达的总编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时的她,却展现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隔天一大早,她就跑去跟总编低头认错,并具体提出不会重蹈覆辙的方案。她的方案包括了“有约大人物的时候,要准备两小时的缓冲时间”,“如果车程要三十分钟,一小时前出门”,“跟对方说自己还有其他的约见”等等。

总编对她的快速应对感到惊讶。对总编来说,她做了超出预想的弥补行动。这也可以说是犯错后送给领导的一种最好的道歉礼物。

● 找出犯错的原因,汇报给领导

一旦犯了错,当然要自己找原因,想办法避免重蹈覆辙。不过光是在办公室里想办法,效果不大。除了要对上司说明犯错内容之外,你还需要准备一张“防止重蹈覆辙检讨书”交给领导。

昭和年代的日本教育家代表人物斋藤喜博先生说过,一个人犯的错会表现出他的特色。所以会在他的课堂上用“某人式错误”的说法,不让其他学生犯相同的错误。即使是教小学生数学,每个学生算错的原因也都不一样。

反过来说,只要知道自己犯错的模式,就能知道如何预防。

找出犯错的关键,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成年人也一样,只要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好就行,所以“防止重蹈覆辙检讨书”十分有效。

而且,这张检讨书还有向上司或同事展示的功能。再怎么严厉的上司,看过后应该也不会继续骂人了。

不过,检讨书上不能写“我要努力”或是“重视客户”之类的抽象的句子,而要侧重于具体的行动方针,例如“发电子邮件之前要全部检查一遍”,“公司企划书不拿到公司之外”等具体事项。

写出这样一纸“防止重蹈覆辙检讨书”,也是为了整理重点,搞清楚问题的所在。整理出重点之后,也可以用来向客户道歉。

● 检讨书要简洁

弯腰低头,说明起火点,出错的原因,再补充往后如何应对,总共花不到一页纸吧。又臭又长的道歉或说明,反而会让领导觉得虚浮,惹人烦。我们常常听说有人去道歉不被接受,或许原因之一就是说得太多太不具体了。能否在短时间内结束对话是重点,决定你与对方的关系到此结束,或是更加恶化、继续发展、从头开始等。

防止重蹈覆辙的检讨做的越多,就越能防止犯相同的错误,也就是在犯错中得到进步。只要建立了不让自己出错的黄金守则,将会是你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财产。

追随松下幸之助30多年的江口克彦经常被松下先生训斥,但每次被松下先生斥责后,江口克彦都会立刻承认错误,而且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去拜访松下先生。当松下问道:“来得这么早,有什么事吗?”江口克彦就会再一次低头道歉:“昨天实在抱歉,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个时候,松下幸之助总是笑呵呵地说:“认识到错了就好。”

江口克彦谈到自己过去的经历时这样说:“我就是重复着这样的过程而进步的。”

认真对待来自上司的每一次批评,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尽早拿出建设性方案,可以增加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就是伴随着批评声成长起来的。

第5节 领导虐你千万遍,你爱领导如初恋

被批评终归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多数人的反应是愤愤然、抱怨、怀恨在心。心胸狭隘的还会伺机报复。

晓峰前几天因迟到被扣了一个月奖金,对上司满腹怨气,正想找个机会发泄。这天他正好发现自己的上司在安排接待一个夏威夷客户时,忘记了有个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问题。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憋在自己的肚子里。当公司大老板去机场接人扑了个空,回来把自己的上司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晓峰终于把憋在心里的那口恶气吐了出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快!

作为一个白领,晓峰应该明白,你与自己的上司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果你的上司倒霉的话,你们部门的工作就会受影响;而你们部门的工作受影响的话,你的工作自然而然也会受影响。

大多数人没有晓峰这个胆量,他们报复领导的方法就是“不敢怒敢言”。不敢当着领导的面反抗,但会背地里用恶毒的语言进行攻击,说领导和公司的坏话,这也是一种愚蠢低劣的行为。俗话说:“不要往自己喝水的井里吐痰!”对于公司的员工,这同样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无论你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还是某个机构的一个职员,对于你所在的组织,你都不要诽谤它,不要伤害它,因为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你一定要把公司作为自己的公司,作为自己衣食所需、精神所托的地方,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因为公司的发展而充实起来。我有很多供职于跨国公司的朋友,他们无论在公司做什么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谈到自己供职的公司总是充满信心和自豪,为自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公司的一员感到光荣。他们也有从这个公司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的现象,但是,当谈到以往就职的公司,他们也总是表现出对公司和公司老板的敬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尊重的职业操守!

