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冈——半个世纪,她握着忧愁的手
出名要趁早
弗朗索瓦丝·萨冈,原名弗朗索瓦丝·夸雷,是法国著名的才女作家。1935年6月21日,萨冈出生在法国南部洛特省卡雅尔克市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在巴黎有一栋奢华宽阔的住宅,家境十分殷实。法国解放以后,萨冈跟随家人搬迁到巴黎生活。
萨冈上学时的表现并不出众,成绩也很一般。那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子会成为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萨冈在12岁时被送入一个名为“鸟群”的修道院学校学习,随后因为不思进取而被开除。15岁时,萨冈就已经学会了喝酒、跳舞、听爵士音乐,她经常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德普雷广场的地下室的酒吧里游荡。因此,萨冈为什么会在16岁时的中学毕业考不及格,以及19岁时考大学也一败涂地,就一点也不难理解了。
虽然萨冈热衷于玩乐,课业成绩表现不好,但是她非常喜欢独自阅读。萨冈喜欢很多作家,其中包括普鲁斯特、福克纳等现代作家,尤其喜欢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作品,萨冈也因阅读这一爱好而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写作方面,萨冈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18岁那年,萨冈向女友透露:“今年夏天,我要写一本书,我会赚很多钱,我要去买一辆雪豹。”一年之后,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中学生凭借《你好,忧愁》一书成为畅销书历史上最年轻的千万富翁。
《你好,忧愁》是一本“除了毫无爱情的同床睡觉之外,空无所有;除了高级汽车和大量威士忌之外,别无他求”的小说,使萨冈一夜成名。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是17岁的少女塞茜尔,她的父亲雷蒙放浪不堪,风流成性,对她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加管教,放任自流。他们一起前往海边度假,过着吃喝玩乐的享乐生活。塞茜尔为了使这种安逸的生活继续维持下去,便想方设法阻止父亲与他的情人安娜举行婚礼。
在小说中,安娜是一个为人正派,又非常聪明和理智的女人。所以,一旦她与塞茜尔的父亲结婚,带给塞茜尔的就会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家庭秩序,很自然,塞茜尔也就不能再无拘无束地放纵自己了。于是,塞茜尔便千方百计地破坏安娜与父亲的关系。
塞茜尔先是通过策划挑起父亲的嫉妒心,之后又故意让安娜看到父亲同另一个女人相拥的画面,塞茜尔的一连串破坏行为最终导致了安娜与父亲的分手。最后,在痛苦绝望之中,安娜选择以车祸的形式自杀身亡。于是,塞茜尔重新回到以前放荡不羁的生活。只是每当她躺在床上自我反省的时候,也会为安娜的死而感到忧伤。
《你好,忧愁》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事。因为这部小说在最初出版时只印刷了4500册,后来印数不断增加,达到了84万册,成为法国战后的第一部畅销书。随后,这部小说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出版,仅在美国就售出了100万册,很长一段时间都居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在全世界的销售量更是超过了500万册。
随着小说的畅销,萨冈也一举成名,并风靡全球。著名作家莫里亚克称赞萨冈为“迷人的小精灵”,甚至专门在报刊上发表评论,使萨冈凭借处女作就折得批评家奖的桂冠。评论家称萨冈“以最简练的文笔把握了青春生活的一切”,由此,萨冈也成为她那个年代的青春代言人。
跨阶级的友情
孜孜不倦地写作,随心所欲地追求爱情和友情,组成了萨冈丰富多彩的快意人生。围绕在萨冈身边的人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让巴黎人又恨又好奇的所谓“萨冈帮”。他们常常彻夜不眠地饮酒作乐,搞恶作剧。这些人中,有很多已经拥有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他们在脱离各自的家庭和婚姻之外的地方,追求和维持着富有传奇色彩的友谊。
