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语文:自由与束缚的共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立体课堂:一篇优秀的文章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翻开我们每个教师手中都有的“听课记录本”,上面对“一堂好课”一般都会列出自己的“评价标准”,以资听课老师参考。这些标准一般都不尽相同甚至迥然有别。然而,不管对“一堂好课”的看法有多少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来设定标准的。

认真审视教师的上课过程和作家的创作过程,我们会发现,教师对课堂的操控与作家的创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作品是作家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作家创作智慧的集中体现;同样,课堂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优秀作家笔下的“精美文章”一般也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产物,出色的课堂亦是如此。

王荣生教授提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他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基于此,他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5)一书中提出“从教学内容角度,我们开发了评价一堂语文课的9级累进标准”:

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一堂语文课,提出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这些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从内容的角度来衡量,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毫无疑问他知道自己想写什么,并且也知道在写什么,大概也应该知道读者在阅读了他的作品之后有什么收获(读者的再创造不在此列)。也就是说,作家的创作目的和他的创作行为一般而言是合一的,二者如果偏离,是很难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有些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偏离既定的创作目的,也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众,谓之乌合。”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中心就是文章的立意,是创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教师上课与此有类似之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的的设定虽然可能存在偏差,但大体上还是比较接近的。因此,要写好“课堂教学”这篇文章,首先要求课堂有一个明确、集中、科学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按照这个预设的目标来进行教学。但让人感到有点难堪的是,据王荣生教授调查研究,“从接触的大量课例看,我们的许多语文课,任课教师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常常连‘教参这么规定’‘考试这么出题’这种极为勉强的理据都找不到、对不上”(6)

当然,如果仅仅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设定一堂课的标准,这无疑有偏爱之嫌。因为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无法截然分开,教学内容的呈现必然要倚仗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至关重要,甚至有些教学方法本身就构成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蔡伟教授认为,教学形式系统包括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风格、教学环境、教学语言、教学结构等诸多要素,各要素之间并不是纯粹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它们各自包括的众多的下位要素更是纠结在一起,难分彼此。如下图所示(7)

教学形式的内容很广泛,想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容易。笔者在此择其一二进行论述。

袁枚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优秀文章的情节应该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结构应该协调相称、丰实谨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感受。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有一个能容纳其丰富材料的“结构”。对一篇出色的文章来说,“结构”就是一幢建筑的框架,是一个人的骨架。正是因为有了“结构”的支撑和扶持,相互之间看似不相干的材料于是就有了严密的关联,文章就“站立”起来,给人一种“立体”的感受了。高明的结构会让读者依照作者的思路,迅速触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深入文本的灵魂。因此,要把课堂教学这篇文章写得精彩纷呈,从教学形式方面来看,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安排一个适切的教学流程、合宜的课堂结构。引人入胜的文章在结构布局上多半会采用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如“抑扬法”“对比法”“跌宕法”,还有“起承转合”“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等。课堂教学不妨借鉴一下这些技法:如导入新课时巧设“疑问”,巧妙过渡到课堂的主要内容上来;在学生讨论可能会“跑题”的情况下,迅速回转到主题上;在学生精彩回答的时候,抓住机会将课堂推向高潮……丰富的材料加上精妙的结构,课堂就有了走向卓越的潜在可能。

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是为内容服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快速领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进而系统地建构起语言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认同感。

当然,写好课堂教学这篇“立体的大文章”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关注。比如,如何打造一个靓丽的开端,如何层层铺垫,怎样环环相扣,怎么做到横向拓展纵向深入,教学语言或是简洁流畅或是平实质朴,收束课堂如何做到戛然而止(或余音绕梁)。

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熊大冶教授这样定义“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高级教学形态。(8)这启示我们教师必须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课堂”这个立体舞台上充分展示教师的智慧,绽放教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