除了一些个体户老板是自营经济组织,绝大多数人都要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奠定自己的事业生涯。公司是多数人的选择,只要你是公司的一员,你就应当将全部身心彻底融入公司,为公司尽职尽责,抛开任何借口,为公司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即便是领导“虐你千万遍”,你依然“爱他如初恋”。

“爱上”领导,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要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白领的职业生涯很像一场人生的舞会。你的上司是“邀舞者”,而你只是一个“舞伴”;音乐响起,不管它是探戈还是华尔兹,作为下属,你只能配合自己的上司的舞步走;你得配合“邀舞者”的步伐,与他形成默契。

一般来说,上司只喜欢听话的“舞伴”。即使你是“舞林”高手,想甩开上司跳独舞,那也是非常愚蠢的。既然他是你的上司,你就要学会去适应他的舞步,而不能要求他反过来迁就你。

作为舞伴,最重要的是能看懂“邀舞者”的手势。职场和舞场一样,有许多独特的习惯动作和潜规则。谁都希望“邀舞者”的手势做得更“明白无误”一些,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你自己作为“舞伴”的领悟能力。因此,当你的上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不能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这会让他心寒。在这个时候,你能承担责任就承担责任,不能承担责任就与他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既然在人家手下工作,作为下属,你就要理解和支持上司的工作,这是职场正常的人际交往原则,即使有人说你是“马屁精”,你也不必太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与上司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们必须同舟共济,只有这样,才能把部门的工作做好;只有把部门的工作做好了,你才能与自己的上司一样有前途。

一些职场新人心高气傲,总是把眼光盯着上司的不足之处。这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行为。你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发现自己上司的长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职场比拼的是综合素质,不是单一的技能。你的上司可能在一些方面不如你,但毕竟也只是在“某一些”方面而已;从综合素质来看,他还是比你强。

所以,只要你留心上司的优点,经常将他的工作方式和思路与自己的比较,你就能更好地领略“邀舞者”无声的语言,你们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默契。这样,你就会进步更快,你的职场人生会更惬意。

第6节 化解职场怨气,怎么活都美丽

在成功学大行其道,对财富的向往无限膨胀的今天,市面上有太多成功速成法,我们也看惯太多混迹职场的法则。然而再多的书本经验也无法让人对职场驾轻就熟。摸不清当权者的脾气,搞不明办公室文化的走向,难免常年遭受公司里“皇亲国戚”和老大哥老大姐的欺压。职场怨气就这么越积越深。

面对这股子怨气,有人选择卧薪尝胆,有人选择默默反抗,有人干脆拂袖而去,更多的则选择忍气吞声。然而,当怨气积攒到一个无法承受的度,便是爆发的时候了,其威力之大可能伤人伤己祸患无穷。

近年来一系列恶性社会事件除去复杂的社会生态和作案者的精神问题,职场怨气淤积甚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所以,职场怨气不疏散,不伤己,则伤人。

作为合格的上班者,化解职场怨气,既是善待自己,也是善待他人。如何排解心中的怨气?我们必须做好三步走,在望闻问切中加强对自我管理艺术的反省。

第一步 接受现实,不怨天尤人

必须承认有些不可爱的职场现状:在国企奋斗,个人努力架不住关系的挤兑;在外企供职,所谓的职场法则归根结底还是脱离不了“赞美+厚黑”;民企貌似永远都是家族式一言堂,无论怎么努力,最后还是逃不过“陪太子读书”的命运。在如今的职场,光有能力还不够;而关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又复杂的。既然无法改变事实,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接受,不怨天尤人,才能减少怨气的产生。

第二步 评估自己,不攀比

而怨气产生的另外一个根源,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又跨度较大地展开了横向攀比。因为有了比较,人开始不满足。有的人因为差距大而愈加努力,但当差距已经大到无法超越的时候,怨气就开始弥漫。其实,每个人的起点本就有高有低,能力也有上有下,财富只是衡量个人价值的一把普通而并不唯一的标尺。只是这个时代将财富的砝码看得过重,把其他砝码又看得过轻了。

第三步 加盟组织,找到圈子

眼下,如何疏散职场怨气,不使之产生如此强烈的杀伤力成为职场热门话题。

“最近我已经不做‘偷菜族’,而是参加了几次‘枕头会’,还准备去网上买一只‘惨叫鸡’。”某投资银行的白领维尼说,这是眼下最流行的“舒缓型”排除职场压力的方法。他还说“相较之下,做‘捏捏族’太没功德,‘抱抱族’有点丢人现眼,相互打耳光的‘巴掌会’就形式太偏激了。”

