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修建平城
第1节 元明天皇继位和迁都平城
一、元明天皇继位
天武天皇寻找迁都的地方,想建两三处首都,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持统天皇营建藤原京,扩展飞鸟并将飞鸟作为“本京”。这就是持统天皇的意图。庆云元年,都城营建地区大致确定。不久,朝廷商议迁都事宜。庆云四年正月,朝廷让五位以上诸臣讨论此事。从庆云三年冬天开始,文武天皇积劳成疾,庆云三年十一月让位于阿闭皇女,即后来的元明天皇,才得闲治病、养病。起初,阿闭皇女不堪重任,坚辞不受。庆云三年,各地流行瘟疫,死者不计其数。朝廷开始做土牛,举行大傩仪式,设授刀舍人寮——这是近卫府的雏形。庆云四年十一月,朝廷将文武天皇在飞鸟岗火化后,葬于桧隈安居山陵,谥号丰祖父天皇。文武天皇共在位十一年。
二、和铜
元明天皇继位第二年,武藏国秩父郡献上天然而成的铜。铜是神衹显灵的瑞宝。因此,朝廷改元和铜。和铜就是熟铜的意思。大体而言,年号的命名大都起源于宗教。日本的年号起源于孝德天皇的大化。这一年号有政治含义,不久得到祥瑞,改元白雉,而后大化这个年号就不用了。在天武天皇驾崩前,朝廷又改元朱鸟——有人称此前还曾使用白凤年号。文武天皇的大宝、庆云都是起源于祥瑞。至此,朝廷改元和铜,而后改元灵龟、养老、神龟、瑞祥。年号更换频仍。《日本书纪》的纪年稍有紊乱。这是因为年号改元频繁扰乱了年历。这源于当时学者提倡灵异而媚俗的风气。日本在神道的教义中注入了儒家的纬说。而当时佛教信仰盛行,佛教信徒试图从中求得方便。日本人的情绪被灵异支配。当时政治、社会上发生的现象很多与灵异现象有关。看年号思考时代思潮也是一个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三、元明天皇的初政
和铜元年二月,朝廷设立催铸钱司。元明天皇又下诏营建平城。和铜元年三月,元明天皇任命百官,任命中臣意美麻吕为神衹伯,将神衹伯放于百官首位。这是神国的传统。《神皇正统记》就是这样记载的。此外,元明天皇任命右大臣石上麻吕为左大臣,任命大纳言藤原不比等为右大臣。左大臣和右大臣都是正二位。元明天皇还任命正三位大伴安麻吕为大纳言,同时任命正四位上小野毛野、从四位上阿倍宿奈麻吕、中臣意美麻吕为中纳言,任命巨势麻吕、石川宫麻吕为左右大弁。诸省之卿式部以下有下毛野古麻吕,治部有弥努王,民部有多治比池守,兵部有息长老,刑部有竹田王,大藏有广濑王,宫内有犬上王,造宫有正五位上大伴手拍,共计八省。其中没有中务省。造宫在八省之外。这些官员都是从有权势的贵族中选拔。不过,这应该和藤原朝滥授官位时期的公卿区别对待。
四、迁都平城
朝廷迁都诏书的概要是:“京都乃百宫之府,四海所归,方今平城之地,四禽叶图,三山环绕,龟筮并从,宜建都邑,待秋收后,令造路桥,勿劳扰百姓,须措施得当。”太政官商议都城制度、设计后,开始营建。四禽叶图换言之就是四神相应之地。《万叶集》中称上述三山是指香久山、亩火山、耳梨山,但事实上三山应该是藤原三山。因此平城另有三山之镇的名称。在诏书中,迁都的理由甚是泛泛。在每代天皇都以迁移皇宫为惯例的时代,有的天皇是翻修离宫而迁到别处作皇宫。虽然都称迁都,但这一时期的迁都和此前性质迥异。朝廷选定百官之府、四海归附的京城之地,制定坊条的规划。这样一来,和铜元年九月秋收时,朝廷开始策划迁都。元明天皇巡幸平城,观察地形,进而行幸山背国相乐郡的冈田离宫。此处也正在修建行宫。朝廷赐予郡司和加茂久仁里禄物及稻子。到了春日离宫后,元明天皇还都。这就是恭仁宫的起源。此后,朝廷设立造平城宫司。元明天皇任命中纳言阿倍宿奈麻吕、多治比池守为长官,任命中臣人足、小野广人、小野马养为次官,任命坂上忍熊为大匠。坂上是东汉一族。和铜元年十月,元明天皇派犬上王告伊势大神宫。和铜元年十二月,元明天皇举行宫地镇祭。在诏书中,元明天皇将奈良称为平城。平城大致是此时命名的。宫地的起点是磐余彦天皇的橿原,在磐余境内。宫地从开化天皇的春日宫迁至东北方向的原野。自此政治不断改进。在崇神天皇在矶城宫而大彦命在征伐武埴安彦时,才出现那罗山这个名字。那罗山是指跨过山背的山口之地。自景行天皇以后,朝廷在东征北伐中迁都近江湖津。形势逐渐发生变化。京畿不断繁华起来,因此朝廷有必要迁都,但依然受旧习所累,没有离开磐余京。基于要与隋唐交往的需要,日本需要扩建帝都,最终将适合百官之府、四海归附之地的地方定在那罗山南之野。在古代,奈良称那罗,《万叶集》中写作“宁乐”。在这一原野上,朝廷将平城京划分九条九坊的痕迹依然残留在地名中。九条九坊区划井井有条。画这样的地图非常容易。地志中记载了九条九坊明细图,大体上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与后来的平安京相比,平城京只不过区域狭小而已。平城京与平安京的形制大体相同。
