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区域
选取长三角地区空间范围以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划定为准,包含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以及各省市下辖的16个主要地级城市。区域总面积约21.0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19%,其中陆域为186802.8平方千米、水域为23937.2平方千米。研究时期为1990—2010年。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急速发展,2010年两省一市GDP达到72494.10亿元,占同一时期我国GDP的21.29%。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基本与全国人口变化趋于一致,人口结构老龄化(孙阳等,2017;王国霞等,2016),根据江苏、浙江、上海地区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长三角范围内常住人口为15610.59万人(马建堂等,2011)。
长江三角洲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区域地表覆被与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区域河网水系发达,河网密度约为4.8—6.7千米/平方千米,主要湖泊有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邵伯湖,主要河流有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张利民等,2008)。此外,沿海滩涂与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与环境基础。然而,由于长三角各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分布空间差异较大,各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与强度各异,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复杂影响。
上海市是长三角土地利用急剧变化的典型区域,上海市区域面积约6400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平均高程4米,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杨明楠等,2014;赵军等,2011;卢士强等,2006)。境内河网密集,拥有大小河道23787条,2010年河网密度为3.41千米/平方千米(车越等,2016;袁雯等,2005)。自1990年上海确立了打造全球金融商贸中心的目标以来,上海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呈辐射状扩展,形成明显的城郊结合区过渡区域。在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城郊结合区景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域范围内不透水面积增加,大量中小河道被填埋而导致防洪调蓄功能丧失(唐敏,2004),由此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较为严重。