对于婚姻,萨冈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她曾说:“人们获得幸福婚姻的机会只有千分之一,友情让我觉得更加舒适和自在。”然而,对于友情的要求,萨冈又是异常挑剔的,她曾这样说:“我对朋友的要求是,必须要有两个主要品质:幽默和无私。幽默,代表着智慧和谦逊;无私则意味着慷慨和善良。”
如同谜一般的萨冈自然会吸引了很多男人对她的追求。萨冈并不介意与她的追求者发生暧昧的关系。而他们的圈子里,最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一段关系是萨冈与舞蹈家雅克·夏佐的“友情”。他们彼此爱慕,一起交往了40年,但却没有真正地走进婚姻。曾经有一次,萨冈正式向夏佐提出结婚,夏佐漫不经心地拒绝了她。几个月后,夏佐反过来向萨冈提出结婚的请求,萨冈以一句“不,今晚我并不感到忧郁”的话语坚决而又残酷地拒绝了夏佐。
夏佐后来回忆说:“在我和萨冈之间,从来没有嫉妒,也没有一定要将对方占为己有的想法,这是非常完美的契合与温情,没有猜疑的爱,激情还未爆发的爱。曾经,我们两人甚至都想到过结婚。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并不是同时在我们身上出现的。”萨冈与夏佐因为想法的不同步而错过了婚姻,但这样的情况却使他们的友谊长存。或许,这样的一种关系反而更接近于萨冈想要的幸福。
另外,萨冈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也有着一段异乎寻常的友谊,这更为萨冈增添了几许令人遐想的神秘光环。1981年,密特朗入主爱丽舍宫,之后,他每个月都会前往萨冈家里吃上一两顿饭。总统总是在午后到达萨冈的家里,萨冈就让他在靠近壁炉的桌子旁边坐下。萨冈为密特朗总统准备的菜单一直都是“洛特”汤、烤小牛肉,外加栗子冰激凌。这种规矩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密特朗的菜单始终没有变更过。
而萨冈也总是坐在密特朗对面,或者谈论文化,或者交流小说创作,他们之间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密特朗也爱写小说,有一次,他们谈论得过于投入,萨冈竟然忘记炉子上还炖着汤,直到熬干了的汤散发出煳味她才惊觉。之后,在1985年,萨冈还曾同密特朗一起去哥伦比亚旅行。
当然,在与密特朗交往的期间,萨冈也曾将他拒之门外。有一天中午,密特朗没有事先通知就去了萨冈的家里,他在外面按了很长时间的门铃,萨冈都没有为他开门。原因很简单,萨冈那天心情不佳,又觉得很疲惫,虽然她知道密特朗就在门外等着,但她还是告诉秘书无论有什么借口都不要给他开门。
萨冈结过两次婚,但她的两次婚姻都以离婚而告终。和第一个丈夫离婚之后,萨冈仍然与他同居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说:“单身汉比已婚男人更迷人。”尽管萨冈与第二个丈夫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德尼斯,但萨冈仍然没有能持续她的婚姻。在萨冈看来,爱情就是一种“病态的迷醉”,而且她很坦率地说过,她对一个男人的爱只能持续三年或者四年,绝不会更长久了。
一生行为叛逆不羁
萨冈的小说与她的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孤独和忧伤。这不仅是书中人物的情怀,也是萨冈内心的写照。她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命名《你好,忧愁》,并非出自偶然。虽然萨冈的写作之路走得异常顺利,小小年纪便功成名就,但是事实上,萨冈的生活道路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相反,忧伤是陪伴她一生的伴侣。
12岁时,萨冈看过一个纳粹集中营的纪录片,从那时开始,她对那些惨遭蹂躏的犹太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1960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萨冈的关注,她在《快板周刊》上发表文章,反对对被监禁的阿尔及利亚抵抗战争的领导人施以酷刑,她还在“121名人号召”上签名,对那些拒绝执行前往阿尔及利亚打仗命令的官兵予以支持。