维尼说的话你能听懂吗?除了“偷菜族”其他都看不明白?那你可就落伍了。“枕头会”就是互扔枕头群殴,有时混战人数达上百号;“惨叫鸡”在网上商城红得发紫,捏、压、挤、拧手法不同,叫声也各异;“捏捏族”专在超市干些拍碎饼干,放掉可乐气泡,捏碎方便面的损活儿;“抱抱族”则是在街头举牌,等待陌生人的拥抱。以上种种,均在大城市白领中此起彼伏地流行着。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解怨组织”。

除了寻找“组织”之外,下面这些小门道说不定也能帮你一点小忙:

放慢说话速度;

不要太严肃,笑不仅能减轻压力,还有增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不要让否定的声音围绕自己,把自己逼疯。老板也许会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实际上自己还是有许多优点的,只是老板没发现而已;

一次只担心一件事情;

说出或写出你的担忧,记日记,或与朋友谈一谈,至少你不会感觉孤独而且无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非常委屈,那就让自己彻底放松一天。读小说、唱歌、啜茶,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坐在窗前发呆;

至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件好事情,然后回到家里,把这件好事情同家人分享。

第7节 释放职场压力,如此工作不苦逼

职场是个人成长的地方,有时候也是摧毁人的地方。职场的种种压力,通常是人们身心衰老的重要原因。

阿丽所在的证券公司在中国证券业占据领军地位。然而商场如战场,面对四周强敌环伺,公司必须始终保持高速运转,不放过任何一次发展壮大的机会。去年,阿丽接到公司的新任务,与欧洲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洽谈一个新的合作项目,并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因为时差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阿丽都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打电话、发传真、发邮件等,每天只能在白天抽出三四个小时休息。她也渐渐适应了黑白颠倒的生活,这样一路拼杀至夏去秋来,合作项目谈成了,夜里的工作减少了,阿丽却调整不过来了,晚上只能抱着枕头数星星看月亮了。让阿丽感到烦恼的不仅仅是失眠,她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常感冒,头疼,心烦意乱,心慌气短,忽而又头晕眼花,哈欠连天。阿丽不得不在同事的陪同下去了医院,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最后医生告诉她身体一切正常,阿丽不禁问自己到底怎么了?是谁偷走了自己的健康奶酪?

阿丽身体出现的种种不适,其实是压力导致的身体躯体化症状,可以用美国心理学家佛洛第巴卡提出的“巴乌特症候群”来解释这一现象。

所谓的“巴乌特症候群”,就是指一生都在拼命学习和工作,但突然有一天,压力超出了极限,人就像马达烧坏了一样,失去了动力,陷入动弹不得的状态,出现失眠、焦虑、健忘,与他人的情感投入低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身心交瘁的一种症状。究其原因,是由于阿丽长期工作过度、黑白颠倒,睡眠不足或处于紧张状态,精神得不到放松,导致神经内分泌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的身体紊乱。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压力与我们如影随行。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把我们逼进了一条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隧道。职场压力属于压力的一种,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但是压力过大会造成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阿丽要想及时调整自己,首先必须学会放下,可以通过旅游、户外运动、欣赏音像制品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及时释放内心积累的负性情绪;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心理咨询,帮助自己度过心理阴暗期。

如何释放心理压力,学习控制情绪,轻松地度过心理阴暗期变得和吃饭睡觉一样必要。尽管减压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下面却是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减压步骤:

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压力来源,解决压力就像解绳结一样,首先的一步就是要找到绳头,也就是你的压力来源,而且要找出具体的压力来源,而不是简单的概括,你可以列一个压力来源表给自己。

第二点就是要学会暂停,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心里不断积累的负性情绪如同一种势能,不及时释放会形成破坏,因此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户外运动、欣赏音像制品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给自己按下暂停键,采用特殊的呼吸法,改善心情。

第三要摆正心态,降低自己的期待值,一个人不能够总是成功,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放低你对自己和别人过高的要求,你会发现世界豁然开朗。

第四是要学会转移,当你感到很压抑的时候,可以适度的转移你的注意力,你可以做点别的事情,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说听音乐,看书、唱歌和朋友聊天等等,也可以多想想自己过关斩将的辉煌,少想那些败走麦城的失败,更不要徒劳的去想没有意义,还没有发生的烦心事,戴上心灵耳塞,专心致志于此刻。

