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本书逻辑结构与安排

综上所述,本书的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分析将讨论:第一,基于广义交易行为发生的理性与有限理性行为;第二,基于持续发展的分析范围;第三,基于相关利益者博弈的动机行为及其变迁机制。本书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或者说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是如何在人们广义交易的讨价还价博弈过程中停滞、发生或进一步推进变迁的问题,进行一种静态阶段性博弈的推理计算。

1.3.1 研究逻辑

本书只讨论关于社会改良(或者说产业持续发展)实现的机制和原理,这是非强制性的,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所谓的意识形态,不是大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受到思维能力、信息宣传、环境以及价值取向等众多因素影响。在众因素影响过程中,人类行为往往会形成一定的主观判断而产生看似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至于涉及暴力强制性等非讨价还价行为,将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因此,不难发现,本书包括的原形应该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选择;农民追求公平、收入增加、居住环境改善的过程;农业稳定增效改革发展的过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参与者权利改革;乡村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等等。或许还包括特定情形下某些利益分配方案制订、组织发展模式谈判的过程。

因此,在讨论的主题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将面临对于本书思维逻辑结构的回答。

1.3.2 思路安排

第一,为什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持续发展语境?持续发展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意味着什么?由于拒绝交易或者说交易没有发生,就没有发展行为本身,紧密相关的问题是这种基于社会、环境和经济综合因素进行的广义交易的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计算,是否能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观,在人类意识形态下坚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本质,不偏离乡村旅游属性。我们秉承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学术传统和思想方法,通过从阿瑟·奥肯“漏桶原理”发现公平与效率往往是矛盾的,坚持公平原则可能会损失效率,追求效率可能又会失去公平。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人与人之间公平的实现,包括代际公平,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会产生合力,才会使交易发生。因此,本书通过全面阐述持续发展的合作本质,着力讨论利益主体的博弈所具有的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社会价值观。

第二,围绕持续发展理论面临的矛盾与冲突是如何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实现平衡,关键是弄清楚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书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语境出发,挖掘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什么?主体是谁?是什么因素决定事物境况的变化?只有厘清这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问题,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仅发现问题只能辩证地认为问题的客观存在性,如何对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呢?本书依据梅多森增长极限理论与斯蒂格利茨的不平等代价理论及其哲学阐述,围绕查尔斯· R.戈尔德纳(Charles R Goeldner)和J. R.布兰特·里奇(J R Brent Ritchie)关于景区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对不同利益主体进行深度访谈,开展一种全面、深入的讨论,并依据乡村旅游产业特征对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改变或拓展。本书在主成分因子基础上,设定相应的权重,将各因素综合考虑形成持续发展判断体系。

第三,以上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讨论中,不难看出,相关利益主体是一切冲突行为发生的源泉。在传统经济学假设中,经济人面临持续发展问题,就是从合作中寻求解。也就是说,当经济人面临合作和冲突是如何在讨价还价博弈中交易协调甚为关键。本书从利益主体静态博弈出发,再探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益主体行为变化。因此,本书将从古诺模型和寇宗来的捕鱼模型以及A.鲁宾斯坦(A Rubinstein)讨价还价序贯均衡解的角度,围绕J.罗尔斯(J Rawls)关于初始状态博弈的理论争论及其哲学解释,对于A.鲁宾斯坦(A Rubinstein)关于讨价还价行为的经济成本含义,进行一种全面、深入的讨论。为了便于理解,本书开始就博弈理论、博弈结果形成的结盟核以及平衡解三大要素分别进行定性概述;同时,分析利益主体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或许有行为的转变,将引入动态博弈以及意识形态的理性博弈进行讨论。

第四,如何将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恰当地嵌入当下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境?具体个案的分析意味着作为实践应用和理论深入的结合,也作为本书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利益主体博弈以及产业发展阶段博弈出现的现象的某种直观描述的阐释。在本书第六章,我们将全面、系统地回答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是符合上述限定条件的,并且对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进行系统评价。这等价于我们将围绕我国当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境况,给出发展的逻辑定位与情境判断,具体讨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指标设定、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第五,评价综合解的出现犹如问题浮出水平,指引了我们追寻事物本质的方向。当问题出现时,人类的行为往往已从主动陷入被动,甚至会有逆反现象出现而拒绝交易,从而阻碍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再次激励人类行为实现交易行为的发生?我们在利益相关主体博弈自由决策下,如何运用选择理论来达到利益主体与持续发展共生的目标呢?换句话说,我们将讨价还价的博弈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综合运用,用马斯金的机制设计理论关注相关利益者在不完全信息博弈状况下,伴随着信息的传递,如何用不同的激励相容表达形式实现利益主体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

第六,第八章是关于本书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逻辑的行为主义哲学的扩展讨论,涉及用人类多元智慧推进对事物的解答。孔德始终倡导“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精神,本书在第六章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第七章指导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运行的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关于本书利益相关者博弈与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实证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解决问题,从多角度给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