此外,萨冈还积极投身于为妇女自由和解放的事业。她认为,妇女应该享有堕胎的权利,并因此发起了该项权利的签名运动。作为法国总统、社会党领袖密特朗的朋友,萨冈曾担负着一些外交使命,出访一些国家。假如萨冈愿意,她可以成为一个在政治舞台上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由于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萨冈的一生都充满了矛盾,她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萨冈也时常表达出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她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时代,只有对金钱永不知足的追求和使人烦恼的欲望。”在她看来,人们的道德标准开始变得匪夷所思,精神价值几乎完全丧失。
萨冈举例说到自己的小时候,每天傍晚,村庄里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他们会一直聊天至深夜,而现在,一到晚上8点钟,每家每户都会将自己的房门紧闭。萨冈深深感叹着今不如昔,她觉得电视要为这一状况的出现负绝大部分的责任。因为不仅是电视的节目内容不够好,而且它还使人们日渐疏离,并成为懒惰者与其他人老死不相往来的最佳借口。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萨冈觉得世界是荒谬可笑的,人生是空虚贫乏的,人们生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情欲的满足。因此,很多人为了所谓的快乐,几乎到了自甘堕落、得过且过的地步。但是,尽管如此,萨冈仍然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让自己也迷失于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疯狂时代里,她希望能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
对萨冈来说,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激情,如果不写作,她的生命就会变得无精打采、奄奄一息,毫无意义可言。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希望萨冈可以进入法兰西院士院,但是她却认为,很多文学家都是因为失去希望才去当院士的。那个地方对萨冈来说也许是过于舒适了,她不喜欢,觉得待在那里会囚禁她的思想。所以,不管萨冈对现实如何不满,哪怕是有在外人眼中更好的去处。她始终选择一直写下去。
萨冈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气,以致最后终于自食恶果。“在我成长的30年里,正是在追求吃喝玩乐纵情享乐中度过的。”萨冈说。她坚决拒绝“禁酒禁烟”等规矩,可以说她酗酒抽烟,终生未断,即使后来患了肺病,她也丝毫不收敛。
除此之外,萨冈还挥霍无度、沉迷于赌博而无法自拔。因此,虽然她收入颇丰,但却依然家计萧条,并且时常捉襟见肘。为了减少开支和增加收入,萨冈还经常逃税,最后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比如,为了装修自己在诺曼底的住宅,萨冈曾接受乌兹别克的一个石油集团的贿赂,替他们在密特朗总统面前说情。
萨冈热衷于参加各种疯狂的晚会,而且喜欢赤脚开飞车。1957年4月,因为开飞车,萨冈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致使她的颅骨受到撞伤。萨冈的私生活也混乱不堪,一直颇受非议。她曾说过,非常庆幸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已经有了避孕药,而且除了与男人们暧昧不清,据说萨冈还曾和一个女模特同居多年。
萨冈最致命的一点还是吸毒成瘾,她因此常常被牵扯到一些涉及税务和毒品的案件中去。劣迹斑斑的萨冈甚至成为法庭的常客,还一度与雷诺汽车公司和电视四台闹过纠纷。萨冈的辩护律师曾试图用她的年龄来博取法官们的同情,希望说明萨冈是由于年少轻狂才过于天真、办事糊涂,从而能够以此获得宽容。
然而,萨冈刚出道时的美好形象早已是有去无回了。不过,萨冈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和豁达向上的人,她认为人即使在最倒霉的时候也会有一线生机,最美妙的时刻也会有阴影来袭。所以,尽管萨冈的生活已被麻烦包围,她仍然很有闲情逸致地去寻找乐趣,很得意于自己发明的能够在夜间发光的衣帽架。