五、藤原不比等夫妻的特殊待遇
先帝文武天皇驾崩时,首皇子七岁。元明天皇的即位要等到首皇子成人后。和铜元年十一月,朝廷课税近江、但马,举行大尝会。从净御原宫到藤原宫,内命妇县犬养连三千代一直供职,当时嫁给藤原不比等,生下女儿藤原光明子。县犬养连三千代又供奉大尝会。在和铜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丰明宴上,元明天皇嘉奖县犬养连三千代的忠诚,赐浮杯橘,下诏:“橘乃果之长上,人所好也。凌霜雪而繁茂,叶经寒暑而不凋,和珠玉竞光,和金银相交逾美,以此为汝之姓,赐橘宿祢姓。”当时县犬养连三千代已经晋升从四位上。县犬养连三千代是橘氏之祖。在庆云四年四月,元明天皇以宣命诏的形式赐藤原不比等五千户食封。藤原不比等夫妇受到元明天皇特殊的宠爱。再加上首皇子之母是藤原宫子,藤原氏以外戚而兴隆的兆头已经初露端倪。县犬养连三千代将亲生女儿嫁入东宫之意萌芽于此时。藤原氏、橘氏两家族在奈良朝掌握实权的时间大体与迁都同时。藤原氏之所以在朝廷上根基深、枝叶繁茂,与其说是中臣镰足的功劳,不如说是县犬养连三千代出了大力气。
六、藤原氏的文化功勋
藤原不比等的显贵在于他位居大臣的第二位。与上年纪的其他官员相比,藤原不比等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看一下藤原不比等的履历就可以发现,在偃武之初,藤原不比等凭借家学从法官开始走上仕途。藤原不比等以文化功勋成为当时的名卿未必仅仅依靠父亲中臣镰足的荫护。藤原不比等的儿子藤原武智麻吕、藤原房前也年已渐长。藤原武智麻吕也在学问上有功劳,在大宝元年被选为良家子,成为内舍人,大宝二年升迁判事,和铜四年任大学助。在天武天皇驾崩后,国家事务繁多,百姓劳役很多。迁都藤原时,学校还不完善。藤原武智麻吕认为赞扬圣道歌颂王化是不可取的,于是和长官良处王一起陈情。朝廷聘请饱学之士讲解经史,学者云集。在庆云二年叙位时,藤原武智麻吕和弟弟藤原房前都是从五位下。庆云三年,藤原武智麻吕升任大学头。藤原房前没有人物传。藤原武智麻吕自幼多病,嗜好养生。藤原房前与藤原武智麻吕相反,体格健壮,好文学。藤原房前的诗文、和歌等见诸《怀风藻》《万叶集》。藤原房前的人格优于兄长藤原武智麻吕。在文武天皇下葬时,藤原房前任造山陵使,履历也不劣于兄长藤原武智麻吕。和铜元年,在父亲藤原不比等晋升大臣时,藤原武智麻吕成为图书头兼侍从。和铜二年,藤原房前升任东海东山巡察使。
七、新京的工程
和铜二年秋,在平城京的建设开工后,元明天皇车驾又来,慰问新京百姓。回京后,元明天皇下诏造平城宫司:“挖到坟墟后立即埋殓,不得露弃,厚加祭祀以慰藉灵魂。”这个工程涉及范围很大,动静肯定也很大。因此,元明天皇又下诏:“迁都改邑会扰百姓,尽管加以安抚,百姓尚不能安定。每念及此,朕不胜怜悯,全免当年调租。”和铜二年十二月,元明天皇又行幸平城。和铜三年三月,元明天皇才迁都平城。元明天皇任命右大臣石上麻吕作留守,将自己的御轿停在长屋原,回望故京,作和歌道:“飞鸟明日香,自此遥相望。君宅看不见,满怀留惆怅。”这是因为新的皇宫已经落成。此时,整个平城京的工程热火朝天。
就从百济大寺迁来的飞鸟大宫、大寺而言,在大宝元年,朝廷设立造塔、造丈六佛的两个官职,建九重塔,在金堂上安置丈六佛像。然而,这些建起来还不到十年,就要迁至新京。之后,朝廷将这座寺改称大安寺。现在的大安寺村就是大安寺的遗址。右大臣藤原不比等的兴福寺也建造于同时。庆云二年,藤原不比等请来僧人智凤,在自己家中举办了早已绝迹的维摩会。过了年,藤原不比等又将维摩会移到厩坂寺。后来,藤原不比等在春日建起兴福寺,在金堂安置了父亲中臣镰足造的丈六释迦像,不久将维摩会移至这里。以此二例大致可以推理其他寺院的情况。王公贵族竞相在九坊九条建宅邸。斩木琢石之声充斥山野。王公贵族修路架桥。工人们从四方云集。田亩山林顷刻化成华丽楼阁。由此足以想象和铜年间新京建设工程的忙碌景象,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从这个时期起奈良朝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