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救治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放射科影像学检查

一、颅内出血的检测

大脑中动脉瘤(MCAA)是颅内常见动脉瘤,往往以急性破裂颅内出血发病,分析指标包括:

1.出血部位和方式;

2.动脉瘤好发部位;

3.瘤体指向;

4.瘤颈及瘤体大小;

5.脑出血特点与瘤体指向的关系。

分析方法:

1.于CT及CTA影像学图像软件上直接测量;

2.DSA进一步检查或应用CTA血管重建以明确瘤体指向。瘤颈:DSA或CTA上动脉瘤基底部最长径线;瘤体最大直径:DSA或CTA上动脉瘤基底部至瘤顶的最长径线;瘤体指向:DSA正位片上动脉瘤最大径线的朝向。

虽然DSA检查是目前诊断颅内动脉瘤最为敏感和准确的方法,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确诊的有力依据,但由于它是具有创伤性的检查,并且耗时长,经济费用高,有一定风险,相比而言头颅CT检查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故临床上怀疑SAH的患者,都应该首选头颅CT检查。

二、CT评估动脉瘤位置的影响因素

1.由于SAH的出血量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或减少,这会影响对动脉瘤位置的评估。所以SAH发生后,尽可能在48小时内进行CT检查,定位诊断率为85%,5天内检查,诊断率为75%。

2.多发动脉瘤研究显示,血管造影证实多发动脉瘤出血引起SAH多是由于1个较大的动脉瘤破裂所致,容易造成诊断失误。

三、脑组织灌注状态检测

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卒中类型。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导致的机械性损伤、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等对周围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血肿周围继发水肿、血-脑脊液屏障破坏、与蛋白酶诱导有关的炎症反应及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改变及缺血等,均在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血流灌注,而且这种低血流灌注改变在脑出血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均存在。目前认为,血肿的机械压迫引起周围组织血管床容积减小,脑出血后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血液成分及活性物质释放引起脑组织损伤使局部组织代谢率降低等,均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状态的形成中起作用。血肿周围存在一个组织损伤进行性加重的区域,如果能够给予及时适当治疗,可恢复这部分脑组织的功能。

目前,用于研究脑组织灌注状态的方法有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磁共振波谱分析、CTP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其中CTP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快速连续扫描同一层面,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灌注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相比于其他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像快、分辨率高、费用相对较低且可定量分析等优点,是目前研究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状态变化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其所使用的参数包括CBF、CBV、MTT及峰值时间。其中CBF可以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灌注状态,CBV的改变则主要反映了受损组织可恢复的程度,MTT反映对比剂通过组织毛细血管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