1978年,医生宣布萨冈患上了胰腺癌,虽然后来经过确诊否定了这一结论,但死亡的阴影却从此挥之不去,一直不停地在她的心头盘桓。1984年,在萨冈还未满50岁时,她就已经出版了自传《我的美好回忆》。
1994年,萨冈的小说《转瞬即逝的悲哀》发表,这部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人并不像他通常所说的那样坚强勇敢,事实上,人有时候是非常脆弱的。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马蒂厄是一个癌症患者,当他听到即将死去的消息时,他恨不得能立即投入到母亲的怀抱里痛哭一场。
其实,从萨冈开始写这部作品起,厄运就如幽灵一般如影随形,再也没有离开过她。1995年2月,萨冈因为转让和吸食可卡因,被判处一年拘禁,缓期执行。2002年,她因为在1994年隐瞒了8838469欧元的收入,被判处一年拘禁,缓期执行。除此之外,萨冈还“债台”高筑,即使把她所有的收入都拿来还债,也要到2031年才能还清,因此,法庭就预先扣押了她今后所有作品的版税。
法国历史上向来有为作家请愿的传统,例如,荒诞派剧作家让·热内经常因为盗窃犯罪而坐牢,后来由于萨特等作家们为他向总统请愿,让·热内因此而得到了特赦。同样,在萨冈被判决之后,作家帕特里克·贝松立刻在《巴黎竞赛快报》上抨击这种“卑鄙的迫害”,他认为,对一名作家施行这种判决“简直是执行死刑”。
2002年5月,法国的《读书》杂志刊登了弗朗索瓦·塞雷萨的一篇题为《怜悯萨冈夫人吧》的请愿书,请愿书上还同时配发了1959年萨冈站在法庭栅栏后面的照片。这些批评家和作家都觉得萨冈虽然欠了国家的钱,但是,他们依然觉得国家欠萨冈的更多,因为她的作品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既然法国在任何制度下都懂得尊重作家,清楚如何维护作家的尊严,那么,有关当局就应该采取快速而得体的方法,来解决萨冈的税务问题,以便萨冈可以恢复精神上的安宁并继续写作。
然而,这一系列的请愿行为并没有改变萨冈的命运,她最后还是宣告破产了。之后,萨冈卖掉了她在诺曼底的所有房产,自己则借住在朋友家里。两年后,萨冈就与世长辞。
其实,私生活比萨冈更放荡、更混乱的女作家也并不罕见,如乔治·桑;被誉为女权主义先锋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甚至还有杜拉斯,她晚年曾与比自己小35岁男子同居,这些女作家的风流韵事都在文坛上流传,成为一段佳话,留下多情浪漫的名声。只有萨冈最后落得如此不堪的结局,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或许这一切也不难理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自有循环,萨冈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和国家利益,超出了私生活的范畴,这样的结果,也只能由她自己来承担。
嚣张地席卷了一个时代
2004年9月24日,被誉为法国当代通俗小说女王的萨冈因患肺栓塞医治无效,在法国的翁弗勒逝世。法国政界和文学界的人士皆对此致以深切的哀悼,同时,这一噩耗也被刊登于《世界报》和《费加罗报》等各大报刊最显著的位置上。当然,对于萨冈的作品,人们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虽然萨冈笔下的世界通常只有两三个人物,但却是战后西方社会的缩影,因为统治这个世界的就是孤独,而在西方社会里,孤独是人们共同的感受。正是因为如此,她的小说才会长久畅销不衰,拥有最普遍的读者,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欢,他们觉得萨冈书中的主人公几乎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他们能够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法国总统希拉克称赞萨冈是“为改善我们国家女性的地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认为“法国失去了一位特别优秀、特别机敏的作者,一位在我们的文学生活中表现十分出色的女作家”。
