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室内设计公司的演化
首先我们把室内设计公司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第二种是建筑设计院的室内分院;第三种是独立设计公司;第四种是个人设计工作室。这是目前中国所有室内设计公司的四种基本形态。

一、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的演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有了室内设计这个行业,但大部分设计师早期是在施工企业里成长起来的。因为早期的项目,如果需要设计师非常专业,客户就会找非内地设计师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出图纸。但是在做施工过程中,必定要把这些图纸再细化,只有内地的施工企业具备深化图纸的资质,并且当时的现状是,时间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的周期是固定的,所以通常最后的时间节点会放在施工企业身上,这时候,施工企业就不得不配备专业的设计师,它们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就变得非常大。
如今活跃在中国的资深设计师,绝大部分是出自这个体系,比如作为设计施工龙头的公司——金螳螂,发展到如今大概有5000名设计师,培养了大量的室内设计人才。还有深圳的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广田集团、深圳长城装饰集团、姜峰室内设计等,有一些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现在已经上市,但是它们都是施工企业,也可以算作总承包公司,或者是精装修总承包公司,这些公司的设计人才也都经过了实战项目的训练。
最初,大多数国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没有分开,好的项目都在这样的公司里,政府的一些招标项目设计和施工也会委托给这样的公司,大量的楼堂馆所等项目由这些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完成,它们的设计业务也是最多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装领域。工装领域里绝大部分的项目体量比较大,这也锻炼了国内室内设计领域的一大批人才。但是现在随着市场的演变,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公司越来越难留住高精尖的设计人才,市场出现了分化,风向标也发生了改变。现在客户需要找一个好的设计公司的时候,通常会把合约单独拿出来,在市场上寻找一个设计公司或是个人设计师,他们希望把设计和施工这两个工作流程分开。
在源头上,早期部分项目涉及投标,有流程上的限制,一些工程公司掌握着资源关系,可以拿到这些项目,其他设计师因为不善于经营及营销,很少能获取到这些直接的客户资源。但是现在信息更加透明、更加开放,之前那些不擅长找资源的设计师,他们的价值也能获得认可,更多业主也认识到,需要从源头把设计做好,才能做出好项目,项目的可持续性才能提高。设计费用在整个项目成本里面占的比例非常低,但是业主认为,如果项目设计得特别精彩,项目的价值会非常大,反倒是施工体系现在已经成熟,无论由谁来施工,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设计师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更像一个统筹,从前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的事情变成了第一阶段,施工退居到了二线,其实也就是市场对设计价值的认可得到了提升。另外在市场的演变过程中,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设计和施工同在一家公司,那么对企业来说,它一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时候设计师的立场就容易受到公司的左右。设计师的工作都是由公司来考核,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当设计和施工产生矛盾的时候,企业会给设计师带来压力,保证施工优先于设计,这也是促使客户把设计和施工分开的原因。因为这样,设计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真正把它的价值体现出来,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左右。
当然,设计和施工是否分开还要看具体项目的性质。在私人住宅这个领域,业主还是倾向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因为对业主来说,设计师交给自己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如果把设计和施工分开,中间会涉及到分工和权责的问题,比如因为中间各种人员素质不规范,沟通环节多,所以业主更希望找到的这个设计师能帮助他解决所有问题。未来,设计公司会越来越专业,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会退到后面,把落地工作、现场设计、深化工作、供应链等环节更做得好,这是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的核心价值。
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与设计公司的基因不同。举例来说,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的设计费收入能占整个公司收入的多少比例呢?能给公司带来多少账面上的利润呢?微乎其微。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的基因是要靠施工这条产业链赚取利润,但是设计公司要靠自己创造的设计价值来得到利润,这两者在价值上有冲突。
