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之路:来自民间社会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2 风机制造技术与市场份额:哪种观点更有说服力

外资风机制造商2007-2010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42%(Windpower Intelligence,2011)锐减到14.5% (UNEP,et al.,2011)。对于这一市场份额变化的解读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意见A认为,中国风机制造商的技术实力实现了跨越,可以制造出质量与外资品牌风机不相上下、价格又明显低于对方的所谓“物美价廉”的产品。意见B认为,中国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很快取得优势,主要是因为政府有倾向性地支持国内风机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如风机国产化比例、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其次,风电开发市场基本被国有大中型发电企业把控,缺少多样化主体,特别是缺少外资开发企业的竞争,国内开发商更重视风机的成本,而对风机全生命周期的产出影响最突出的风机质量这一因素重视程度较低,在风机选择上比较倾向于有价格优势的国内品牌。外资品牌的风机在质量上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在低电压穿越技术和可利用率等指标上。目前中国风机制造商正在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也获得了不少海外订单,但是要使中国品牌的风机在欧洲、北美风电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还要付出辛苦努力。

(4)电网改革: 将智能电网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电网改革应促进以用户端需求为导向的智能电网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和推动分布式能源广泛应用。电网改革是中国电力行业变革的难点,因为输配电环节的寡头垄断形成了改革的主要阻力。发达国家电力行业改革的经验说明,一个开放的、有竞争的电网市场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多重正效益,例如成本节约、效率提高和对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减小。对于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电网行业,监管者须加大监管透明度,严格控制电网企业利润水平,透过有公众监督的各种手段来提高电网企业运营效率,关键是以全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彻底解放现有电网管理机制对能效技术应用、能源服务创新和开放、互动及环境友好的智能电网发展的束缚。

不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对电网的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和友好接入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各国正在开发、试验和示范能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智能电网系统。因为智能电网是一个包括信息与传播技术以及发电、输配电和终端用户技术在内的集成系统,智能电网给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提供了灵活、自由的选择。例如,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可以和电网无缝连接,电力输配可以对用电端和发电端的变化做出及时响应,系统安全性大大提高;用电端可以管理自己的使用习惯,并选择经济上最有效的能源服务。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全球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北美、欧洲、中国和印度都在探索适合各自特点的智能电网模式。欧美国家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分布式服务模式,中国和印度强调以大容量、远距离安全传输为重点的模式。显然前一种模式更符合开放、互动和环境友好的未来智能电网模式。

当中国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上取得巨大成果之时,欧美在未来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设计中已领先一步。标准的制定是掌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一步。2009年6月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依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报告(EPRI,2009)公布了关于智能电网交互运行能力的技术路线图,为了使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有较高的兼容性,路线图中80%的技术标准都采用了现有的技术标准。

中国在智能电网模式设定的国际交流和竞争中未占先机。但中国可以在国内培育一个有利于智能电网发展的政策和监管框架,强调市场的规范和自由竞争。根据RAP(2009),利于智能电网发展的政策选择包括: 极端重视能效,为能效项目提供合适的价格信号;重视分布式能源发展;重新思考并网和能源定价政策来应对长期的气候和能源挑战,即提供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环境;采用可再生能源发展配额制。显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分布式能源发展和能效等方面都面临政策不到位的情况。每年数以千亿计的能源电力投资流向大容量电网传输设施和新电厂建设,而相比之下,与智能电网相关的技术投资不足。

欧美发达国家在智能能源技术(energy-smart technologies,简称EST)[2]方面的投资全球领先。在2010和2011年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欧美发达国家所占份额接近或超过90%,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虽然自2008年以来有所增加,但仍然占比很低。

(5)中国能源变革: 以国内改革为前提,承担国际能源低碳转型的责任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融合,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举措继续深入,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绿色经济意愿的不断加强, 中国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中国除了要面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国内问题,也在面临着各种国际挑战,例如,能源资源贸易安全、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给当地社会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等等。

中国能源行业未来会愈加融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在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能源技术转移需求增强,中国对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力加大的情况下。同时,无论中国是在2030年还是在2040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都会逐渐增大。作为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费国,中国在很大的程度上承担着全球能源变革的责任。2006—2010年中国在能耗降低方面已经做出努力,并为未来五年已经设定了新的GDP能耗强度减少目标。但是,如果要在30~40年内实现一个低碳、高效和清洁的能源系统,中国在可持续能源变革的道路上仍须做出更为积极和有效的行动,在国内清除包括在决策层面和电网改革领域内的各种关键障碍,在国际上加强能源技术合作和政策交流,唯此,中国将有望成为通过能源系统改革来推进绿色经济转型的全球决定力量之一;否则,不仅中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可能成为空谈,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蓝图也将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