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中的心身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潜意识对生理的影响

潜意识参与了一部分疾病,成为其发病原因。一些医生及患者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在我们的内心,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健康的体魄,但不是人人都能达成心愿。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药物销售量大增、营养食品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各种的疾病却越来越多,更有各种稀奇古怪疾病的产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学者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去寻找更多新的保健养生方法,但是现代人有时却以一种错误认知的方式寻求着健康,如,过度地迷信保健品,偏方等,所以才造成自身身体的损害。
例如,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潜意识来源于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因为我们自小就意识到要让父母喜欢,于是就按照父母的意识去生活去适应,压抑着自己的潜意识,这样久了也就成了去做另外一个人而非是做真实的自己,做另外一个人久了,难免会觉得不舒服,觉得压抑,很多人在长大了之后会埋怨父母,觉得自己的一切是父母造成的,把过失也一并推到了父母身上,这样也造成了一些新时代的啃老族现象。
有位患者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的顺从父母,跟随着父母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等到他慢慢地长大成人、工作,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的是非,自然会在事件中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停地循环下去。换句话说,现在的生活其实是我们以前生活的某种程度不同的再现。但是这个患者的生活却让他很不舒服,他来咨询的原因是嗜酒,记得第一次的谈话中他流露出对酒的喜欢,医生细心地听出他不是喜欢酒,而是喜欢酒后的感觉,仔细询问后才了解到他的内心是希望自己放松一点做人,长期的压抑造成他已经不会轻松的做人做事了,只有在酒后才感觉轻松一点。想想真是可怕,潜意识造成了人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疾病,改变了人的潜意识其实也就是改变了这个人的人生。
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要求人们含蓄、内敛,家长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塑造他们,告诉他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等,殊不知这样让小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很深的固定潜意识,就是自己不够好,因为父母亲从不会表扬自己,自小都是批评伴随着自己成长,自己不好的声音一直伴随着自己一起成长,有的人甚至伴随自己终身,当这样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轻松的面对生活呢?我们怎么能够幸福的生活呢?心里总是有一个声音说我不够好,我不让人喜欢,我不能得到亲人的爱,这样的声音不仅仅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甚至还会影响我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如果一个人有了任何问题不去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源,而把问题的原因推给别人,是永远打不开自己心锁的。毕竟把问题推给别人是没有压力的,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问题推给别人了,不代表我们就能解决自己的身心问题。
有一个患者,在结婚后的初期发现自己怀孕,结果是宫外孕,两年之后怀孕是先兆流产,身体恢复后两年后再次受孕,这一次又是先兆流产,又过了两年,先兆流产的迹象还是存在,在住院一个月后,这个妈妈刚刚回到家里就又遭遇到了早产,这是什么原因呢?医学似乎已经没有办法很好地解释了,这个患者在北京看过4家三甲医院的妇科,到最后医学也没有办法解释她的身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她在第4家医院就诊时,妇科医生建议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吧,你的问题应该不是躯体问题造成的早产及流产。”患者前去心理科就诊,心理医生与其进行深入的交谈后了解到她的成长背景,了解到她的内心发现,“憎恨自我”是她负面思想的根源,她连自己都不接纳,如何能接受得了新生命的到来,正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如何能够接纳新生命的到来和去爱他人呢。经过治疗后患者学会了用积极的思维代替负面的消极信念,逐渐地能够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了,身体健康程度也因此而大大改善,半年后怀孕,十个月后顺利诞下一名女婴。
我们前面讲述了潜意识致病的案例,下面来看一个潜意识治病的案例。有一个残疾的美国人叫梅儿龙,他在战争中受伤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靠轮椅代步12年。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19岁远赴越南去打仗,在战场上被流弹打中了背部,送回美国医治,经过治疗,虽然身体逐渐康复,但是医生评估后认为他以后只能坐轮椅代步了。他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整天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碰上三个劫匪抢了他的钱包。当时他拼命呐喊抵抗,激怒了劫匪,劫匪放火烧了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梅儿龙忘了自己是残疾,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一条街。事后,梅儿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走,当停下脚步时,才发现自己竟然能够走动。”这就是我们内心潜意识的力量,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和不信任的自己的力量。当我们的潜意识致病后,我们寄希望于医院和医生,把我们生的希望交到了医生的手里,让医生来决定我们的存活,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再举一个病例,随着人们对生理功能障碍研究的深入,发现一些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潜意识里存在着对性欲的压抑,这种压抑往往与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它可跨越漫长的时间距离而影响人们成年后的生理功能。