现在已经发展出两个新的现象: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最早的这些设计公司是从大的工程公司里分化出来的,而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这些工程公司反过来要与当初从他们这里分化出去的设计公司合作,因为现在大家对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另外一个现象是,当设计做得好的时候,或者有了一定水准的时候,后期做工程会更容易,这也是当年金螳螂要收购HBA设计公司的原因,因为从设计端切入,后面的工程也会越来越顺利。
从前,大家都认为做工程能谋取暴利,但是随着未来互联网和区块链的发展、产品价格的透明化,做工程的利润会越来越小,机会也越来越小。这个时候更要从前端的设计切入,再连接后面的工程,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当工程做得好的时候,设计更容易得到认可;当设计做好之后,工程质量更能得到保证。如果反过来,设计做得不好,很难通过工程去弥补;如果工程做得不好,客户也不会给一个公司第二次试错的机会。这就是服务的一致性,或者说新的一体化模式。未来,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甚至还会包括前端的项目定位策划、招商合作、后续的运营以及商业模式的设计等,市场对公司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二、建筑设计院室内分院的演化
在30年前,还没有独立的室内设计公司,除了由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完成的项目之外,剩下的项目基本是由建筑设计院完成,也就是由建筑师完成。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住宅商品化的开始,建筑设计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在国内,规模达到100人以上的纯粹室内设计公司非常少,但是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的建筑设计院有很多,个别甚至可以达到3000~5000人的规模,这也是由建筑设计院的属性决定的。
早期,一个建筑设计项目通常比室内设计项目规模要大得多,建筑设计院的人均产值也比室内设计公司高,这导致了建筑设计院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愿意去做室内设计项目。但是后期,市场对它们提出了要求:希望从建筑到室内能一体化完成,所以建筑设计院发展出了一些室内分院或者分所。在国内,有很多知名的以建筑设计为主的设计院,通常下面会包括数个综合室内设计分所,因为行业内有了精细化的分工,这是行业的现状。但是目前建筑设计院已经错过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之前他们不愿意做的室内项目已经被市场细分出去,再加上室内设计的项目通常比较小,流程非常烦琐,需要更多沟通和更细致的服务,所以更适合小型的事务所或者室内设计公司。现在,即使建筑设计院重新把客户和专业积累起来,也已经失去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未来,建筑设计院和室内设计公司也可能会变成一个联合体,或者是战略伙伴,一起长期合作。
三、独立设计公司的演化
独立设计公司这个概念最早还是来自深圳。因为中国本土的设计公司大部分还是从深圳的大型工程公司里面分化出来的,它们最直接的参照对象就是香港公司,像梁志天设计集团、高文安设计公司。因为香港公司最早是在深圳开分公司,他们为内地设计师带去了成熟的操作经验。内地设计师可以近距离地与香港设计师一起做项目,也可以对标学习,研究他们的设计手法。但是地域限制了这些设计公司的发展,因为深圳的市场比较小,所以,当深圳的一批设计公司兴起之后,随着万科、中海等深圳本土开发商到全国开拓市场的过程,设计公司的触角也自然地延伸到了全国各地。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为什么深圳的独立设计师或者设计公司在经营理念上比较超前?在规范上比较严谨?因为深圳的这一批设计公司从成立之初就面向全国开拓市场,它们首先要自己准备好,才能迎接更多挑战。
深圳有了独立设计公司之后,也诞生了一大批知名的个人设计师,比如最早的“深圳十人”。但是其中很多设计师现在又慢慢地淡出了这个行业,因为这一批设计师前期靠从大工程公司里分化出来的客户资源,撑过了创业阶段,获得了早期红利,但是到了从创业到守业这个阶段,很多设计师不善于经营,不善于管理,面对市场有很多短板。所以到了这个阶段,经营得好的设计公司发展会越来越好,比如已经上市的姜峰设计公司、杨邦胜设计集团,还有洪忠轩的深圳假日东方设计公司。
除了深圳之外,国内其他城市的设计公司也开始慢慢发展,很多在一线城市设计公司工作的设计师,慢慢回到自己家乡的城市创业,创办自己的个人公司,整个室内设计行业也逐渐红火起来,各个城市都有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设计公司。
四、个人设计工作室的演化
20年前,个人设计工作室在国内还很少,即使在香港也没有参照对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大家可以出国游学,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个人工作室,再加上设计公司创业的成本和门槛都比较低,这些都触动了国内的设计师以个人工作室的形式创办公司。
个人设计工作室在国内的发展并不顺利,这与中国的市场行情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国外的个人工作室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基础上,它有社会的诚信保障体系做背书,但是国内的个人工作室因为缺乏专业协作和社会的诚信保障体系,所以并不容易经营。比如一些家装公司,在客户付了设计费之后卷款而逃,这样的现象会对很多业主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造成个人工作室或者小工作室的信任度比较低,所以个人工作室的生存一直比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