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精神读本(珍藏版)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之大德①曰生。”“天地絪缊②,万物化醇③。”“生之谓性④。”万物之生意⑤最可观,此元⑥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程颢《明道先生语一》

注解

①德:这里特指天地化育万物的能力。

②絪缊:同“氤氲”(yīn yūn),古代指天地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

③化醇:变化而精醇。

④生之谓性:这是战国时期学者告子的话,意思是天生的就叫天性。

⑤生意:生机,生命力。

⑥元:初始,本源。“元者善之长也”是《周易》里的话。

听老师讲

天地怎样生育万物

这是宋朝学者程颢的话,意思是:“天地最大的功能就是生育。”“阴阳交融,万物变化。”“天生的就叫天性。”万物的生命力是最可观的,这就是《周易》所说“万物化生的本源就是最大的善”的意思,同时,这也就是所谓的仁。人和天地本来是同一的,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是看轻自己呢?

宋朝还有个大学者叫周敦颐,他的窗前长满了绿草,家人要除掉,周敦颐不让,说:“草也有生命,草的生命和我自己的生命是一样的,为什么要除掉呢?而且从绿草上我可以看到天地间的生命力啊。”生生不息,就是天地最大的特点。

周敦颐

天地是怎样生育万物的呢?古人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阴阳两种气,阴阳交合,万物就从中化生了。杜甫在一首诗中写道:“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这里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民俗。原来,冬天阴气最盛,过了冬至,阳气开始兴盛,万物开始生长,春天就要来临。古人拿一根律管,里面填上草灰,据说到了冬至的这一时刻,天地间产生的阳气就会“砰”的一声,将草灰吹得四处飞散,人们就高兴地互相转告:春天就要来了。

《礼记·乐记》详细描述了生命的产生过程:“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意思是说,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二气相互摩擦,又受到雷霆的激荡,风雨的吹拂润泽,春夏秋冬不同时令的滋养,日月的温暖,于是万物就诞生了。

神奇的是,这段话和现代科学探究到的生命起源的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勒做了一个试验,在玻璃容器里装入甲烷、氨等气体(阴阳之气),然后模拟闪电、雷击、降雨、温度变化等过程(雷霆、风雨、四时、日月),过了七天,构成生命的基本原料——氨基酸产生了。米勒认为,他模拟的是地球的原始环境,最初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这个结论已经得到世人的公认。

我们不能不叹服我国古人的智慧,他们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和精密的研究方法,但他们通过认真观察和细心体悟,得出的结论竟和现代科学相仿。这恰恰说明,我国古代的学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用心灵去贴近天地的“生生之德”,把人类和自然融洽地结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