一位原发性性欲低下患者,幼年时父母不和,经常吵吵闹闹,但是他们却连续生育了11个孩子。患者认为他的父母简直像猪,过着没有感情的性生活。从此,他一直在默默地压抑着父母遗传给他的动物般的性欲,对性生活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还有一位性欲低下的女患者,幼年时随母亲去医院,从产房旁边经过时听到产妇的喊叫,母亲告诉她,生孩子是女人最痛苦的事,是女人要过的鬼门关,生孩子时,女人的一只脚在人间,一只脚在地狱,弄不好就下地狱了,从此之后,患者认为结婚生孩子是一件可怕的事,是会要人命的事,工作后不愿意谈恋爱,不愿意结婚,三十岁时在父母的逼迫下结了婚,但婚后对性生活没有兴趣,每次同房即出现性交痛,之后找理由不愿意与爱人过夫妻生活。
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生活,它由人的本能欲望和冲动所组成,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的储荷。这种储荷总是力图渗透到意识中去,造成意识的兴奋、紧张。人的渴求和控制欲望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常常会引起一种弥漫性的恐惧感,即心理学上的焦虑。焦虑可使人产生许多心理防御机制,其中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就是压抑,它可以使心理矛盾冲突几乎完全隐蔽起来,不让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不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运用较多时,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人格及其发展,损害他(她)的生理机能。这些心理矛盾的性质与强度取决于儿童期的教养情况和父母的态度。解决潜意识阻抗的方法是把压抑的情绪识别出来,引导到意识领域中去,从而达到消除压抑的目的。
疾病同时也是潜意识表现自己意志的一个方面。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败时它用疾病来保护我们,使我们避免因为承受不了的负担而崩溃和发疯。
平时,我们的机体在保护着我们,当人们工作太累了,它让你感冒,被动休息一下;吃多了,它让你腹痛,主动少吃一点;
同时,机体也在用疾病解脱人们的内疚、惭愧、不安;同时它也在用疾病惩罚你,转化释放你的内疚、惭愧、不安和自责;
机体以疾病的方式使你避开不愿承担的各种责任,病了,可以不工作;
当你精神上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它又给你创造了难治的疑难杂症。
它不仅可以制造疾病,也可以制造事故。各种自我过失性事故,都是潜意识假你之手制造的。切菜时怎么会失手切伤手指?在车床旁怎么会操作失误伤了自己?都是潜意识无意而有意地暗中在操控着你。
现代医学在诊疗过程中已经不再把身心割裂开来思考,生理上的疾病,往往可以探查到背后的心理因素,甚至一些与器质性问题不匹配的剧烈疼痛,从心理角度入手也可以缓解很多。
既然身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那么在患者生病后,我们就应从身心两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身心的康复。
第三节 新健康观
健康观(health view)是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之上的,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因此,健康包含三个层次:
1.躯体健康——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健康——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扮演社会角色、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 “健康十大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综上所述,新的健康标准是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看待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坚持整体观和系统论的观点,把人看成是一个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让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如果只重视被分开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或将各个器官和系统割裂来看,忽视其整体联系,都是不恰当的、有害的,容易让临床工作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被动局面。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同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对待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应同时注意心身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剧烈影响。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人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的变化可随时做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调整,以保持自身的健康。
因此,“生理疾病”久治不愈的患者应考虑他们是否与心理因素有关,建议他们求治于心理门诊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以便能及早解除他们的 “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