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刃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熟习主要神经的体表投影,以防在治疗中误伤。
各主要神经干的体表投影如下表所示:

续表

2.熟悉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以防在治疗中误伤。
各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如下表所示:

续表

3.熟悉有关内脏的体表投影,以防在治疗中误伤。
有关内脏的体表投影如下表所示:

续表

4.逐层进针,体会刃针下的感觉,鉴别是病变软组织还是正常软组织,在不超过病灶范围、不超过病灶层次的要求下,进行松解治疗。
5.密切注意患者在治疗中的感觉及变化
(1)沿神经走行路线的放射样或电击样疼痛或麻木,是刃针触到神经根或神经干时的感觉,应稍提起并略改变方向。
(2)患肢不自主地弹起抬动,是针刃刺到神经根或神经干时的表现,应立即停止操作,稍提起并略改变方向。
(3)神经走行路线上或神经支配区域内,有酸、沉、胀等感觉,是触到压迫神经根或神经干的病变软组织,应继续操作。
(4)刃针点周围也有酸、沉、胀等感觉,大多是刺到病灶后沿该病变软组织范围内的感觉,应该继续操作。
(5)患者疼痛(不是伴有酸、沉、胀的疼痛),是刺中血管或感觉神经末梢之故,应立即稍提起并改变方向避开。
6.在穴位上进行刃针操作,应首先了局部的层次解剖,如有重要神经、动脉、内脏,有可能触及时,不能操作;如有神经、动脉通过,应设计进针方向和入路,以避免触及;没有神经、动脉通过的部位,也应熟悉软组织层次,以达病变部位。由于穴位处深层多有丰富的神经、动脉、静脉,故操作时宜轻宜稳,并频频询问患者感觉及体会针下感觉,两者结合判断,准确在病灶范围内操作。
按传统针法和临床经验,又有如下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1)禁针及放血部位:
脑户、囟门、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神道、灵台、水分、神阙、气冲、箕门、三阳络、青灵。
(2)不可深刺穴位:
上关、肩井、胸背部及胁肋部穴位。
(3)孕妇禁刺穴位(对孕妇应慎用针):
合谷、太冲、三阴交、石门、血海、腰骶部穴。
(4)腹部穴位治疗要领
1)达到肌层即可,切勿深刺;
2)女性经期、孕期不宜针刺;
3)关元、中极等穴宜先使膀胱排空;
4)可采用向下斜刺法更加安全。
(5)背部穴位(督脉及膀胱经腧穴)治疗要领:
必须先熟悉棘突、横突、关节突之间的关系,以便通过触摸棘突来准确判断横突与关节突的位置。从棘突到横突端部之间部分的层次解剖必须熟悉。
督脉穴位过于深入可穿过黄韧带进入椎管,常会造成危险,故应避免。紧贴棘突端部下角侧缘深入,同样可穿过黄韧带,也应注意切勿过深。膀胱经穴位的层次解剖必须了解,以免误伤神经、血管、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