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若我们换一种角度看待压力,接受命运的安排,或许心态便能平和许多。若我们换一种方式,不再期许太多,或许我们会得到满足。生活总是痛并快乐着,就像一根弹簧,你觉得痛苦多,快乐就少了。你把心理压力看得轻松,快乐也就很容易得到了。

第8节 巧妙进谏,巧妙地批评老板

再高的热情也总有一天被磨灭的时候,再好的脾气也总有一天被耗尽的时候,假如你有个霸道骄傲坏脾气的老板,这一天来得更是突然。当你对身边那个蛮横不讲理的“咆哮帝”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时候,你想指出他的错误,打击他的气焰,可你又舍不得以离职为代价。那有没有一种既能发泄又能自保的方法呢。

当然有了,你需要学学古人进谏的技巧。

古人言伴君如伴虎;职场上,老板主沉浮。职场如官场,权利之争从来不亚于古人,组织如同金字塔,通常能呆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的,嘴皮子上都有几把“刷子”,这些个“刷子”能把“大老板”的毛躁脾气刷平。你看看古代那些大臣们,同样是进谏,死谏的都是傻瓜蛋,不仅搭上了卿卿性命,也未能扶大厦于将倾。从巧妙进谏的高士不仅讨得皇上欢心,还能力挽狂澜。

在春秋时期,晋灵公即位不久,便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后来,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的楼台。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种科学水平、建筑技术等条件下,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可灵公不顾一切,征用了大量民夫,花费了巨额的钱财,持续了几年也没能完工。全国上上下下,无不怨声载道,但都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晋灵公明令宣布:“有哪个敢提批评意见、劝阻修造九层之台的,处死不赦!”这样一来,谁愿意去送死呢?

一天,大夫荀息求见。灵公料他是来劝谏的,便拉开弓,搭上箭,想到只要荀息开口劝说,就射死他。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表现得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您看,让主公开开眼界,散散心。国君感兴趣吗?”

灵公一看有玩的,就来精神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荀息见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12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加放9个鸡蛋。不信,请看!”说着,便真的玩起来。他一个一个地把12个棋子叠好后,再往上加鸡蛋时,旁边的人都非常紧张地看着他。

灵公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荀息一听灵公这样说,便趁机进言:“大王,别少见多怪了,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呢?他迫不及待地问:“是吗?快让我看看!”这时,只听荀息说道:“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金属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大王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一听,猛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荒唐、多么严重的错误,于是他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试想,如果不是荀息用巧妙的方法让灵公自己来发现其所欲谏之言,而是直白地说出来,定会让灵公大怒,到时不要说谏言被采纳了,怕是荀息的脑袋都不一定能保得住。可见进谏方式有多重要。

在职场上进言也应讲究方式方法。老板其实就相当于你的君主。如果老板犯错,不进谏自然会使他一错再错,最终面临失败的危险,而你始终是与他一损俱损的,因为他的失败必然也会影响你的前程。在进谏的时候,耿直的员工会选择逆耳的忠言,这是最愚昧的做法,往往会得罪老板,其后果自然也是费力不讨好。聪明的员工懂得迂回战术,他们小心谨慎,灵活地运用各种进谏的技巧,这样就能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

如何让忠言不逆耳呢?如果你能注意忠告的三个要素,你的忠告就会被老板接受,忠言也就顺耳起来了。

(1)谦虚谨慎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老板和公司的利益,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领导就会产生你在教训他或你是假惺惺地可怜他等反感情绪。

唐太宗李世民有次扬言要杀掉敢于触犯龙颜的魏征,长孙皇后听后十分着急。如果用批评的语气劝说李世民,不仅不会使李世民接受,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于是,会说话的长孙皇后取顺耳之言规劝李世民,她说:“自古以来主贤臣直,只有君主贤明,当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话就讲。今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全赖圣上贤明。”李世民闻后龙颜大悦,就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

其实,长孙皇后所使用的进谏技巧无非就是顺着唐太宗的话说,把本来是批评唐太宗的话说成了赞美褒奖的话,这样自然也就让忠言变得顺耳起来,最终也起到了进谏的效果。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向老板提出忠告的第二个要素。从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老板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老板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你会触怒了龙颜。

(3)不要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用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领导的自尊心。

由此可见,给领导汇报工作、提建议,是一件很需要技巧的事情,如果说话方式、提出的场合把握不好,不但不能取得进谏的效果,反而可能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结果。职场上,很多人都是惨败在忠言之下,因为一般人太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因此,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收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