在悼念萨冈的文章中,法国总理拉法兰这样写道:“弗朗索瓦丝·萨冈是一种微笑,像谜一样的、带着愁绪的微笑,那是一种排解的微笑,但同时也是快活的微笑。她的文风明快典雅,从第一种作品起,就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法国文化与通讯部长瓦布莱斯更是认为,萨冈可以和现代最伟大的作家普鲁斯特相媲美。他说:“萨冈把变化莫测的生活也咀嚼得津津有味,她就如同她所敬仰的普鲁斯特一样,似乎仅仅是从我们身边一闪而过,都能洞察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时代的各个层面。”
龚古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爱德蒙德·夏尔·鲁夫人评价萨冈时说:“和很多艺术家一样,萨冈过着紧张而刺激的生活,她19岁就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而且,这项荣誉从此一直伴随着她。她成为一个传奇,变成了一个神话。”
萨冈的一生中共写了30多部小说、10个剧本以及电影脚本若干个。此外,萨冈也写过一些歌词和短篇小说。萨冈最著名的小说包括《你好,忧愁》、《某种微笑》、《一月后,一年后》、《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狂乱》等。戏剧中的代表作则是《瑞典的城堡》,其次,还有《有时候听到小提琴》和《瓦朗丁娜的淡紫色连衣裙》等。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萨冈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叙述有钱人的爱情生活,因为那也是她最为熟悉的世界。她的作品文笔流畅,文风通俗自然,语言凝练生动,人物心理描摹细致深刻。真正能读懂萨冈作品的读者,不会觉得她是忧郁的,相反,反而会觉得她是在一种用幽默的方式来减轻生活重担,而不是人们惯常以为那样,是一种描述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萨冈的短篇小说《意大利的天空》,讲述了主人公米尔斯在意大利参加战斗,受伤后被安排在农妇吕吉娅家里疗养。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其中一些场面的描写,显现了萨冈小说中极为罕见地对诚挚而深切的情感的描写:那一天,也就是米尔斯到农妇家里的第10天,吕吉娅坐在他的身边织毛衣,并不时地询问他是否想喝点什么,而米尔斯却总是拒绝。他的两条腿异常疼痛,他反复思考,也许以后永远也不能和他的朋友一起打网球了。他有些焦灼地握住吕吉娅的毛线团,看着她低垂着眼睛,迅速地编织着,米尔斯突然留意到她长长的睫毛……这种安静平和而又动人的风格,会让人联想到很多温情的画面。
法国人非常喜欢萨冈,曾有人这样评价:“在她的时代,她的存在令人感到十分震惊,她是自由的,我行我素的,坚强勇敢的。”在萨冈的一生中,她之所以知名度极高,像个明星一样,也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人格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国评论界会因此而对她降低要求,他们都是严格按照对待一个作家而非明星的标准,来衡量萨冈的每一部作品,而且这种严厉的要求自始至终都未改变过。
在萨冈发表第一部作品之后的几十年里,法国媒体一直流行着一句话:“哦,这是一个典型的萨冈人物。”《你好,忧愁》出版20年后,萨冈出版了小说《消失的身影》,那时,评论家罗伯特·康特斯就曾对所谓的“萨冈场景”和“萨冈人物”下过简略的定义:“依然是沙龙、平凡的上层社会人士、一些多多少少遭遇过挫折的艺术家、脆弱而敏感的心、酒杯、各色绯闻、流言和一些精心谋划的能够致使人们产生神经危机而非情感危机的小阴谋。”
萨冈在1989年就曾为自己写下墓志铭:“1954年,她以一本称为世界丑闻的菲薄小说《你好,忧愁》出道,在经历了同是令人愉快而又草率的一生和一系列作品后,她的消失却只是一个对她自己而言的丑闻。”看得出来,这个墓志铭带着鲜明的萨冈式的典型风格,在自省自嘲的同时,还流露出一种彻头彻尾的顽固的骄傲。15年后,萨冈与世长辞,没有人知道,她在临终前,是否还会认可她曾经对自己的这番调侃。
根据萨冈朋友的说法,有三个关键词贯穿于萨冈的一生:高傲、高速、夜生活。虽然以世俗的眼光来评判,萨冈就是一个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所谓“问题人”,但是,萨冈自己从来没有感觉到痛苦,也并不以此而感到耻辱。在波伏娃、尤瑟纳尔和杜拉斯之后,萨冈的去世表明,老一辈的著名女作家,已经从文坛上隐匿了身影。同时,萨冈的去世还标志着一个以萨冈风格为标志的通俗小说的时代已经走向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